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 第117章 全员惊叹,你知道在说什么吗

第117章 全员惊叹,你知道在说什么吗


对于国内数学界而言,这是首次有年轻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佳绩。

    被世界顶尖数论专家认可。

    加上海外不少新闻报道,很快便传回国内,引起民众的热议。

    正值暑假燕大未名社区论坛,虽人流量减少。

    但天涯社区等平台,却能看到大量帖子,基本全是对徐铭这次表现讨论。

    话语中满是骄傲自豪。

    “有没有人关注这次的国际数论会议,海外媒体难得报道了燕京大学的徐铭,还评价为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

    “青年报刚才也发文称赞了,确实有排面。”

    “听说陶哲轩和伊万尼克这些顶尖学者,都对徐铭的报告内容表示认可。”

    “感觉只要徐铭在数论领域走下去,应该能像陶哲轩那样三十岁拿到菲尔兹奖,到时候国内在菲尔兹数学奖项上便不是零记录。”

    “好期待。”

    “论国内数学界的权威性,果然还是要看燕大。”

    “不知道明年的其它数学奖项,以徐铭对数论的贡献能不能拿到提名?”

    ……

    而就在大家踊跃跟帖发表看法时,很快一个新的帖子被快速顶了上来。

    “刚在外网看到有媒体透露,徐铭和陶哲轩好像都各自把后续目标放在了孪生素数猜想上面,你们说谁会先有突破性的进展?”

    针对两个都有着数学界莫扎特之称的学者,他们之间出现学术竞争话题。

    毫无疑问会吸引很多目光。

    这不。

    短短二十来分钟的时间,便成为热度最高的帖子。

    跟帖数量坐火箭似上涨。

    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各方面去分析给出猜测。

    “我偏向于陶哲轩,他应该早就接触孪生素数,况且人家还菲尔兹奖获得者。”

    “徐铭构建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可是证明了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在孪生素数上应该也能具有优势。”

    “孪生素数被提出来已经一百多年,是希尔伯特问题中的第8个问题,证明难度可不是斐波那契数无穷性能够相提并论,就算谁都没有进展都属于正常的事情。”

    “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我肯定希望徐铭能解决。”

    “别说他们两人研究孪生素数,因为这次数论领域带来的热度,连我们金陵大学数学系都成立了相关课题。”

    “只能讲多尺度解析筛法,给大家解决数论界中的经典问题带来了新方向,可能否走到最终尚且未知。”

    与此同时。

    东坪一高某班级聊天群内。

    上条消息还是一周之前的企鹅群,突然有人甩出张国际数论会议现场截图。

    其内容正是徐铭站在讲台上,进行三十五分钟报告。

    并紧随其后附上文字信息表示疑问。

    “这人应该是咱们班徐铭吧,我记得他高考填的燕京大学数学系,怎么突然跑到了徳国波恩大学?”

    大多数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或社会,建立完新的社交圈子,基本上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远离高中圈子,加上每年又都是相熟的小团体聚会,自然不会特别去关注班上某个同学的情况。

    以至于偶然刷到新闻,都不太敢相信。

    李文辉暑假并未选择回家,而是经学长介绍在学校附近找了份兼职。

    晚上忙完返回宿舍打开电脑,看到高中班级群内其他同学的留言,脑海中同样浮现出一个问号?

    “这是徐铭?”

    他承认徐铭数学成绩优秀,高考更是以近乎满分的理科状元成绩进入燕大。

    但眼下大家都刚结束大二生涯,怎么可能有资格去参加这种国际会议。

    奈何图片中的身影,确实是徐铭无疑。

    正当他感到比较困惑,冒泡询问群内其他人,突然有条长消息蹦出来。

    账号刚好是徐铭的同桌钱宏。

    “班长还不知道啊,徐铭大一都发表两篇论文,早就提前本科毕业获得院里直博名额,这次是被国际数论会议组委会邀请过去报告的。”

    “不知道的可以看下青年报的最新报道。”

    钱宏过年时还和徐铭聚过,加上有时会聊天,自然对相关情况了解些。

    也几乎是这条消息发出之后,很快便炸出来不少潜水的同学。

    都被这个消息惊讶的不行。

    “卧槽。”

    “铭哥这么牛啊?”

    “竟大一就发表论文了吗,未免太过变态。”

    “真给咱东坪一高争光。”

    “徐铭确实强。”

    甚至连杨慧娟以及陈璐,都发了个表情凑热闹,为徐铭取得的成绩高兴。

    李文辉滑动鼠标,把大家的消息看完,然后又连忙切到浏览器搜索相关新闻报道。

    很快便看见那篇,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专题报道。

    尽管事实摆在眼前,他依旧不太敢相信,约摸怔了片刻神才恢复清醒。

    “原来高中才是我距离徐铭最近的时候……”

    高中阶段自己作为班长,成绩虽被徐铭超过,但无非是分数上的差距。

    可现在怎么看,两人都早不在同个层次。

    别说是背影,他现在连徐铭的车尾灯都看不到。

    最终独自唏嘘半分钟,默默关掉班级群和网页,整个人的心情颇为复杂。

    ……

    徐铭并没有去关注班级群发生的事,他和田纲院士顺利回到燕京后,第二天早上便前往理教楼导师的办公室。

    向其告知这几天在波恩大学参加会议的情况。

    张鲁平人虽在燕京,却也时刻关注着波恩大学,再次见到徐铭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

    “这次表现不错。”

    “现在全球数论领域学者,恐怕都知道你了。”

    “确实有不小的收获。”徐铭被导师热情招呼着在办公室沙发坐下回答。

    张鲁平则递过来一杯水,主动提起另外一件事。

    “听说你准备研究孪生素数?”

    “有这个打算。”徐铭连忙接过点头确定。

    话音才刚落下,紧随其后又开口详细解释其中原因。

    “除了本次数论会议外,我还有幸参加了伊万尼克教授主持的晚间讨论会,在与陶哲轩教授交流之后,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优化有不少新想法。”

    “便想着把孪生素数当做自己的博士课题研究。”

    提起这件事他还有些无奈,不知哪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透露他和陶哲轩都在研究孪生素数的事。

    以至于报道后,愣是传成他和陶哲轩,在数论领域进行学术竞争。

    张鲁平显然也看到过这个消息,闻言嘴角上扬浮现着笑容接过话茬补充。

    “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有着很大的潜力,是将来能否拿到菲尔兹奖的关键。”

    “确实应该深入研究。”

    “到时候直接递交课题报告就行,院里会给你批研究经费以及办公房间。”

    在处理完这件事后,他突然想到什么,再次抛出一个新的话题。

    “对了。”

    “暑假结束我这里有个新课题,是关于应用数学相场模型的研究。”

    “涉及到材料的多尺度建模。”

    “相场模型?”徐铭闻言顿时心中一动。

    说起来他还没有参与过,自家导师负责的课题项目。

    主要他取得的数论成果属于理论数学,和导师主要研究的应用数学有所不同,但通过之前的一定测试,除研发新的数学工具推动学科发展,参与应用数学课题同样能获得大量的学科经验值。

    毕竟应用数学可是能涉及到多个领域。

    于是产生兴趣之下,接下来便和导师,针对相场模型展开深入讨论。

    差不多过去快半个小时的时间,才总算了解清楚。

    所谓相场模型,主要用于模拟金属材料的晶体生长和缺陷演化。

    能够帮助相关材料更好的设计。

    在工程层面替代高成本试错实验,可以大幅度缩短材料研发周期。

    毫无疑问是应用数学最直观的价值体现。

    另外涉及到多尺度算法,刚好是他擅长的领域,说不定期间还能更好的发散思维。

    诞生出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的灵感。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铭便不再迟疑,当即开口把这件事答应下来。

    “我没问题导师。”

    “那好。”

    张鲁平面对这个回答,脸上顿时现出喜色,点点头详细安排起任务。

    “你对多尺度函数熟悉,等项目开始就负责编写数值模拟代码,优化算法参数以及分析仿真结果。”

    他对自己学生的天赋最为清楚,有徐铭加入到相场模型研究课题中,或许项目的进展会非常迅速顺利。

    要知道国内目前在很多先进材料方面,技术和海外相比处于落后状态。

    导致前沿科技军工设备,很多都还需依赖进口。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若能完成相场模型的研究,便可以助力国产先进材料快速研发,大幅度缩短周期和试错成本。

    聊完正事氛围轻松下来,张鲁平脸上堆出笑容,又主动开口搭话。

    “这两天学校又收到不少媒体采访申请,都对你这位数学新星很感兴趣。”

    “你是怎么想的……全推掉?”

    将导师的话听进耳中,徐铭不知该说什么好,对于此种事确实比较无奈。

    想到从机场回来的时候,已经被迫回答了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提问,倒也没必要搞得院里乌烟瘴气,何况眼下他手上的事情还多着呢。

    思忖至此未作迟疑,立刻便斩钉截铁给出回答。

    “推掉吧。”

    “那我回头打声招呼。”张鲁平点点头对自己学生的决定表示支持。

    况且他也正是喜欢,徐铭这种醉心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律的品质。

    “另外咱们学校招生办里的沈老师,拜托院里向你表示感谢。”

    “感谢我?”徐铭对导师突如其来的话表示困惑。

    张鲁平则笑着往下解释。

    “还不是你在这届国际数论会议上表现出色,为国内数学界争了光。”

    “有你这位燕大的最佳学生代表在,他们的招生工作估计能轻松不少。”

    听到这句话,徐铭才想起来,今年各地已经开始施行知分填志愿。

    全面废除估分报考模式。

    也就是说各大高校面对状元和分数高的学生,只能各凭努力争抢生源。

    其中燕大和箐华无疑最为激烈。

    眼下高考分数刚公布,正是各大高校抢人的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他相当于是燕大的形象大使,会更能让那些考生报考。

    毕竟天才总是互相吸引的。

    “没想到我还有这种作用,就是箐华那边,恐怕今年新生质量又要落后我们。”

    “所以才要感谢你嘛。”张鲁平接上徐铭的话附和。

    而这对徐铭来讲,只能算作生活调剂小插曲,倒也不会过多去思索。

    接下来的时间,徐铭把事情说完未继续逗留,随即主动起身离开。

    距离奥运会开幕式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他首先要做的是想把北斗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完成。

    在前往波恩大学参加国际数论会议之前,整个算法基本上完成了大半,仅剩下收尾工作和相关参数的调试。

    考虑到奥运会开幕式结束,新学期正式开始,要开设自己的博士课题。

    以及参加导师的相场模型项目。

    自然是趁着这段时间,把北斗卫星算法工作给完成。

    主要他对于自己的这个,基于多模态扰动扰动策略的集成学习算法,利用载波相位残差构建多路径地图库,抱有着比较大的信心。

    就算不能让北斗卫星导航在城市中,定位精度达到非常精准的程度。

    起码可以解决一定的漂移问题。

    就这样。

    当时间进入到七月份,徐铭主要工作都是在编写程序代码调试算法参数。

    ……

    7月20日,周日。

    图书馆内徐铭和陈璐相向而坐,明明看上去给人一种小情侣的感觉,但偏偏注意力全部在学习上面。

    上周陈璐就已经提前返校。

    即将进入大三的她,在专业课上依旧没有松懈。

    除各项成绩均保持在专业第一名外,更是和徐铭一样提前修完学分。

    拿到院里保研资格。

    不出意外的话,等明年暑假结束,就会成为经管院里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虽和徐铭博士相比仍有距离,却始终在提升自己。

    但正因为这个情况,她现在就需要专业毕业论文选定自己的导师。

    所以这段时间才经常和徐铭在图书馆。

    徐铭虽不是经管系学生,但其专业同样离不开数学。

    倒也能在论文选题上,对陈璐进行指点,帮助她尽快完成毕业论文。

    此刻他注意力都在笔记本屏幕中,继续调试算法的相关参数。

    期间面板上也不断浮现出信息学科经验提示。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12点。】

    【经过……】

    差不多窗户外面的天色渐暗,到吃饭时间时,他才算停下手上动作。

    脸上现出欣喜之色。

    举起手伸了下腰忍不住低喃句。

    “搞定。”

    在这半个多月加班努力下,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总算达到了他的要求。

    接下来就只需要,启动联合技术实验室的验证机制。

    确定算法对定位漂移是否有用。

    陈璐看到徐铭高兴的样子,她同样觉得开心,暂时放下自己的事主动分享喜悦。

    “是有什么喜事吗?”

    “解决了一个困扰不短时间的问题。”徐铭淡笑着回答让人如沐春风。

    陈璐则满眼崇拜道:“那是不是要庆祝下?”

    “等过几天吧。”徐铭想了想决定先进行验证之后再说庆贺的事情。

    对此陈璐自然没有异议。

    翌日。

    周一刚好是北斗导航项目,召开每周例会的时候。

    徐铭早上准时来到卫星联合技术实验室。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为了参加国际数论会议,北斗项目上基本属于请假缺席状态。

    加上回到学校之后,主要精力又在算法上,基本没去正常参加项目工作。

    这使得大家见到,首先打起招呼送上祝贺。

    “徐师弟,你今天怎么来了?”

    “关于国际数论会议的报道我看了,师弟真给咱们国内数学界争脸。”

    “现在师弟可是数学界的新星。”

    徐铭对此则始终保持着笑容依次回应,直到黄运良和许崇兴两位教授走进会议室,大家这才立刻停止讨论。

    和以往的例会没什么区别,依旧是两个小组互相介绍目前取得的进展。

    很遗憾第二小组这边,关于多路径误差抑制问题上依旧拿不出可行的方案。

    姚伟泽汇报完被让坐下时,脸上情绪肉眼可见低落。

    俨然这么长时间打击,让他对自身水平产生怀疑,无法确定能否解决。

    就在这种局面下,当黄教授准备宣布散会时,徐铭终于不再沉默主动举起手发言。

    “黄教授。”

    “北斗导航项目的多路径误差抑制问题,我这里有些可行的方法。”

    此话一出顿时吸引所有人目光。

    谁都知道徐铭前段时间,心思都在数论上,按理说应该不会关注项目上的事。

    现在却突然提出来有解决方法,难免不会让人疑惑。

    “有什么想法说说看。”黄运良抬起手示意。

    见此徐铭没有任何迟疑,当即讲出自己基于多模态扰动扰动策略的集成学习算法。

    不过这却把包括教授在内的所有人,都惊讶的微张着嘴巴满脸不可置信。

    刚从波恩大学回来不久,却表示已经开发出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要不要再仔细听听这讲的是什么话。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93/111110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