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 161.第161章 孙逸仙先生

161.第161章 孙逸仙先生


第161章  孙逸仙先生

    这一刻。

    各个平行时空,各个朝代的帝王、将相、文臣、诗人、圣人、甚至是所有平民。

    无数双眼睛,都死死地盯着此刻烙印在天空中的画面。

    和镇远舰不一样,致远舰没有300毫米厚的装甲防护,遭受东倭联合战舰的全方位扫射之后,半边船体已经完全塌陷了,满目疮痍,岌岌可危。

    甚至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可是邓世昌依旧纹丝不动的站在致远的甲板上,大吼:“撞沉吉野号!”

    这一幕仿佛世纪名画一般,深深烙印在各个时代的帝王们眼中,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所有人都看到了,邓世昌的眼里,仿佛冒着火。

    “该国虽乱,但是诞生了许多为国赴死的良将啊……”

    三国时期,季汉。

    刘备感慨万千,甚至有些泪目。

    “为国捐躯矢石间,是为舍生取义!”

    唐朝,李世民垂目道。

    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这种玉石俱焚的举动,虽然能让敌军受到一些损伤,但是依旧无法改变大局。

    但正因为如此,也让这一刻邓世昌的行为多了一分深入人心的悲壮感。

    画面继续。

    黄海主战场上已经布满了船舰的残骸,以及令人窒息的硝烟。

    联合战舰那边,所有战舰都是完好的,唯独致远舰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甚至船体还冒着浓浓的黑烟。

    邓世昌知道,这一战多半很难获胜了。

    虽说定远镇远巨炮威力恐怖,但很难命中。

    而且他们没有开花弹,哪怕命中了也无法重创。

    而对方不仅拥有最先进的新式战舰,还有着整齐划一的舰队阵型。

    铁索连舟,根本无法突破。

    致远舰也快沉没了,与其让其白白沉没,不如拼尽全力撞沉敌方一艘战舰。

    吉野号,就成了首要目标。

    “只要击沉吉野,这一战就有希望!”

    邓世昌继续大吼。

    他的声音仿佛带着极强的穿透力,传遍整个濒临沉没的致远舰。

    战舰上的其他人仿佛也听到了邓世昌的话,所有留在船上的战士也不再恐惧,眼里浮现了视死如归的神色。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今天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

    他们完全无惧一切。

    而吉野号上,东倭的士兵也发现了急速朝他们冲来的致远舰。

    一开始他们是大笑、嘲笑,认为致远舰是自寻死路,可渐渐的,他们害怕了。

    因为一枚枚炮弹继续落在致远舰,每一枚炮弹都产生了爆炸。

    致远舰都快被炸沉了!

    可是航速依旧不减,反而更快的朝他们撞来。

    “他们想撞沉我们!快!击沉它!”

    还是吉野号指挥大佐河原要一率先发现,他惊恐地怒吼:“所有炮口,全部攻击致远舰,绝对不能让它撞上来!”

    “嗖!嗖!嗖!”

    “轰!轰!轰!”

    ……

    然而,密集的枪林弹雨,依旧没有击沉致远舰。

    可致远舰,却因为不堪重负,沉没了。

    “轰隆!!!”

    整个黄海之上,瞬间跟发生海啸一般,巨浪卷天。

    令人振聋发聩的巨响响彻每个人的耳朵,致远舰沉没之后,立即发出惊天爆炸。

    海面上大火一片,甚至升起了小型的蘑菇云。

    爆炸产生的气浪,直接冲乱了联合战舰的阵型!

    其中还有不少战舰遭受了波及,大火弥漫,船只东倒西歪。

    邓世昌也跟着战死。

    【这一天,刚好是邓世昌四十五岁生日。】

    天空中,再次浮现文字。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一幕,各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明百姓,眼眶渐渐开始泛红。

    这一刻,他们很想哭。

    曾经有一个人,他玉石俱焚,哪怕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依旧背水一战。

    他用自己的生命撞向了吉野号,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而这些人,他们注定看不到新国家的成立。

    【利用致远舰用生命换来的机会,定远向松岛号开炮,击中左弦,大火点燃炮火,松岛号爆炸,东倭自救。】

    【但这并没有改变整个海战的局势。黄海一战,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题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次年,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覆灭。】

    “……”

    看到这里,各朝皇帝都是深深的沉默。

    自古英雄得人心。

    无论在哪个朝代,为一国壮烈牺牲,保全民族气节,都是值得歌颂的。

    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唏嘘。

    好不容易有说话权利的乾隆皇帝,在看到甲午海战惨败后,立刻又不说话了。

    “英雄,战死沙场是他们的归宿。”

    汉朝。

    卫青、霍去病盯着渐渐变黑的画面喃喃自语。

    其实,邓世昌、林永升等人完全可以退离一线,保全性命的。

    可是他们没有。

    因为他们的字典里没有逃兵二字。

    “也有可能,这个朝代,真的要终结了。”

    唐代,房玄龄猜测道。

    很快,得到验证。

    江离题字:

    【战败后,依旧是割地赔款,这个国家,更加艰难了。】

    【可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战争的失败,不失为一件坏事,至少让人们明白,这个朝代要落幕了。】

    【改革,势在必行!】

    【沉睡的民族之魂啊,该觉醒了!】

    ……

    看着这行字,各朝代皇帝先后陷入沉思。

    他们无一例外,先是眉头紧皱,然后眉头渐渐舒展开。

    眼神,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

    他们懂了。

    海战的失败,对晚清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新国度来说,却是最好的契机。

    时代的改革要来了,中华炎黄,那是崛起于废墟之上的国家啊……

    这片废墟是谁?

    是晚清!

    “晚清,要亡了……”

    嬴政,目光深邃,喃喃自语。

    他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陷入沉思。

    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那他大秦的命运,又会是如何?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朕的大清,怎么会亡?”

    乾隆皇帝怒拍桌子,发出咆哮声。

    随着文字落下,新的画面出现。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民智者,富强之原。”

    昏暗的房间内,只有一盏油灯。

    严复一手执笔,面目严肃,撰写《救亡决论》。

    “救亡图存,才是新秩序唯一的建国之路。”

    他喃喃自语。

    朝代晚期,一个新的改革风暴正在悄然酝酿中……

    在新的风暴形成之前,总有一段时间的沉寂期。

    看到甲午海战战败,清廷被迫签下‘马关条约’之时,各朝皇帝们还看到了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马关条约掏空了大清的国库白银,连朝廷都一穷二白,更别说黎民百姓。

    百姓们吃不起饭,穿不上衣服,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

    “娘!你醒醒啊……”

    灰蒙蒙的清晨,一声嘹亮的孩提哭声打破了沉默。

    只见一个孩子痛哭流涕的趴在一个女人的身边,怎么摇也摇不醒。

    身边,男人只是偷偷抹了一把泪,掀开女人的衣裤。

    露出来的,不是肉,还是森森白骨!

    孩子被吓住了,一动不动。

    接着大口大口呕吐起来。

    原来,这些天为什么能吃到肉,是母亲割下了自己的肉。

    “啊……”

    他们悲哭,他们如行尸走肉一般,看着国不复国,悲痛大喊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饿死。

    百姓们逐渐放弃了,这个时代,完了。

    就是在这种年代,民心涣散,朝廷无作为。

    可是,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真的没有人能站出来,统领这个民族了吗?

    画面展开。

    一身书生气的读书人缓缓映入帝王们的眼帘,羸弱不堪,仿佛一推就倒。

    可是他们有着精气神,这让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高大。

    他就是自称‘洪秀全第二’的人。

    但是,他不会像洪秀全那样奢靡腐朽。

    他心中有一个理想的国在勾勒。

    天幕中继续浮现金字。

    【这个国家真正创建前,到处都遍布了黑暗。也许偶尔会燃起希望之火,但是大多都熄灭了,有的被洋人倭寇熄灭,有的,则是我们自己熄灭的。】

    【就像一个人病了,刚开始,他还是有药可救,可病人却固执己见,将良药当成害他的毒药,就这样,慢慢病入膏肓。】

    文字接连浮现。

    大秦,始皇帝陷入沉默。

    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这就是当时的该国,在废墟上完成建国之前,最黑暗的那个年代。

    甚至嬴政产生了自我怀疑: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每次有潜力开国之人出现,先给希望,再给了绝望。

    大唐,李世民同样陷入沉默。

    许久,他回头看向旁边的魏征:“魏爱卿,你是否相信?”

    相信什么?

    相信后世之国能于废墟上建立!

    魏征笑:“臣,相信。”

    “不管该国有多黑暗,局面有多绝望,臣都相信会有带领之人,创下历史。”

    于是这一刻到来。

    文字继续出现。

    【但还有人,愿意站出来,以命改革,将振兴振华之责,扛于肩上。】

    【他们是这个国的医者。治病和治国是一样,要想治国,得先治人。】

    【孙逸仙如是说。】

    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新的画面。

    他长得国正方圆,一身正气,儒雅随和,可是一双眼睛却有着对国与天下的忧心忡忡。

    孙逸仙,该国最早的开国先驱者。

    彼时的他,风华正茂。

    却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目睹了国家的沉沦。

    这一天,天灰蒙蒙的,空气很闷,一如他所处的这个国家,看不到希望。

    他曾上书给大臣李鸿章,信中内容包含号召全国全方位学习西方文化,西方经济,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他的热情。

    可是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回复,仿佛石沉大海一般。

    如今,已是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偌大的债务掏空国库的时候,孙逸仙放弃了。

    他疑惑:“为什么拥有四万万苍生之众,拥有数万里土地之饶的中国,不仅不能发奋为雄,继续引领亚洲,引领世界,反而被一个东邻岛国所欺侮?”

    【孙逸仙认为之所以国家落后到这个地步,是因为遇到一个‘落后异族’的统治,千百年来,他们形成了特殊的利益团体。】

    【最终,孙逸仙脱下了身上象征医者的白大褂,决定弃医从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

    “治国和治病是一样,这个国家快要亡了,我要拯救他!”

    【这一天,孙逸仙弃医从政,推翻大清王朝的最后一颗子弹,终于打出!】

    【一个人的革命,继而带动整个民族的觉醒。】

    【甲午同年,孙逸仙立志推翻清廷,号召二十多位海外华侨,组成改革组织:兴中会。】

    “满洲人不足以引领中华走上现代化!”

    那是他在兴中会成立后发出的第一声宣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他振臂高呼!

    “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一刻,一呼百应。

    四周周围,满是义愤填膺的脸庞。

    他们平凡,他们知识渊博,他们海外留学归来,理应有更好的人生,可看到这个国家的腐朽腐败,满目疮痍之后,毅然决然推翻这个朝政。

    革命之火,由他们燃起!

    唐朝,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双目恍然。

    入目处,他感觉到熟悉。

    因为李家也是一步步造反发家的,自然明白这其中的苦。

    眼前的孙逸仙,竟要‘一个人革命’,这可能吗?

    太难!

    太危险!

    【兴中会成立后,孙逸仙便踏上四处筹钱之路。清廷也绝不会想到,沿袭几代的帝制,会在此人手上终结!】

    很快,画面发生了变化。

    各朝皇帝震撼至极!

    呈现在他们眼前,是武装起义!

    此时孙逸仙的兴中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已经开始筹划推翻清廷的事。

    然而,情报泄露,寡不敌众。

    “孙逸仙!快走!”

    一位手臂缠红带的男人大吼。

    他是陆皓东,兴中会的骨干成员。

    为掩护孙逸仙被杀。

    混乱、惨烈、到处都是鲜血,到处都是尸体。

    陆皓东被囚十日,受严刑拷打三次,以铁钉插其手足,凿其牙齿,都没有泄露半点情报。

    “处决!”

    南海知县李微庸大怒。

    十日后,陆皓东从容赴死。

    处决前,他陆皓东慷慨陈辞:“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没,九世含冤异人归楚,吾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广州黄花岗起义,陆皓东壮烈牺牲,孙逸仙流亡海外。】

    “唉,天下多是火中取栗者。”

    北宋,岳飞看着陆皓东慷慨赴死的画面,忍不住感慨道。

    “咳咳咳!”

    大明,朱元璋已经苍老病重,他剧烈咳嗽着。

    “朝廷虽是强弩之末,但是一个人的起义,真的太难了!”

    这比他一路走来,当乞丐乞讨,加入红巾军更加艰难!

    “这条路,何处是个头啊?”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902/111109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