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历史直播:从秦始皇开始 > 167.第167章 蔡元培

167.第167章 蔡元培


第167章  蔡元培

    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带着黑色圆框眼镜,留有胡茬的男人,正昂然矗立。

    他叫蔡元培,此刻,他以闪电作灯光,阐述心中之理想。

    而他的四周,有六人静静矗立、聆听。

    “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二是暗杀!”

    顿了顿,蔡元培眼神严厉,缓缓吐出两个字。

    随后,他罗列出了第一个暗杀的目标,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字:慈禧!

    看到这个名字,黄兴、杨毓麟、张继等人感到几位吃惊,但是很快,眼神也随之变得冷峻起来。

    慈禧不除,这个国永远也没有希望!

    “该怎么做?”

    蔡元培眼里掠过一丝冷光:“我打算研制毒药,于慈禧七十岁大寿时动手,接近慈禧,伺机下毒!”

    这一刻,所有人眼神都有些恍惚。

    从1894到1904,这么快,十年过去了啊……

    目标建立,蔡元培立刻投身于制度之中。

    这其中随时可见蔡元培负伤,暗杀团成员都见怪不怪了。

    一场暗杀慈禧的行动,正在酝酿中……

    大秦。

    嬴政笑了。

    “一群胆大包天之人,胆敢暗杀帝王,他们的勇气,倒是让朕想到了一位故人……”

    笑容之中,带着一抹缅怀,眼里却是寒光点点。

    “可是和荆轲那次不同,这次,我倒希望他们能成功。”

    看着画面变黑,嬴政嘴角笑容又变得柔和,喃喃道。

    【1904年,也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国内光复会暗杀团酝酿暗杀慈禧的计划,海外,革命之火同样燃起。】

    画面很快出现。

    呈现在各朝皇帝们眼前的,是一片美丽的海外之景。

    一艘‘高丽’号邮轮即将停靠金州,西海岸优美的弧线逐渐映入视线。

    一张熟悉的面孔随之显现。

    孙逸仙抬起手,微微遮挡略显刺眼的阳光,目光深邃。

    再临金州,他思绪飞扬。

    “上一次来金州宣传‘反清革命’,被海外华侨视为‘大逆不道’,这一次——宣传民主,为革命筹资,能否成功?”

    “一定能!”

    孙逸仙目光坚定。

    现场,孙逸仙正在为革命筹资而演讲。

    “今际之国病入膏肓,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方能救国。”

    “所建之国,以人民为本,以民主为基,我愿称之为——‘民国’!”

    “自由平等,人人均田,富强民主,是为‘共和’!”

    民国的定义,就此初现规模。

    此刻,各朝皇帝目瞪口呆。

    “以人民为本,以民主为基……竟然一切以人民为本……那还要皇帝何用?”

    “民国,这个国叫‘民国’……”

    “真的有这种国吗?”

    无数皇帝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这一名词一出,立刻在所有皇帝们脑海中形成一个模糊的框架与画面,懂了,却又没懂。

    随后,孙逸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提前复印好的价值一元的公债券。

    “历史掀起变革者千千万,我只是其中之一。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矮人,替那些先驱者们走向共和!”

    “我孙某在这里承诺,凡今日为革捐一元者,中华民国建立后,凭此公债券可偿还十元!”

    海外华侨、富商纷纷响应,不仅为了这一元抵十元的公债券,更因为想看看,孙逸仙承诺的‘中华民国’,究竟是怎么样的?

    如工业变革前的米国?

    还是如明治维新之前的樱花东瀛?

    还是……

    一个从未出现过,充满自由和平的新国度?

    孙逸仙向每一位捐款的华侨一一鞠躬致谢。

    这,只是他慢慢筹资之路的一个起点。

    未来,他还打算去樱花东瀛爱国筹款。

    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脑海里,就诞生了一个浩大的理想之国。

    他出生寒门,在他很小的时候,村里的老人就经常给他讲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故事。

    再后来,两次烟土战争,亿万万丧辱国权的土地被割让出,可以说他是看着大清一步步没落的。

    “余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

    中法之战之后,他就做出了这个决定:颠覆清权!

    “那一年,李鸿章先生应当阅读我的《上书李鸿章》的,这样我的人生还有可能改变……”

    回想起甲午前夕,他挥斥方遒,洋洋洒洒,写下七八千字,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孙逸仙就无奈自嘲一笑。

    也就是那一次李鸿章的拒绝,让孙逸仙真正意识到了,这个国没救了。

    是的,仅仅是因为很小的一次挫败。

    有时候,压死骆驼的,往往只需要一根很轻很轻的稻草。

    我们都是站在一位位伟人先驱者肩膀上的后世者。

    又有谁,能挡得住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呢?

    此刻,各朝代上空,皇帝们都是怔怔的看着孙逸仙在海外为革命集资,进行一场场热烈激昂的演讲。

    起义需要钱,反抗需要钱,建立民主,走向共和更需要钱。

    孙逸仙正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逆流而上,按照他说的,既然无人能挡住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那就顺应它,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唯有推翻朝政,建立新国!”

    孙逸仙的画面还没消失,铿锵的声音,落入每一个皇帝的耳中,宛如金石落地。

    “明君!此人为有帝王之命之人!”

    三国,蜀国末期,诸葛亮已经入暮期。

    夷陵之战,陆逊一把火烧掉了蜀国的大军,蜀国也由盛极转向衰亡。

    “恨不能同朝!”

    夕阳之下,诸葛亮闭上了眼睛。

    但是在黑暗中,他看到了,感觉到了,一个国家的雏形,正在慢慢建立。

    这底下的废墟,比他想象中的要深……

    这位孙逸仙,未来必是称帝之人!

    “一介平民,竟能崛起到这一步?”

    【辛丑条约之后,大规模的战乱虽然有所减少,但不代表没有。1904年,为争夺高丽及东北地区的利益、铁路权,东瀛偷袭沙俄顺旅战舰,同时东瀛先遣队登录高丽仁川半岛。】

    两个异邦国的战争,本该不被皇帝们注意的,但是盘点的下一句话,却让各皇帝们沉默了。

    【倭俄战争爆发,主战场在清朝东北,清朝选择中立。】

    “主权!主权!这国还有任何主权可言吗?”

    “简直与奴隶无异!”

    大唐。

    李世民怒拍桌子,恨不得冲到那个时代,替清廷打这场仗。

    外邦两国交战,为何战场却定在东北之地?

    而清廷,却两不得罪的选择了中立?

    很快,战乱画面出现。

    两国于东北开战,使得这片土地遭遇空前的浩劫。

    建筑被炸毁,粮食被抢光,光流离失所的难民就高达几十万人!

    许多人死在了两国炮火之下!

    更让各朝黎明百姓愤怒的是,两国士兵还强迫难民们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

    唐太宗愤怒,憋屈,可身后的魏征、房玄龄却是表情平静。

    “皇上,完全不必愤怒。”

    魏征淡淡的道:“1904年的那场战争,是整个清廷的缩影。”

    “……”

    李世民眼神愈加的复杂,可渐渐的,他眼睛亮了。

    是啊,这场战争,是大清将近百年来的缩影。

    这样的国家,理应灭亡。

    大清,不是民国,更不是共和!

    大清越是软弱,越是不敢反抗,就越加走向灭亡!

    【一个国的奴性,是刻在骨子里的。越不反抗,就越不敢反抗。】

    【虎门销烟,标志着刻在这个国家第一个站起来反抗。】

    【太平天国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海战失败,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起义失败……】

    【一次次试错,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纠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代失败,那就第二代,第二代失败,就由第三代……代代薪火相传,革命,总有成功的一天!】

    【前路虽暗,还请诸君能接过先辈们点燃的火把,不要,让那火苗熄灭了!】

    “轰!”

    随着最后一行字落下,画面一变。

    不再是战乱的场面,也不是某个觉醒之人在行的觉醒之事。

    而是画面视角不断升空,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最后各朝皇帝们看到一只站起的雄鸡板块。

    【请各位睁大眼睛看仔细了,那是我们生活的万里疆域!】

    【它的名字叫中华!】

    “哗……”

    这一刻,无论是大秦,大汉,大唐,大宋等这些朝代,还是五代十国、春秋战国时期,当朝的皇帝们都站起来。

    一起站起来的,还有王朝武将、圣贤诗人。

    更多的,是千千万万的黎明百姓!

    这一刻,所有人都有种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这一刻,没有朝代之分,只有一种名称:中华!

    中华地图之上,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事件正在发生——

    京城监狱,章太炎还在服刑,还未出狱;

    各大学校学堂里,《革命军》、《猛回头》、《警示钟》这些革命之书正在被无数学子们郎朗吟诵;

    女子爱国学校里,蔡元培、陈庆同、黄兴、吴樾等人正在研制毒药和炸药;

    练兵处,袁慰亭会办大臣,掌握实权,逐渐展露野心;

    就连海外,也是孙逸仙的舞台,成立中华革命军,招兵买马。

    ……

    一时间,百花齐放,人们看到了太多砥砺前行之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推翻清廷,而各自努力着。

    一个个画面片段继续闪过,刚刚是已经举起革命之火之人,还有未来一批,即将踏上历史舞台之人。

    樱花东瀛,周树人远赴学医,课堂之上,正播放着一幅幅黑白的幻灯片。

    幻灯片里,一个同胞给沙俄军队当侦探,被东瀛士兵抓获,在他被枪毙时,围观的却是一群清朝人,一个个神情麻木。

    周树人看着周围,一位位东瀛学生欢呼大笑。

    少年的心,被深深刺痛……

    还有一位参加童试落榜的少年,他戴着圆框眼镜,那时候的他,就已经有妻子了。

    他叫李守常。

    “哇……”

    随后,一声初生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黑暗的沉寂。

    一位普通农村夫妇看着怀里襁褓的婴儿,笑容慈爱。

    ……

    还有太多太多这样的画面。

    但最后画面一变,变成了慈禧与清廷。

    这一年,她正为自己的七十大寿隆重操办着。

    有太多逆着时代潮流,砥砺前行的人!

    历史有他们,而显得更加精彩。

    大唐。

    “章太炎、孙逸仙、陈庆同这些人我看到了,那周树人、李守常、张崧年这些人呢?”

    “又是何人?”

    这一刻,这位千古明君,眼里竟然带着一抹期待。

    他太期待清廷倒台的那一刻了,这群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到底会在大清的废墟上建立起何等的新国呢?

    “这就是我一心向往的‘大同社会’!”

    “人的理想是存在的!就如大同社会会在后世出现!”

    春秋。

    孔丘激动,无声流泪。

    他的众多学生们也怔怔的望着天空上的画面。

    从大清的第一幅画面出现的那一刻,他们就在那儿看到了,目不转睛的看,生怕错过了一丝。

    可他们看到的,只有腐朽,只有绝望。

    “这个国,病入膏肓了。”

    几乎所有人,心中都是一样的念头。

    因为太黑暗,所以才要放弃。

    是的,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不止一次想要放弃看下去的念头,可是看到现在,他们百感交集。

    无论是孙逸仙所描绘的共和民国,还是华兴会、光复会要建立的新的秩序,他们都想看看。

    北宋。

    夜已深,只有些许的知了叫声响彻。

    岳飞的书房中,只有一盏微弱的烛火在燃烧。

    “一国失去了改良之法,唯有毁灭,重置秩序,大宋江山局面如何?”

    说实话,岳飞被这一代代人感染了。

    眼下的大宋,宦官当道,权倾朝野,只有他一束火苗支撑着,他也迷茫了。

    他在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该学习谭嗣同、章太炎这些人,整改大宋江山?

    但是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造反的念头。

    “大宋相比大清,局面好上太多了……”

    【前路虽暗,还请诸君能接过先辈们点燃的火把,不要,让那火苗熄灭了!】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902/111109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