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 第130章 物理界重磅炸弹

第130章 物理界重磅炸弹


“徐铭这孩子我很喜欢,有天赋还非常勤奋,将来只要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深耕研究下去,肯定能够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凝聚态物理学专家。”

    唐亚愚满脸笑容对徐铭赞不绝口,俨然是已将其当作了自己的学生。

    对面张鲁平听到这句话,按理说应该高兴,毕竟别人夸他的学生脸上有光。

    但实际上却瞬间板起脸色。

    没等唐亚愚话音完全落下,便立刻接话纠正。

    “我的学生我能不了解,徐铭成就自然不会低,不过是在数学领域才对。”

    “他构建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可是推动了数论发展。”

    “极有可能拿到菲尔兹数学奖。”

    若是放在以前,唐亚愚肯定不会反驳,奈何现在已今时不同往日,说什么都要为国内凝聚态物理的未来争取。

    未作停顿再次开口道:

    “徐铭固然在数论上做出了成绩,但上限却比不过凝聚态物理的研究。”

    “我建议还是别在理论数学浪费时间,毕业后直接来物院担任教授,以后可以努力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这可比菲尔兹名气大的多。”

    把唐亚愚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张鲁平脸上现出的表情都隐隐有些怔住,万万没想到对方会如此直接,希望徐铭放弃数论改研究凝聚态物理。

    好家伙。

    这都不是在挖墙脚,而是直接抢人。

    根本忍不了一点。

    于是下秒猛地从沙发上站起身,对唐亚愚刚才所讲的观点表示不满。

    “徐铭是我的学生,毕业后就算留校,那肯定也是待在数学科学院。”

    丢下这句话,随即也懒得继续逗留,随手拿上自己的衣服便转身朝外面走去。

    心想幸亏今天专门来物院一趟,否则要是不知道物院方面都打算抢人,只怕真有可能说动徐铭投奔物理,毕竟究竟选择哪个学科领域研究,归根结底还要看徐铭心里自己的想法才行。

    他打定主意,等回去就要把这事告诉田纲院士。

    大家一起商议办法。

    说什么都要做通徐铭的工作,坚决不能让国内数学界失去这样一位菲尔兹奖苗子。

    当办公室房门被重重关上,唐亚愚方收回目光,端起面前茶杯,放到嘴边喝了口同样暗自思索着。

    “看来真要把杨老搬出来才行。”

    虽然杨老负责着箐华高等研究中心,可若能把徐铭招收进去担任研究员,就算不在燕大物理科学院,起码仍旧在为国内凝聚态物理的发展努力。

    不至于依旧留在数院埋没物理人才。

    总之物院和数院两大学院,教授们为了自己所在的领域学科能有蓬勃发展,可谓是称得上绞尽脑汁。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华盛顿特区纽约大街科学促进会。

    其总部科学期刊物理学科编辑办公室。

    此时高级编辑莱克满脸兴奋,他坐在电脑旁,目光牢牢注视着屏幕。

    伴随鼠标滑动,浏览处于打开状态的一篇论文。

    作为大名鼎鼎的《Science》期刊初审编辑,每天大部分的稿件都会在他这里被拒绝掉,而科学期刊的审稿在学界更是以严谨高效著称。

    不过在看到来自东方燕大和箐华的投稿,他顿时意识到这篇论文的含金量。

    “简直不可思议。”

    “天呐。”

    “他们居然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可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成果。”

    忍不住激动的惊叹两句,对论文快速评估完,接着立刻按照流程前往主编办公室进行汇报。

    来到门前抬手敲响房门,顿时便听见里面传出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单词。

    “请进。”

    他闻言推门迈步走进去,近前后当即说明情况。

    “主编。”

    “我这里有篇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大成果,来自燕京大学和箐华大学的物理学者,成功完成实验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主编布鲁斯·阿尔伯迅速停下手上动作抬起视线。

    对于霍尔效应,基本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专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毕竟这项成果曾获得过诺贝尔奖。

    时隔多年过去,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证明,那毫无疑问会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自然有资格发表在他们期刊上。

    得知这个情况,阿尔伯茨没有耽搁时间,同样率先评估起这篇论文内容。

    期间莱克脸上始终现着欣喜,坐在旁边沙发上,边品尝咖啡边等待主编的决定。

    他虽加入了科学期刊杂志,博士本身研究的便是凝聚态物理领域,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非常熟悉,更深知想完成观测实验证明理论的难度。

    国际上不知道有多少科研团队进行研究,结果这么多年过去始终没有突破进展。

    让人都开始怀疑,是否存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结果在这种凝聚态物理界状况下,来自东方的物理科研团队却完成观测,怎么可能不为其最终结果兴奋。

    约摸过去半个小时。

    主编阿尔伯茨收回目光,摘掉眼镜揉了下眼,当即做出决定并进行安排。

    “把这篇论文按照流程送审吧,邀请凝聚态物理领域顶尖专家展开审核验证。”

    “我想凝聚态物理界要热闹起来了。”

    尽管他擅长的领域不是凝聚态物理,但身为主编对论文却有着大致评估,可以确定质量是有保障的,加上记录的实验过程相关数据。

    大概率是真的证明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

    将主编的话听进耳中,莱克强行按耐着心里的激动情绪立刻沉声回应。

    “是主编。”

    “我立刻邀请顶尖专家匿名评审。”

    说完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立刻离开办公室,回到外面继续投入进自己的工作。

    ……

    从某方面来讲,各大顶刊采用的审稿方法,在流程上并无太大差异。

    都是先在初审中拒绝掉绝大多数,剩下高质量且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论文,然后再由编辑部送审,邀请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匿名评审验证。

    但相比较数学,尤其是经典猜想证明的验证,物理方面要快上不少。

    尤其科学期刊还是以严谨高效著称。

    因此短短三天时间,受邀对论文验证的三位匿名评审专家便给出评估。

    从严谨性创新性,以及数据支持度和结论合理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往往还会给出修改意见。

    当主编阿尔伯茨拿到三位评审人的回复,饶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也颇为意外,重新将莱克喊到自己办公室,安排论文发表和短讯通知学界有重大成果的事。

    莱克还不知道送审结果,又对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发现进展有浓厚兴趣,刚走进来便迫不及待询问。

    “主编。”

    “对那篇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论文,专家匿名评审有结果了吗?”

    “让你过来就是为这件事。”阿尔伯茨闻声点头,随即又继续补充道:“三位凝聚态物理领域顶尖专家的评审意见全在我这里。”

    “你还是自己看吧。”

    莱克听到这两句话,倒也没什么拘谨,直接便大方走到电脑屏幕前查看起来。

    如果说刚开始面色还算平静,那么在下意识读出审稿人给出的评价后,整个人肉眼可见的被震惊住。

    “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工作,作者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学家预言多年却未被捕获的圣杯,该工作不仅验证了美妙的凝聚态物理思想,更为低能耗电子学开辟出新的道路。”

    “该作者呈现的数据,可能是本年度,甚至未来数年凝聚态物理领域最大的实验突破,且工作完成度极高。”

    “诺奖级别的凝聚态物理重要发现,我以最高的热情建议接受此文。”

    科学杂志每期发表那么多篇论文,他很少见到能让评审人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说明来自燕大和箐华的物理团队,确实非常出色的验证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莱克把评审人给出的意见看完,直起身再次看向面前的主编深一口气表达此刻心情。

    “没想到东方的物理学家,竟能证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还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这项成果不出意外的话将会是本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之首。”

    “是啊。”

    “等论文发表,相信会有很多团队难以接受。”主编阿尔伯茨点点头深以为意。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作为凝聚态物理领域,已然存在多年却始终未解的预言,深受国际上大量物理学者的追捧。

    深入研究展开实验的团队,数量上可不是小数字。

    并不单单是燕大和箐华物院。

    原本大家都处在相同的阶段层面,很多卡在磁性拓扑绝缘体材料样品的制备上。

    无法精准控制材料磁性,以及掺杂的浓度。

    自然在零磁场下,无法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结果燕大和箐华方面,依靠相场模型解决参数,直接把此问题给画上句号。

    也就说待论文发表之后,这些团队的存在,便失去了意义没必要再研究。

    所付出的心血付诸东流。

    不过这也是属于没办法的事情,学术科研上的竞争从某方面来讲还要更加残酷。

    而既然证明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新进展,主编阿尔伯茨肯定不会拖下去,面对这种诺奖级别的学术成果,肯定要第一时间发布短讯。

    于是结束谈话后,他轻咳两声做出决定。

    “我们现在该向物理界,宣布这项令人兴奋的成果。”

    ……

    ……

    三月份气温逐渐回升。

    就在唐亚愚团队,正式向科学顶刊投稿一周后,科学杂志官方渠道发布本月首条短讯。

    宣布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被燕京大学物理科学院唐亚愚团队,在低温材料实验室中验证成功,被称作凝聚态物理领域重大进展。

    表示相关论文,将作为最新一期封面刊登发表。

    并附上所有作者名单。

    此条学术成果消息,毫无疑问像是颗重磅炸弹,震惊整个物理学界。

    尤其是凝聚态物理领域。

    当天引起国际物理学界激烈讨论的同时,燕京大学和箐华大学物理学院,以及唐亚愚等人的名字被重视。

    在国际物理学界展露头角,成为关注对象。

    反观国内这边。

    尽管燕京大学和箐华大学官方,甚至多家媒体报纸都发文进行了报道,但大家关注到的却是作为一作的徐铭。

    毕竟相比较唐亚愚和王其坤两位教授,徐铭身为数学新星无疑知名度更大。

    然大家为国内物理取得重大成就高兴的同时,脑海中也不由得浮现出一个问号,明明徐铭去年参加国际数论会议时表示会继续深入研究数论优化筛法,甚至还传出要和陶哲轩进行学术竞赛。

    看谁先在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结果这还不到一年时间。

    徐铭却研究上了凝聚态物理。

    难免会让人多想。

    要知道在大部分普通人看来,要在这种堪称诺奖级别的项目上取得突破,肯定需投入极大的精力和时间。

    为此天涯社区论坛,以及相关兴趣爱好群内,都有人提到了这件事并果断展开讨论。

    “徐神的天赋就是厉害啊,刚在数论取得成就,转头又去物院解决了诺奖级别项目。”

    “能在科学顶刊上发表一作论文,确实很厉害。”

    “我怎么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起码对于国内数学界来说是种损失,徐神转研究凝聚态物理,岂不是打算放弃数论的筛法优化了。”

    “实在是太可惜,我还想见证国内能有青年数学家拿到菲尔兹奖呢。”

    “估计孪生素数猜想太困难,根本没法证明。”

    “研究物理也挺好,反正都能取得成果,再说难道就不能物理数学一起搞。”

    “哪怕像徐神这样的天才,也只可能在一个学科领域达到很高成就,既然改选择凝聚态物理,数论这块基本上别想有什么进展了。”

    ……

    类似的言论还出现在燕大未名社区,不过大多却是对徐铭表示佩服。

    特别是那些参与过课题项目的研究生。

    真正了解过,才知道徐铭这科学顶刊一作的含金量。

    而与此同时理教楼小教室内,徐铭和吕昂杜翰文以及另外几位数学博士,正针对一篇微分几何论文,展开分析论证互相交流学习。

    这种讨论班形式,也正是数院对博士生的培养方式。

    原本以徐铭的情况,可以免除掉不用参加,但因为这几天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推导顺利,又加上吕昂跑到宿舍主动发出邀请,这才过来参与了这节讨论班课程。

    期间他接到唐亚愚教授的电话,本来以为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但仅询问两句他所在位置便挂断。

    结果后边都忘记这件事,却突然看到唐亚愚教授竟直接找了过来。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93/111110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