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 第109章 姜还是老的辣,太上皇掺沙子!

第109章 姜还是老的辣,太上皇掺沙子!


雍平七年,五月十日夜,蓟镇,中军节堂。

    厚重的帷幕挡住了烛火的光芒,左右两侧站着披甲亲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气氛压抑。

    “岳钟琪。”

    “你要做什么?”

    “你这是在谋反。”

    蓟镇总兵祖翀被五花大绑的押在堂前,一脸怒容的盯着堂上之人。

    “快走!”

    “你们是什么人?”

    “来人啊,有人造反了。”

    外间传来一阵阵嘶喊声,脚步声此起彼伏,一个个衣衫不整的身影被锦衣军一一押送入内,当他们看到堂上站着的挺拔身影时,一个个眼中露出了惊疑不定之色。

    头戴燕居冠,身着麒麟服,腰缠玉带,脚踏皂靴,佩三尺长剑,仅仅是背对着他们,岳钟琪高大威猛的身形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仰望。

    “伯爷。”

    “蓟镇自总兵以下,协守副总兵三人,参将十二人,游击将军六人,游击十人,守备八人、坐营官八人、中军官一人、提调二十六人已全部缉拿。”

    一席赤色大红圆领官服,头戴蓝色乌纱帽,腰挎绣春刀的青年高声禀报道。

    “做的不错。”

    岳钟琪转过身来,身姿挺拔如松,双手背于身后,神情庄重肃穆,略显粗糙的皮肤布满风霜刻痕,锐利似鹰隼般的双眸迸射出精光,扫视着在场蓟镇将领们。

    “张佥事。”

    “接下来还要劳烦你调动蓟镇锦衣军,擒拿治下二十一个千户所的一应军官。”

    尽管眼前之人只是正四品的锦衣军指挥佥事,但岳钟琪丝毫不敢小觑他,只因锦衣军除了都指挥使、2个指挥同知,权利最盛的便是4名指挥佥事。

    要不是贾琰派出锦衣军指挥佥事张钦,及时调动了蓟镇的锦衣军百户,还真不可能这么顺利控制整个蓟镇的指挥中枢,拿下这么多将领。

    “分内之事,伯爷客气了。”

    “我这就去安排。”

    张钦面色冷峻,立即离开了中军节堂。

    “本将,临洮伯岳钟琪,奉皇命调任蓟镇总兵。”

    俯瞰下首,岳钟琪掷地有声的话语响彻整个中军节堂,在所有人脑海中回荡。

    ‘临洮伯、蓟镇总兵?’

    一时间,蓟镇将领们无不露出惊诧之色,国朝大肆封赏大同一役的功臣,他们距离最近,又怎会不知道,偏偏在这个时候,岳钟琪出现在了蓟镇,还是以新任蓟镇总兵的身份,未免让人胆颤心惊。

    “放你娘的狗臭屁。”

    蓟镇总兵祖翀艰难的挣扎着起身,大骂道:“你说你奉了皇命,圣旨拿出来。”

    “国朝将领调任,凡三品以上,必须有兵部调令,你的调令呢?”

    “没有圣旨、调令,你敢贸然缉拿我等,你要造反吗?”

    轰隆!

    此话一出,炸响了整个中军节堂,蓟镇将领尽皆面露不善之色,要不是他们一个个都被羁押在地,这会儿,恐怕所有人都已经拔刀相向了。

    “祖翀。”

    “你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岳钟琪瞥了一眼祖翀,冷冷道:“兵部册上记载蓟镇应有战兵五万,辅兵不计数。”

    “蓟镇如今战兵不足两万,剩下的人在哪?”

    “兵部的军饷每年可是没少发,这些银两进了谁的腰包。”

    “蓟镇治下二十一个卫所,屯田大多掌握在谁手里,需要本将一一说明吗。”

    “九边重镇,天下卫所,哪个不是这么做的,你为何寻着本镇不放?”

    谁知,蓟镇总兵祖翀一脸不服气的说道。

    不单单是他,蓟镇将领们一个个不以为然,从前明时期起,吃空饷便是常态,若不吃空饷,让他们这些人每天指望着朝廷那些饷银过活,哪个不是叫花子。

    “本将实话告诉你。”

    “若有圣旨、调令,今天来的就不是锦衣军了。”

    “你猜一猜,为什么锦衣军动手?”

    怀抱双臂,岳钟琪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

    ‘咯噔!’

    祖翀心神一动,有些不敢相信道:“是陛下?”

    “算你聪明。”

    岳钟琪继续道:“废话不多说。”

    “乖乖的交出账簿,那些金银细软藏匿之地一一说出来。”

    “本将可以做主,留你一条血脉,否则,祖家无后,你如何下去地府面见列祖列宗。”

    ‘啪嗒!’

    祖翀如遇天雷,面色煞白,心如死灰,站都站不稳了。

    原来这一切的背后是雍平帝,皇帝要重整九边、卫所,先拿下他,用贪墨军饷为罪名,收集证据,从而在朝堂上发难,这就跳过了兵部调令这一环,直接定下事实。

    “我交。”

    沉思之后,祖翀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好。”

    岳钟琪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着这位蓟镇总兵的配合,蓟镇一应将领都表示配合,所有的账簿一一交了出来,藏匿金银细软的地点告诉给了他。

    深夜的蓟镇驻地一片躁动,数十名临洮伯亲卫接管了一万五千蓟镇战兵,封锁了整个三屯营,从上到下,凡是贪墨军饷、侵吞卫所屯田的将领无一例外,全都被抄家。

    与此同时,锦衣军在蓟镇辖下的二十一个卫所大开杀戒,卫指挥使以下军官连带着那些地方士绅、富商大贾都遭到了清算,神京以北、长城以南陷入了一片肃杀中。

    大明宫,含元殿。

    “太上皇。”

    “临洮伯在锦衣军的配合下已经抄了蓟镇。”

    “抄没所得田地约两万五千顷,金银细软不下千万两。”

    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站在御案下,低着身子禀报道。

    “呵呵!”

    倚坐在龙榻上的顺康帝睁开了双眸,浑浊的老眼一闪而逝的厉色:“一个蓟镇,两万五千顷良田,养活不了区区五万战兵,每年还要向国朝伸手索求无度。”

    “朕要是没记错的话,蓟镇初设,屯田不过一万两千顷,不过数十年,翻了一倍。”

    “蓟镇辖下的二十一个卫所军户百姓不少吧?”

    “太上皇圣明。”

    戴权接着回道:“蓟镇二十一个卫所合计约百万人,仅三屯营就有不下数万人。”

    蓟镇治下二十一个卫所全都分布在燕山以南、军都山以南,潮白河、滦河灌溉的广袤平原上,开垦田地非常便利,靠近京畿地方,人口聚集力度大。

    “嗯。”

    眼睑微动,顺康帝沙哑的声音在殿中响起:“21个卫所军户百姓不下百万,天下500个卫所至少是2000万百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老四这次倒是学聪明了,同意贾家子所请,从边镇着手,进而延伸至卫所,九边一旦解决了,那么内陆这些卫所的问题就不难处理。”

    “一个个抄过去,精简了军队,又得到了足够多的钱粮,实惠都落在了他手上,人是贾家子举荐,可这些人都是他的臣子,如果一个皇帝连降服臣子的心都做不到,那他就不配坐在皇位上。”

    “太上皇。”

    戴权避重就轻,禀报道:“镇国侯已经前往保定了。”

    “牛继宗性情稳重,由他来处理北直隶诸多卫所,编练卫军,厘定田地最为合适。”

    对此,顺康帝深以为然,满是褶皱的左手扬起,吩咐道:“你走一趟乾清宫,就说朕说的,烂了的那些暂时不必去管,另起炉灶便是。”

    “北直隶原本设了顺天府(京畿)、永平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今邢台)、广平府、大名府、通州、霸州、涿州、祁州、景州。”

    “此次裁撤卫所的军户约一百五十万人,分布在北直隶各地,设县是必然的趋势,单独设府不太合适,倒不如把这些直隶州一并取缔,重新设府。”

    “蓟镇治下21卫连同永平府,置唐山府、天津府、遵化府,五州六府并其余卫所置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邯郸府、清河府、常山府、大名府,宣化镇及下辖诸卫置宣化府。”

    “北直隶更易为河北行省,江阴侯府三等伯阎谦调任河北将军,统御五万河北卫军,驻保定。”

    “是。”

    闻言,戴权二话不说,径直出了大明宫,往乾清宫而去。

    不多时,乾清宫,养心殿。

    “朕知道了。”

    雍平帝听完戴权的转述,面无表情的说道。

    “奴婢告退。”

    戴权知道这位皇帝对自己不甚喜欢,麻溜的离开。

    “吱嘎!吱嘎!”

    伴随着一阵木轮摩擦地板的刺耳声音在殿内响起,角落处出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身影。

    “先生。”

    雍平帝注视着殿外的夜空,幽幽道:“朕做得到底是不如父皇的意。”

    “北直隶改为河北行省,置十一府,这等小事,父皇还要亲自交待一遍。”

    “河北将军,五万河北卫军交到阎谦手里,元从一脉的势力从十二团营延伸至整个河北。”

    “这五万人与其说是为了稳定河北行省,倒不如说是钳制朕,保定距离神京不足300里,稍有变动,五万人瞬息而至,河北卫军与十二团营一内一外,京师三大营的均衡之势已然被打破。”

    “陛下且宽心。”

    邬思道皱了皱眉,劝谏道:“太上皇所为或许并非是针对陛下。”

    “一旦北直隶卫所全部裁撤,五万卫军握在镇国侯手中,开国一脉的力量未免太强了。”

    “太上皇之所以定下河北行省循例,恰恰是支持陛下对国朝军制、地方的改革。”

    从他的角度来看,太上皇的所作所为恰恰是支持雍平帝的表现,单单任用元从一脉的人掌管五万河北卫军并不能说明什么,朝中能用的将领太少了,除去亲近武侯贾琰的人,剩下的便是元从一脉。

    五万河北卫军握在牛继宗手里,京师三大营十二万人,蓟镇的岳钟琪同样亲近贾琰,宣府镇还有五万战兵,岳家人未尝不是跟岳钟琪一个态度,光是京畿内外,贾琰直接间接控制的兵力将达到可怕的27万。

    开玩笑,27万大军掌控在一个臣子手上,太上皇睡不觉,难道陛下就睡得着了?

    心怀利刃,杀心自起,谁能保证贾琰握着如此之多的军队会规规矩矩的做一个臣子。

    “是与不是,待日后再见分晓。”

    雍平帝眼神复杂的说道:“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军户的安排。”

    “岳钟琪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捷报,蓟镇这些将领及其家眷多达上万人。”

    “核查后的军户人口112万,良田两万五千六百二十一顷,清点过后的金银细软折合一千三百万两。”

    “他把难题抛给了朕,这些人、田地、金银如何处置。”

    “先生有何教朕?”

    两百多万亩田地,接近国朝赋税一半的抄没说得,这还不包括北直隶剩下的十几个卫所。

    财帛动人心,哪怕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这一刻也有些情不自禁。

    “陛下。”

    邬思道正色道:“臣以为应当将田地全部分给军户百姓,由官府出具地契、田契。”

    “这些田地分下去,军户百姓一人不过2亩,但他们对陛下的忠心足以胜过千军万马。”

    “五万河北卫军都出自这些军户,还有五万蓟镇边军,陛下所为能够收十万大军的心。”

    “至于抄没所得,应先行支出宣府镇、蓟镇边军军饷,再支出河北卫军军饷。”

    “这不单单关系到河北行省,同样关系到山西、陕西行省,更要成为日后国朝的常例。”

    “嗯。”

    微微颌首,雍平帝想了想,唤了一声:“苏培盛。”

    “京军的军饷是多少?”

    大乾如今只有京军是募兵制,卫所兵、边军都是由军屯支付大部分开支,再由兵部拨付一部分现银。

    “启奏陛下。”

    乾清宫掌宫太监苏培盛不假思索的汇报道:“目前,京师三大营、十二团营军饷都是月银。”

    “步卒1.5两、骑兵2两,都中的米价每斗200文,即每升20文(一升米重1.25斤,十升为一斗)。”

    “哦?”

    雍平帝挑了挑眉,24万京军一年军饷支出约400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PS:锦衣军官帽颜色分为红、黄、蓝、白、绿、黑六色,袍颜色分为紫、绿、赤、青、黑五色,对应各级官职(都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及以下)

    通常成年人每年需要约120斤至180斤大米,18两银子可购得米1125斤。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56/111110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