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气急败坏的小皇帝
秦相赶紧行礼:“臣见过王妃,王妃唤臣来有何吩咐?”
谢成君立刻回到案桌边,将那一页纸递给秦相:“秦相,您看看这个。”
秦相一拿到手就认出夏元帝的字迹:“陛下最喜欢写东西,以前臣还帮陛下整理过诗集。”
谢成君再次道:“您先看这一页内容。”
秦相年龄大了,眼神不好,他有些老花眼,将书拿远一些才发现上面的几个大字:硝石的人工制法。
秦相的一颗老心脏立刻咚咚跳起来,然后快速看完,看完后大声笑道:“王妃,大喜,天助殿下!”
谢成君继续在屋里踱步:“秦相,您以前管理过工部,火器营里的事情您都经过手。一事不烦二主,您尽快找人试验,看看这个方法可对。
若是可用,殿下那边的问题迎刃而解!”
秦相立刻将书揣进怀里:“还是王妃有眼光,陛下这些杂书,除了王妃,怕是没有第二个人会仔细看。
若不是王妃,谁还能发现这书里藏着好东西。”
谢成君停下脚步:“不瞒秦相,我以前眼瞎的时候,就喜欢听父皇的游记。父皇笔下的文章虽然简单,却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些手札看起来乱七八糟的,经常能看到一些颇有道理的话。
如今看来,父皇把这些书送过来,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全看机缘。”
秦相笑起来:“如此说来,王妃合该是皇家媳,陛下儿孙众多,只有王妃一个人认认真真看过陛下的手札。”
谢成君笑起来:“多谢秦相夸赞,劳烦您老先去看看这方法可对。”
秦相拱手:“臣这就去!”
秦相一走,谢成君高兴地继续看手札。
这手札真乱啊,谁能想象得到,硝石的人工制作方法居然夹杂在夏元帝的日常生活记录之间。
前面一篇是今日的豆腐太老、味重,后面一篇是小儿彦昌夜里睡相不佳,中间是这种重要的东西。
就在秦相让人快速让人试验硝石制作时,京城的信使已经顺利返回京城,即刻进宫复命。
上书房中,六部尚书和诸位阁臣全部到齐。
夏惠帝以日代月守孝,已经过了孝期。
但听说他仍旧每天清淡饮食,不召嫔妃,得到了文武百官的一致夸赞。
看到信使,夏惠帝温声道:“六叔六婶可好?”
信使跪着回答:“回陛下的话,微臣只见到瑞王妃,并未见到瑞王。”
夏惠帝微微皱眉:“六叔哪里去了?”
信使硬着头皮道:“陛下,瑞王妃说,瑞王殿下打通了瘴气林的路,已经顺利南下!”
整个上书房顿时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吃惊地看着跪着的信使。
旁边的英国公庞鸿渐眼神微眯,信国公郑云鹤看了他一眼。
两个老伙计眼观鼻鼻观心没说话。
夏惠帝非常吃惊:“六叔南下做什么?六婶可有明说?”
信使的声音有点发抖:“说是,说是打仗去了。”
众人心里骇然,瑞王南下打天下去了!!!!
好哇,难怪老祖想尽办法把瑞王送到南诏去,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这,若是瑞王打下山南,岂不是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夏惠帝眉头紧锁:“可还有别的事情?”
信使磕了个头,然后一口气说完:“瑞王殿下不在云阶城,臣观察瑞王妃似乎完全接手南诏军政,南诏文武皆听瑞王妃号令。
且臣一路走来,发现所到之处,官话都改成了中原话。
而且,臣隐隐打听到,南诏有个秦相,还有个比较厉害的董先生。”
旁边几个老臣心里一紧。
秦相是谁?
夏惠帝自然也想到了:“郑爱卿,立刻着人去先户部尚书秦大人老家查看。”
信国公拱手:“臣遵旨。”
旁边几个老家伙顿时明了,若是瑞王能把秦尚书招过去,怕是已经成了气候!
至于那个董先生,站在这里的哪个不是老狐狸,同时想到董驸马和那几个从南诏回来的世家子弟。
这几个人必定是知道些什么。
夏惠帝又道:“庞爱卿,上次回来的几个子弟,可是有你家的?那位董先生是谁?”
英国公知道,夏惠帝不想逼问自己的妹夫董驸马,先来问他们。
英国公实话实说:“回陛下,家中子弟回来说过一嘴,那号称玄墨散人的董先生确实与先景阳侯世子有几分相似,但对方并不承认,且瑞王也未与其相认。
此事关系重大,臣定然不敢信口雌黄。”
英国公的意思很清楚,董驸马从那里回来后三缄其口,若是谢谦真活着,老祖必定是知道的。
董驸马不跟你说,老祖也不跟你说,我们自然不敢乱说,到时候说我们挑唆皇家关系。
夏惠帝脸色有些不大好,不管是董驸马、还是后来回来的几个世家子弟,都未曾提过那董先生之事。
看来此人必定是谢谦无疑。
皇祖父必定是知道的。
南诏文有秦阁老和谢阁老,武有裴骁、花老将军等人,瑞王自己也是一员猛将。
若是,若是瑞王真的打下山南,那就可以和新夏平起平坐了!
夏惠帝的脸色有些更不好看了,看向那信使:“让你去传个旨意,为何这么久才回来?”
信使继续磕头:“回陛下的话,微臣离开云阶城后,先是车轴坏了,然后惊了马,又坏了肚子,一直走不脱,耽误了十几天的脚程。
离开南诏境地,臣立刻快马加鞭回京。”
夏惠帝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眸光带着寒意,他终于明白了皇祖父的所有算计。
以前他不太懂,为何皇祖父信誓旦旦说,只要你对你父皇好,你六叔永远不会反你的。
那时候他有些不以为然,六叔就算占了南诏,也只是一个藩王,有什么能力反朝廷。
原来皇祖父的话是这个意思!
原来,皇祖父早就把谢谦放过去了,又把秦尚书赶回老家。
如果他没记错,秦尚书的老家就靠近南诏之地,也不知六叔是什么时候把秦尚书划拉过去的。
可叹他还在这里考虑,如果六叔听话,他就不削藩,一直把南诏给六叔。
他还削个屁的藩,六叔以后不来削他就是好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845/228348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