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回国


在李幼盛离开后,同古的鬼子第五十五师团去而复返,开始进攻同古。

第五十五师团新上任了一名代理师团长叫做久部大志,是原本五十五师团的一名旅团长。

竹内宽确认被俘虏之后,这名旅团长被正式任命为代理师团长。

一一二联队等部队,被迅速调回同古外围,继续进攻。

而同一时间,鬼子开始对同古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空袭,鬼子出动了三十架轰炸机,二十架战斗机,对同古进行了五轮轰炸。

同时鬼子其他地区的战斗机也纷纷起飞,开始在中缅边界地区巡逻,寻找运送竹内宽的飞机。

不过鬼子却一直没有找到运送竹内宽的飞机,哪怕鬼子已经收到详细情报,但是空中却一直没有飞机出现。

实际上通过空中运输,不过是假消息,是李幼盛让人放出去的烟雾弹。

本来李幼盛还提议,可以利用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埋伏一下鬼子的陆军航空兵,打下来几架鬼子的飞机,毕竟鬼子不是老美,飞机被击落之后,补充得很慢。

但是英军却怂了,他们已经在一个多月前,就彻底地让出了缅甸的制空权,剩余的一些飞机,要么已经飞到了阿三那边,要么就是藏在一些隐蔽的机场,根本不敢升空和鬼子战斗。

李幼盛离开之后的三天,同古的外围阵地开始逐渐失守。

虽然这些阵地被加固过,二百师也换装了英式装备,但是却缺少重武器。

躲在同古的英军第一军,压根没有给予远征军任何援助,哪怕不停地呼叫他们进行炮火支援,他们也都没有提供一发炮弹的协助。

戴安澜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了,英军不可靠,所以在接下来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直接将英军丢到了一旁,压根不考虑。

而差不多的时间,李幼盛已经进入了高原之中,开始翻山越岭向着国内赶去。

三百人的队伍,分成了三组,一组人进行探路,一组人垫后,李幼盛带着竹内宽和一些鬼子高级将领走在中间的位置。

这些区域人迹罕至,几乎没有什么路,甚至有些地方指南针都会失效。

如果不是李幼盛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曾经当了八年兵,而且就在中缅边境地区,早就熟悉和适应了这边的环境,知道如何辨别方向和其他的生存技巧,这些人很难从这一片区域走出来。

三月十五日,就在同古外围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英军突然开始后撤,英军第一军团丢掉了他们负责防守的右翼区域,连夜离开了同古。

戴安澜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恨不得当场就将来送消息的英军士兵给毙掉。

不过最终还是强忍住了自己的愤怒,放这名英军传令兵离开。

英军撤离右翼的防御阵地,代表着二百师需要抽调出一部分兵力防守右翼。

而二百师的援军,第五军的其余部队,已经延误了十天都没有抵达同古地区。

最终戴安澜不得不考虑放弃同古的外围防御阵地。

三月二十日,在同古外围阵地再一次坚守了五天之后,戴安澜下令放弃外围阵地,所有部队撤退到皮尤河桥大桥以北方向,准备依靠着同古城进行防御。

三月二十日下午,鬼子先头部队踏上了同古前沿,不过这支部队的人数并不多,过桥之后,迅速地控制了大桥两侧。

紧接着又有一支鬼子中队通过大桥,准备过河。

但是当这群鬼子经过大桥的时候,戴安澜下令按下起爆器,炸掉皮尤河桥。

桥梁上的一个鬼子中队和皮尤河桥一起被炸飞。

三月二十三日,鬼子第一四三联队也投入战场之中,第二百师的援军依旧遥遥无期。

李幼盛留下的六百团,也投入了战斗之中,负责指挥的是李幼盛的参谋长,李鹤清。

鬼子在重新修建了皮尤河桥后,同古战役进入了最为残酷的时刻。

为了能够打通仰光公路,直接北上,鬼子再一次投入了一个联队的兵力,一共三个联队一万多人开始对同古城开始猛攻。

此时二百师已经在同古地区和鬼子血战了十多天,不仅援军没有来,甚至补给都出现短缺。

前线部队的士兵,也开始逐渐换回了鬼子三八大盖。

虽然英军的英  77  比较好用,但是没有子弹,用完了就是一根烧火棍。

鬼子三八大盖不能连发,但是弹药随时可以补充,入夜之后,可以去前沿阵地摸尸体。

在这种没有援军,缺少补给,英军背刺的情况下,第二百师坚持到了三月二十八号。

此时同古外围阵地基本上已经全部丢掉,二百师也从一个八千多人的师只剩下四千多人。

不过鬼子也没有在二百师这里占到便宜。

鬼子这段时间,三个联队也伤亡了三千多人,三个联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员。

这还是建立在鬼子有火炮优势,还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英军太怂,跑得太快,也许鬼子的伤亡可能会更大。

而第二百师则在三月二十九号的时候,收到了杜长官的撤退命令。

这一次的同古战役,比原时空的还要惨烈,主要就是因为鬼子的师团长被二百师俘虏,鬼子为了能够找回面子,进攻的时候根本不计伤亡。

而此时的李幼盛,在经过了十几天的翻山越岭之后,终于从缅甸的山窝窝里走了出来,踏上了滇省的土地。

三百多人进山,最终出来的时候,人数只有二百八十多人,还有二十多人,永远地留在了山中。

这还是因为这些士兵在松山接受过一个多月的丛林训练,加上李幼盛亲自探路等情况。

如果换做一个没有经过针对性训练的部队,就像远征军其他部队,一头扎入这深山密林之中,减员一半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虽然牺牲了二十多人,但是这一趟还是值得的,算是开辟了一条从横穿缅甸北部密林的一条小路。

在这条路上的所有关键位置和一些容易迷路的位置,李幼盛都让人留下了标记。

未来几个月之中,会有大量的远征军士兵,靠着这个标记,找到了回家的路,成功地活了下来。

而在李幼盛抵达景洪地区的时候,见到了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23/232997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