24K小说网 > 被宗族嫌弃的我,靠律法开挂了 > 第19章 状师品阶

第19章 状师品阶


第十九章  状师品阶

三日后,雪霁初晴。

清州府衙的印信房书吏,捧着一份盖着鲜红府衙大印的文书,恭敬地跟在清州县令吴大人身后,踏入了秦府的朱漆大门。

消息早已传开,府中上下,从管事到粗使仆役,无不屏息凝神。

吴县令一身簇新的青色官袍,面容肃穆,步履沉稳。

他身后跟着的,除了捧着文书的书吏,还有两名衙役,他们抬着一只蒙着红绸的紫檀木托盘。

秦正早已候在院中,一身深青直裰,神色端凝。

秦默站在父亲身侧半步之后,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青布棉袍,身形清瘦,面色沉静。

“秦状师。”吴县令微微颔首,声音洪亮,带着官府的威严,“令郎秦默,前番公堂之上,明辨妖妄,正本清源,其智勇胆识,更彰我清州府衙清明之德!本官已依律,签押此份‘代书人凭证’!”

他抬手,书吏立刻躬身,将那份盖着鲜红府衙大印的文书双手奉上。

秦正深吸一口气,郑重接过,展开那薄薄一页纸,承载的却是秦默踏入讼师行当最关键的通行证!

之前秦默能够上得公堂,完全是由于秦家的名望,在这县城之中,没有人太过计较其是否有资格。

可从此以后,他不再是依附于秦家状师行名下的无名小卒,而是朝廷律法体系内,有资格独立承接诉状、代书辩词、署名公堂的正式代书人!

秦正将文书递给秦默,秦默双手接过,心湖深处似有微澜泛起,但面上依旧平静。

“秦默,”吴县令目光转向他,语气转为郑重,“此证在手,非仅为谋生之资,更系匡扶律法、伸张正义之责!望你持此证,守此心,为这清州府万千黎庶,守一方公道!”

秦默深深一揖,喉头滚动,那嘶哑的声音努力清晰地吐出每一个字:“谢,谢大人提点。秦默定,定当谨记大人教诲,不,不负此证,不负律法之重!”

吴县令微微颔首,他抬手示意,两名衙役上前,揭开紫檀木托盘上的红绸。

托盘中央,静静躺着一支紫毫湖笔,旁边是一方端溪老坑的素面砚台。

“此笔此砚,乃本官当年初入仕途时,恩师所赠。”吴县令拿起那支紫毫笔,目光中带着一丝追忆,“今赠予你。”

这份赠礼,远超寻常!

秦默心头一震,双手接过,郑重道:“大人厚,厚赠,秦默愧领。定以此笔,书,书写公理。”

吴县令又勉励几句,便带着人告辞离去。

秦府上下,直到那官袍身影消失在影壁之后,嗡嗡的议论声才渐渐响起。

秦正没有立刻回屋。他站在西跨院那株的老树下,望着儿子手中那支湖笔,沉默良久。

“默儿,”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吴大人是个好官。清正廉明,爱惜人才。只是……”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府衙方向,“清州府衙,乃至整个江北道官场,盘根错节。秦家‘青阳魁首’这块招牌,能立几十年不倒,除了本事,也靠经营。”

秦默抬眼看向父亲。

“吴大人以往审案,对秦家所接诉状,多有回护之意。”秦正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非是偏私枉法,而是秦家招牌够硬,王家姻亲够重。”

秦默握着紫毫笔的手指微微收紧,脸上并无意外,只平静道:“规则如水,顺势而为。”

秦正眼中精光一闪,深深看了儿子一眼。这孩子,看得太透!

他缓缓点头:“你能明白就好。这讼师一道,水深浪急。朝廷虽有‘代书人’之名,然真正登堂入室,执掌一方讼事者,自有品阶脉络。”

随后,秦正负手踱步,说起了讼师一行的品级区别。

此道分七品,由低到高,名称不同,资格和地位亦是不同。

七品:代书人。    体制内的最底层。由衙门考核认证,发放“代书凭”。只能书写诉状和基础契约,严禁提供任何诉讼策略建议!

代书人要严格遵守衙门规定的状纸格式和收费标准,收费低廉。他们地位最低,但不可或缺。  部分优秀的代书人会私下学习讼辩技巧,争取通过“状生”考试脱离这一层级。

比如此时的秦默,严格意义上是官方认可的代书人,仅仅算是刚进入这个行业。

六品:状生。  入门学徒。通过地方“文讼院”的基础入学选拔,身份记录在册,或者被世家或私人“辩所”招收为记名弟子。

状生学习基础律例、公文格式、吏治流程、社会常识,需要大量杂役和听审学习。

五品:讼生。通过基础考核,获得“讼生令”,获得初步执业资格。需在高级状师(三品以上)门下至少三年。

讼生能做简单案件助手,学习写状、调查、整理卷宗、处理衙门初级沟通。可代写基础诉状,但不能独立上堂主辩,所写状纸需由带教师父签章确认方可有效。

四品:讼辩。独立执业的中坚力量,是构成“讼行”或各大“辩所”的主体。具备独立办案能力,熟悉律例程序,能撰写合格状纸,能上堂为当事人陈述、质证、答辩。掌握基本讼术技巧。

讼辩通常需要挂靠在某位“讼师”或某“辩所”下积累经验、声誉和人脉,相当于“主力队员”。

比如秦锐,崔子元和刁全这些人,都属于四品讼辩。

三品:讼师。地方精英。可独立开业,设置自己的“公廨”,招纳初级弟子、文员。

讼师经验丰富,能处理复杂、高风险案件,尤其擅长攻心战术、挖掘关键证据、庭辩激辩。能在州县衙门内畅行,与吏员有深厚关系。

比如秦正便是讼师级别,清州城仅此一人,而整个青阳府,也是寥寥数人而已。

二品:讼宗。一州范围内宗师级人物,往往是“名门世家”的开创者或核心力量,或在大型州级“讼行总会”担任“魁首”或“首座”。

讼宗  精研某几类深奥律法(如刑名、钱债、商事、海贸、田产继承),弟子遍及四方。能制定讼行内部规则。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合议”,判决可被本地官府高度参考。家族或门派在当地盘根错节。

秦默的太爷秦砚秋,创建秦家状师行,赢得“青阳魁首”的赞誉,便是讼宗级别的大状师。

一品:讼魁。顶点存在,四海九州公认的“讼道巅峰”。通常为退隐的传奇人物,或担任王朝最高司法机构(如“天理阁”、“评讼院”)的掌院、首席顾问。

讼魁通晓古今律法精髓,辩才通神,策略超凡入圣,可影响王朝律例修订。不轻易出手,一旦出山,必涉惊天大案、皇族秘事、国策争端。

一旦成为讼魁,可入宫直陈,理论上有“刑不上辩圣”的默认潜   规则。拥有自己的一套传承体系。

当朝讼魁唯有两人,一个是天理阁首席顾晏清,另一个是评讼院掌院苏慕白。

秦正言罢,看向秦默:“你如今,不过初得代书人之名,尚在七品门槛之外。路,还长得很。”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940/111111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