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章 虚假的战报
“团长,这是英军,我们友军……”
李鹤清呆呆的说道,紧接着看向四周,发现四周看见这一幕的人很多,想要灭口基本上不可能。
“怎么了?”
李鹤清咬着牙道:“团长,这些人是我下令杀的,和你没有关系,你现在下令将我抓了!”
李幼盛看着眼前的李鹤清,他好像做了一个大的决定。
“你知道这是什么罪就替我顶罪?”
李鹤清此时没有心情和李幼盛开玩笑,表情严肃的说道:“团长,我知道这是什么罪,杀头的罪,现在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杀掉所有目击者,但是周围这么多人,肯定不可能,只能找个人顶罪了!”
“这件事让普通人顶罪肯定不够格,我们团除了你就是我了,团长,我希望你以后可以照顾好我家人……”
听见这句话,李幼盛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道:“嗯,放心吧,你老婆我肯定好好照顾,还有你新纳的三房也不错……”
李鹤清看着李幼盛,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李幼盛。
自己这个团长怎么这么没脑子的吗?自己都要为他赴死了,他在惦记自己的老婆和小妾?
不过看着李幼盛打趣的眼神,李鹤清明白,李幼盛这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原本紧张感也没了整个人也放松了下来。
“团长,我,我突然不想替你顶罪了,你看行吗?”
李幼盛一巴掌打在李鹤清的脑袋上:“你是参谋,不是大头兵,动动脑子,杀几个白皮还用得着我们自己人顶罪!”
听见这句话的时候李鹤清愣了一下,看了一眼周围士兵的眼神,仿佛都在用看傻子的眼神在看着他。
甚至还有人在努力的憋笑。
“人是鬼子杀的,关我李幼盛什么事?你难道想替小鬼子背锅?”
李鹤清能当参谋,主要是当初李幼盛前身周围都是一群酒肉朋友,李鹤清虽然不聪明但是确是家里人,信得过。
从今天的表现来看,确实值得信赖,出事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替自己背锅,顶罪,而且是杀头的罪过。
“嗯?小鬼子杀的?”
李鹤清有些惊讶的看着地上的尸体,又看了看不远处鬼子的尸体。
李幼盛停下脚步,看向李鹤清,眼神有些不善。
“嗯,小鬼子杀的!”
看见李幼盛那不善的眼神,李鹤清匆忙改口,用力点头。
“部队伤亡怎么样?”
“干掉了一百二十多鬼子,但是牺牲了一百八十多人,还有三十多人失踪了。”
“失踪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听见又有人失踪,李幼盛眉头再一次的皱了皱。
这个失踪的比例有些高,但是没办法,自己这边的士兵来源成分有些复杂,有被抓壮丁的普通人,有一群兵油子,有逃兵很正常。
如果不是自己战前进行了动员,加上跟着自己之后,这些人的伙食一直都还算不错,估计逃的更多。
国军打败仗的原因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有逃兵。
因为国军很多士兵都是抓来的壮丁,稍微训练一下就被丢上战场,这些士兵有机会就会逃命,所以就会出现,敌人还未进攻,阵地上已经没有多少人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战斗,阵地上明明部署了一个团,但是刚打起来这个团就溃败的原因,人都跑完了,还打个屁。
至于所谓的督战队,督战队就那么点人,白天能盯着晚上还能一直盯着?总有机会逃跑。
还有相互监督什么的更没用,很多时候都是一起跑。
李幼盛这边加起来跑了几十个人,在国军之中已经算是非常优秀。
“将鬼子的尸体拍个照片,然后将他们脑袋砍下来,挖个坑埋了,我们战友的尸体,先简单安葬一下,记住位置,等我们以后回来了,带他们回家。”
“是!”
将所有事情安排下去之后,李幼盛亲自拿着铁锹开始为牺牲的战士挖坟。
看到这一幕,其余战士们也都纷纷跑过来帮忙。
“都别挤在一起,会写自己的写墓碑,不会写自己的去砍树,或者找点石头过来!”
李幼盛看着一群人都在挖坑,眼看一人挖一个,足够全团一起躺这里,赶紧下令分工。
一群人分开干活动作很快,三百多座新坟就长在了瑞丽江两侧的山脚之下。
每个人的墓上面都有一个墓碑,为了防止以后无法确认身份,坟里还放了一块刻着籍贯和名字的石头,这样哪怕是墓碑上的字无法辨认也能通过身旁的石头辨认身份。
“团长,战报怎么写?”
安葬好所有牺牲的士兵之后,参谋来到李幼盛身旁低声的询问。
为什么要低声,是因为最终战果是需要李幼盛进行润色润色,这件事需要小声密谋,不能惊动周围的人。
“你写的给我看看。”
“是!”
参谋小心翼翼将自己写好的战报递给了李幼盛,接着低声道:“团长,这个数字不满意的话,还可以改一改。”
“击毙日军三千余人?”
李幼盛看着战报上的内容瞪大了眼睛。
“团长,我们才加了十倍而已,而且我们还干掉了接近三百人,这不算什么。”
“真的?”
参谋点了点头,接着低声道:“团长,去年打的二次长沙会战,说俘虏了鬼子八千多人,击毙了鬼子三万多人,您猜实际上多少人?而且这是上面的意思。”
听见这句话,李幼盛明白参谋的意思了,战报要报,要有计划的报,要有深度的报,要有水平的报,不能瞒报,也不能不报,更不能不加修辞的报,要报的有水平,有技术,让山城那位开心。
这个参谋还真不是胡说,虚报战功这件事还真就是山城那位授意的,为了就是账面好看一点,真实数字自己知道就行了,宣传的时候要适当的扩大一些,给民众一些信心。
然后第二次长沙会站时候,军令部长官徐永昌一直没得到真实的数据,第九战区给的战报在不同场合都不一样,俘虏人数从八千多人到几百人都有。
最后还是军令部次长林未向他转述了从山城那边听来的真实数据:敌人打过汨罗江之后,我军以无有战斗力之军师,所报俘虏敌人不到十个,枪支有几支,余可想矣。
这最后一句,余可想矣,很有深意。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23/232997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