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南北战争
7月5日。
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夜色尚未完全褪去。
南方与北方交界的东江沿线,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
以中央军为主力,西北军、东北军协同配合的北方联军,悄然集结了整整30个师的兵力,趁着黎明前的寂静,悍然发动了南征战争,矛头直指陈三贵盘踞的地盘。
这30个师皆是北方军阀的精锐,配备了火炮、机枪等重武器,行动极为隐秘——部队调动全在夜间进行,通讯采用加密电报,连参与行动的基层士兵,也是出发前才得知具体任务。
外界对此毫无察觉,直到枪炮声划破黎明,才惊觉北方联军已兵临城下。
陈三贵的陈家军虽有百万兵力,却大多分散在各地驻守,边境防线兵力不多。
面对北方联军突如其来的猛烈进攻,前线部队瞬间被打懵了。
“轰!轰!........”
北方联军的火炮率先开火,炮弹如同雨点般落在陈家军的阵地前沿,炸得泥土飞溅、工事崩塌。
紧接着,黑压压的步兵在机枪掩护下发起冲锋,如同潮水般涌向防线。
陈家军的士兵仓促应战,有的甚至来不及开火,就被对方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
防线一处接一处被突破。
士兵们溃不成军,只能边打边退。
陈三贵此刻正在南陵的府邸中,接到前线急报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虽料到元凯可能会动武,却没料到对方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更没想到北方三大军阀竟能联手行动。
他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慌乱中下令调兵增援,可远水哪解得了近渴。
仅仅一天时间。
北方联军便凭借压倒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一路向南猛攻,连续攻占了沿岸数座县城和战略要地。
陈家军的边境防线几乎全军覆没,阵亡、被俘的士兵超过十万人,武器辎重损失无数。
南陵城一片混乱,陈三贵看着不断传来的败报,脸色惨白如纸。
北方联军攻势太猛,仅凭陈家军根本无力抵挡
他当机立断,让向南方革命军求援,电报里言辞恳切。
“北方联军势大,江南危在旦夕,若陈家军覆灭,唇亡齿寒,革命军恐难独善其身,望速发援兵!”
电报传到南方革命军的根据地。
军政府立刻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将领们脸色凝重。
“元凯这老东西,真是撕破脸皮了!”一位脾气火爆的师长猛地一拍桌子,“30个师南下,这是要把南方势力一锅端啊!”
“陈三贵虽然平日里滑头得很,但这次是真顶不住了。”另一位将领皱着眉分析,“ 北边防线一天就垮了,北方联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蒋光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默片刻后开口:“都静一静。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陈三贵求救,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江南地区:“陈家军完了,下一个就是我们。北方联军拿下江南,就能顺江而下,直逼福州。到时候我们的处境只会比陈三贵更难。”
“蒋司令说得对!”有人附和,“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就算不看陈三贵的面子,也得为咱们自己考虑。”
“可咱们的兵力也不充裕,一下子抽太多人北上,根据地怎么办?”有人提出担忧。
“只能冒险了。”蒋光坚定道,“留一部分兵力守家,主力北上支援。江南水网密布,正好可以利用地形迟滞北方联军,等我们的人到了,再合兵一处,跟他们打持久战。”
各方将领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达成了一致——必须出兵。
随着蒋光一声令下,南方革命军迅速行动起来。
驻扎在福州的20万大军连夜集结,携带武器辎重,分三路开拔北上,日夜兼程赶往江南地区。
火车、轮船、马车齐上阵。
沿途百姓看着这支军容严整的队伍,都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援军北上的消息传到南京,陈三贵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松弛。
这场战争的胜负,或许就取决于革命军能否及时赶到。
.........
7月7日。
天刚蒙蒙亮,晨曦还未穿透云层。
全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上,就响起了报童们的吆喝声。
“卖报!卖报!最新新闻,北方联军挥师南下,猛攻江南啦!”
“看报看报!陈三贵防线一日崩溃!”
“号外!南方革命军紧急出兵,二十万大军北上援救,南北大战一触即发!”
报童们挎着沉甸甸的帆布包,穿梭在早起的人群中。
路上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掏出铜板买下报纸,迫不及待地展开阅读。
当看清报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附带的战场地图时。
原本还算平静的街头瞬间炸开了锅。
愤怒、焦虑、无奈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怎么又打起来了?这才安生了多久啊!”
一个挑着菜担的老农气得直跺脚,他去年刚从战乱的地方迁来,本想安稳种几年地,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几天,战火又烧起来了。
“北方打南方,南方又要反击,受苦的还不是咱们老百姓!”
“这得死多少人?多少家庭要破碎?”
“元凯当总统的时候说得好听,要‘休养生息,共图复兴’,结果呢?转头就动刀兵!”
“他们坐在城里争权夺利,咱们就得流离失所,这是什么道理!”
街边的茶馆里,早起喝茶的人们也在议论纷纷,声音越来越大。
“我儿子就在江南做买卖,这一打起来,生意肯定黄了,人能不能回来都难说!”一个老者捂着胸口,急得满脸通红。
“别管谁打赢打输,粮价肯定要涨,苛捐杂税也少不了,咱们小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原本还算热闹的早市,因为这则消息变得死气沉沉。
人们手里捏着报纸,眉头紧锁。
安宁的日子总是短暂,而战争带来的苦难,却总是如影随形。
每个人都在心里祈祷,可报纸上的铅字冰冷刺眼 。
预示着这场南北大战,恐怕一时半会儿根本停不下来。
南北开战的消息,在全国的学生群体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各大城市的学堂、书院里,学生们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举着用白布、硬纸板做成的标语,涌上街头。
“停止战争!还我和平!”
“枪口一致对外,莫要同室操戈!”
“大庆已历磨难,岂能再遭兵祸!”
京城的学生们聚集在总统府外,高举着“反对内战”的横幅。
要求元凯停止南征,用谈判解决南北分歧。
各地的学生们则在校内组织演讲,痛斥战争的罪恶。
“西方列强在外面虎视眈眈,我们自己却在这里互相残杀,这不是让外人看笑话吗?大庆的未来,绝不能毁在内斗里!”
他们中有年轻少年,有穿着新式校服的姑娘,有刚入校门的新生,也有即将毕业的学长。
尽管年龄不同、籍贯各异,但此刻都怀着同样的心情。
对和平的渴望,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我们要读书!不要战争!”
“团结起来,共御外侮!”
“大庆不应该再内斗下去了!”
学生们的抗议声越来越响,吸引了更多市民驻足围观。
不少人被他们的赤诚打动,默默加入了抗议的队伍。
街头的标语越来越多,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战火一旦燃起,便难以轻易熄灭。
学生们的呐喊虽然真挚,却难以撼动军阀们争夺权力的决心。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830/232589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