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吴轼为何这么快?
作为F1车手,不管情况如何,幻想也好、理想也好,总归是想过拿到世界冠军的。
只是大多数人最后都在围场里认清了现实,要么争取多开几年,要么早早跳槽别的赛事。
吴轼思量了会,才说道:
“因为今天赛场上出现的些许意外,我在积分榜上领先了,如果这个赛季的比赛就此结束,那么我认为夺取WDC还是挺简单的。”
记者们听到后,配合的露出了些笑声,而后继续看着吴轼。
“不过如你们所见,我们后面还有足足14场比赛,每场比赛都有着不同的困难,想要保证积分领先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我只能说,作为一名车手,我会尽我所能去比赛,在我的祖国有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
吴轼抿抿嘴点头,示意自己回答好了。
这个问题恶心人的地方就在于,如果他表示自己考虑夺取WDC,那么就会将威廉姆斯和他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因为这大概率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他轻易说没考虑过这个问题,那么还是会被新闻学指责他没有斗志。
F1车手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不能直来直往去客观理性回答问题,只能够不断拉扯。
应付完诸多媒体后,吴轼才回到了车队里。
“爵士和克莱尔现在还被缠着,没想到你倒是先脱离了苦海。”
马萨笑道,笑容中多少有些别样的情绪。
“他们总想要整个大新闻,应付来应付去实在是令人烦躁。”吴轼耸耸肩膀。
“他们可不需要像你一样应付,记者们是让爵士和克莱尔去抒情的。”马萨继续保持笑容,指了指还没有断开直播的P房电视。
吴轼看去,镜头里,克莱尔单膝蹲在威廉姆斯爵士轮椅旁边,记者们也是半蹲下进行采访。
问的问题也完全不犀利,而是让威廉姆斯爵士评价这场胜利,让他讲述赛场上的艰难。
吴轼努努嘴,好吧,看来是他作为车手被特别关照了。
当西班牙大奖赛正式落下帷幕的第二天,央视在新闻直播间照例进行了播报。
今年吴轼已经给F1带来了太多热度,不少平台上都出现了开始挖掘他过去成绩的博主,而专门做F1科普的博主也开始出些入门系列。
除了篮球、足球等热门的大众赛事,其余赛事想要在国内火起来,就得靠名人效应。
此时F1运动在国内,就是靠了吴轼这个名人的效应带起来的。
官媒还专门发布了篇《少年英雄横空出世,吴轼在顶尖赛车赛事F1运动的强势崛起!》
这篇报道的专业性非常高,先是简单的介绍了下F1在国际赛事中的地位,而后开始了对吴轼成长生涯的详细报道。
这里面不少消息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比如吴轼为何走上了赛车职业生涯、他在意塔利寄宿的家庭情况、从卡丁车手到F1车手他花了多少钱等等。
可以说,其中科普性的内容非常多。
而在官媒发表的文章之后,又是一位叫“夕阳三人行”的博主,上传了一个名为《吴轼为何这么快?》的科普视频。
其中有着他在国内卡丁车锦标赛上时跑圈的视频影像。
“大家可以看到我暂停的这一帧,吴轼的后轮和路肩隆起处几乎是平行的,他几乎用尽了赛道的每一寸空间来保证他的过弯速度。
“肯定有人会问,那为什么不完全压过路肩,那样就有更大的空间了?
“这是因为压上这段路肩的隆起压上,会造成车辆短暂的浮空,而紧接着却又要急急拐弯,导致车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完成转向。”
视频内容的专业性和细节做的非常到位,还科普了把循迹刹车、转向过度、转向不足。
总的来说,国内因为吴轼的出现,正一步步将F1这项运动带入更多国民的视野。
英格兰,吴轼收到了凌慷发来的视频,看完后回复道:“做得挺牛逼的?我听说你F3后面不准备跑了?”
这位来欧陆混迹的赛车手,也有着进入F1的梦想,但激烈的竞争,让他难以出头,大部分时候都在十五名开外。
“跑个毛线啊!还记得去年和你跑F3的那个安东尼奥吗?太变态了!
“我在银石跑完,他跑过来说什么,我还以为你和吴轼一样厉害呢,结果跑得这么慢。
“靠!给我嘲讽傻了!”
凌慷已然破防。
“你可以嘲讽回去,就问他怎么跑了两年F3了?是不想跑GP2吗?”吴轼回复道。
“哈哈哈!不用我去说,后面勒克莱尔过来帮我说话了,他在银石拿了一个冠军一个亚军!太牛逼了!为什么都开着范阿默斯福特的车,差距就这么大呢!
“对了,我还遇到个叫周冠宇的车手,他在卡丁车的成绩似乎不错,今年在跑F4,而且加入了法拉利的车手学院,感觉他是有机会的。”
看到凌慷的这段信息,吴轼也是一怔,好久没有见到冠宇了,主要是到了F1,真的是完全没有时间走开了。
不然国际汽联也不会同意整个夏休期出来。
“不跑方程式了,你后面有什么打算?”吴轼问道。
“准备回国跑跑房车吧,方程式太耗钱了,要不是托你的关系,我还没这么容易进F3呢。”凌慷发过来信息。
“烧钱确实是烧钱,赛车运动都在烧钱,烧多烧少的区别罢了。”吴轼发送信息。
“靠!你不知道我家里去和国内找赞助的时候,他们都看都不看,说国外的都投你了。”凌慷愤愤发来信息。
吴轼笑出了声,这也是没办法的,他的知名度太高,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大部分的涉外企业肯定只想要找他了。
两人又聊了几句。
退出聊天后,吴轼叹了口气。
国人走方程式这条路,太难了。
欧陆这边,赛车家族的孩子3岁就开始摸车,国内呢?3岁只怕坐摇摇车都要家长扶着。
这就是赛车文化的差别了。
提到F3,他又去看了眼现在的情况。
此时刚刚跑完两站六场比赛,分别是银石站和霍格海姆林站。
安东尼奥一胜两季三亚排名第一。
勒克莱尔两冠两季一亚排第二,要不是银石第一场比赛没有拿到积分,肯定排第一名了。
第三是罗森奎斯特,这位瑞典人也挺强的,就是年龄稍大,1991年的,哪怕F3跑的不错,也很难有机会进入F1了。
后面就是几个老熟人了,斯特罗尔、拉塞尔、阿尔本,他们的成绩倒没有很耀眼。
95后的车手们已经在渐渐崛起,再过几年,他们就都要来到F1了。
吴轼刷了会最近的新闻,结果发现只要是报道赛车的,大部分都有关于他的。
他随便看了几篇文章,在下面评论了句“吴轼不过如此”后,乐呵呵等着私信被爆。
恶趣味结束,回归正式工作。
西班牙大奖赛之后是摩纳哥大奖赛,之间的窗口期仅有两周,这本来算得上宽裕了。
然而威廉姆斯先前没有进行的优化可能会提前到摩纳哥站上马,再迟的话就要顺延到加拿大大奖赛了。
威队的空动设计依旧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因为空气动力学的复杂性,大多时候都是在穷举中进行改进。
但哪怕是穷举,也有优劣之分,这就好比一个三位数密码,从000到999是穷举,从555到999再到000也是穷举。
如果工程师能够提前缩小些密码区间,那么会极大提高研发效率。
而将问题放到F1赛场的空动设计上,问题会指数级增长。
前翼、尾翼、地板、侧箱,哪哪儿都是可以操刀的地方。
吴轼是近距离看过梅奔W06的,地板两翼那复杂的不规则翘片,很难直接看出风到底是怎么经过它们的。
好在虽然威队的研发方向敏感度不高,但检验效果却十分有保障。
吴轼的反馈是直接的,准确的,一个好与不好的设计,让他尝试尝试,就能够摸清楚情况。
这可能是威队今年的车子经过调教后还在不断变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少现在和法拉利对抗,已经没有了赛季初时那种需要搏命的程度。
只不过梅奔的进步更为显眼,完完全全拉开了和其余车队的差距,这就是大车队的底蕴。
嗯,法拉利的底蕴全部用在了内斗的同时保持前三的竞争力。
在紧张研发过程中间段,吴轼也需要跟威廉姆斯去参与赞助活动,比如在一些品牌下的座谈交流会,穿戴某款手表在特定场合现身等等。
要不是威廉姆斯此时衰弱,这类活动会比如今更多。
在吴轼不断和团队工程师优化赛车的时候,关于F1运动的其余事情也在如火如荼开展。
5月14日,国际汽联关于F1未来的战略发展会议在英国举行,讨论F1的未来发展。
国际汽联主席让·托德和F1总裁伯尼·埃克莱斯顿均出席会议。
他们想要改变F1目前盈利困难的局面,重振F1这项赛事。
说到底,就是现在F1看着太无聊了,商业价值在不断降低。
梅奔2014年的胜利曾短暂改变了这种情况,毕竟观众们也是好奇这个重回F1不久的豪门品牌,能够展现出怎样的实力。
然而到了2015年,梅奔依然具备压倒性优势,又有人要说F1不好看了。
不过这个话现在倒不多,因为法拉利今年看起来好像还行,而且还有个搅局者——吴轼。
国际汽联主席甚至都特别提了句:
“年轻车手吴轼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华国市场潜在的巨大价值,我们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有侧重性的进一步开拓市场。”
这倒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惊诧,毕竟已经习惯了,吴轼在今年F1中的热度简直比汉密尔顿还要高——
不过西班牙站后,汉密尔顿和罗斯伯格重回顶流!
果然,赛场上的激烈竞争好看,撞车更好看,队友撞车那就更更好看了。
“自2010年我们禁止在比赛中重新引入加油后,车队的策略逐渐扁平化,所以我们应当给予车队更多的策略空间。”
让·托德又提到了另外一点。
F1取消加油,是为了安全考虑,但确实实打实的降低了F1的策略观赏性。
丰富的策略选择可是铸就了车王舒马赫这位伟大存在,比如2004年法国站,舒马赫四停干掉三停的阿隆索。
那时候的轮胎策略配合载油策略,简直可以玩出花儿来。
而现在呢?
马上就要到的摩纳哥世界一停大奖赛就足以说明不少情况了。
国际汽联和F1都希望在2017年改变目前的情况,不过多项提议中,将引擎马力从750匹升级到1000匹的提议被没否定了。
没别的原因,就是太贵了!小车队扛不住啊!
除此之外,F1又想要重新引入两家轮胎供应商,可惜被选中的米其林并不感兴趣。
因为F1的轮胎供应需要按照国际汽联的要求,研发不同配方的轮胎。
这里面有耐磨抓地力不好的,有不耐磨抓地力好的。
米其林认为这是有损他们企业形象的,他们只想要研发一款能够跑完全程,足够耐用又有足够抓地力的轮胎。
显然,国际汽联还在考虑F1现在的策略看头太少,怎么可能会同意车辆不进站换胎呢?
米其林自然就不考虑回到F1了。
倍耐力倒是非常配合,表示2016年的六款配方已经在研发了。
比赛开始前一周,摩纳哥王室为新成员进行了受洗,这个节点,自然又引发了更高的关注度。
吴轼也去了现场,他在摩纳哥的房产倒是还没有定下,这也是个需要考虑的事情。
然而今年哪怕在这边购置了房产也没有用,他估计是没有机会住满半年,这样依然无法获得税务减免。
参加完摩纳哥王室成员的受洗仪式后,吴轼又回到了英格兰,开始专门针对摩纳哥大奖赛进行赛车研发了。
“毫无疑问,摩纳哥大奖赛,我们需要的是绝对的排位赛调校。”
吴轼和马萨的意见如此一致,这也足以说明大家在摩纳哥想要干什么。
然而事实却很残酷,FW37的低速弯表现非常烂,中高速弯的表现也不咋地,说到底这就是辆直线肌肉车。
调校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卧槽,霍肯博格牛逼啊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59/1111092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