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进入贡院,省试开始
交了凭证后,例行搜身,防止夹带小抄。
检查完毕,确定没有问题,武松缓步走进贡院。
里面的号房很多,武松按照自己的考生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号房。
就是一个小房间,上面是瓦片,底下是一块可移动的板子、一张凳子、一个马桶。
武松走进去,把一块板子拿起来,放在高处,变成了桌板。
这块板子,白天考试的时候,算是桌板;晚上睡觉的时候,算是床板。
此外,头顶还有一块板子,上面放着一床被子。
非常简陋,比火车站的小旅馆还要简陋,还不如网吧舒服。
武松心中暗暗吐槽。
特别是武松身材魁梧,往里面一坐,几乎塞满了。
考试在明天,武松把东西放好,便从号房出来活动手脚。
“阁下想必就是清河县武松吧?”
身后突然传来一道温厚的声音。
武松回头看时,却见一个锦衣公子、腰悬羊脂玉,看起来非常贵气,自带一种天生的傲慢气质。
“在下武松,请问阁下如何称呼?”
“李杰。”
此人就是开封府的解元,神秘的贵公子:李杰!
“原来是李公子,早闻大名!”
李杰呵呵一笑道:“不如武解元,景阳冈上打死猛虎,登仙楼上把辽国皇子丢进汴河。”
“读书人为民除害、为国分忧,那景阳冈的大虫吃人,该杀!那辽国皇子是祸害,该打!”
李杰赞叹道:“久闻河东多壮士,果然不假。”
武松淡淡一笑,拱手一礼,自在巷子里闲逛。
开考之前和考完后,考生可以从号房出来走动。
但是只能在自己的考区走动,不能乱窜。
毕竟8千多人参加考试,如果允许乱窜,就得乱套了。
到了黄昏时分,锣鼓声响起,所有考生回到自己的号房。
武松也回到狭窄拥挤的号房坐定。
贡院的差役走出来,几个人扛着一个大茶桶进入巷子,一大缸热水。
差役给每个考生一个茶壶、一个茶盏、一份茶叶。
茶壶、茶盏是青瓷材质,茶叶是红茶,因为没到清明时节,新茶还未上市。
差役到了武松前面,武松微微弯腰起身,恭敬地接了茶壶、茶盏、茶叶。
然后小心坐下,打开茶壶,把红茶放入壶中。
差役接着往茶壶倒热水,然后离开。
武松正襟危坐,看着红茶泡开,缓缓倒了一杯茶,七分满。
所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只需七分满!
拿起茶盏,武松慢慢饮茶。
这是北宋贡院特有的礼节,叫做晨昏二茶。
就是早上和黄昏时分,分别两次喝茶。
这不止是给考生补水,也是一种礼节,非常讲究:
接茶盏时需躬身,双臂低于耳垂,茶盏不得过肩,体现“以体正心”的儒家训诫。
饮茶时禁出声,必须显得沉稳、有礼。
喝茶的时候,外面几个官员巡视,他们是所谓的:巡茶使。
这些人的任务,就是看考生喝茶的样子。
如果手抖、腿抖,或者一口气干了,像牛一样喝水,会被判定为心浮气躁、不堪大用。
巡查使走到武松号房前时,特意驻足看了很久。
武松全程慢条斯理喝茶,非常儒雅...
心里却在骂娘:
干你娘啊,老子平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
你让老子跟小媳妇一样一口一口抿着喝,干你娘的!
武松喝完一杯茶,缓缓放下茶盏,全程手不抖、腿不抖、目不斜视。
巡查使微微颔首,觉得武松这人长得五大三粗,举止却儒雅,不错、不错!
饮茶完毕,差役过来收东西,茶渣必须自己清理好,不得随意丢弃,不然也会被认定为人品不行!
一切完毕,到了晚间,武松吃了些干粮,就在狭窄的号房里过夜。
从板子上拿下被褥,武松把脚搭在墙上,才能勉强躺下来。
刚要睡着时,一个差役走到号房前面,指着武松说道:
“这位考生,你睡姿不雅。”
武松站起来,脑袋快顶破号房的瓦片。
“这位小哥,号房如此狭小,你教教我,如何才能睡得文雅?”
差役仰头看着武松,半晌才问道:
“你莫非就是...那个打虎的考生?”
武松指了指贴在号房上的考生信息,说道:
“清河县武松。”
差役确定是武松,干笑道:
“那就没事了,您睡。”
差役笑呵呵走了。
武松搞得一肚子火。
他娘的,说好了文人治国,怎么号房这么小,搞毛啊!
“武兄弟似乎睡得不安稳?”
隔壁传来温厚的声音,武松听出来了,李杰在隔壁。
“没法子,长得太魁梧。”
“寒窗十年的苦都受了,不妨这几日。”
武松心中暗道:老子才不是寒窗十年!
懒得和李杰废话,武松继续把脚搭在墙上睡觉。
到了第二天。
早上醒来,简单清水洗漱后,武松回到号房。
差役照样过来泡茶,巡查使查看饮茶礼仪。
茶礼过后,锣鼓声响起,差役喊道:
“考官入场!”
几个考官进入巷子,站在中间。
“考生出来见礼。”
武松从号房走出来,站在门口。
几个考官对着众人行礼,众位考生回礼。
然后是考官点燃三支香,对着天地、皇宫方向礼拜,众位考生跟着行礼。
一堆礼节过后,武松回到号房。
省试正式开始!
省试总共考三场、分三科:
第一场考本经大义。
题目总共五道,从《易》《诗》《书》《周礼》《礼记》中选一经作答。
同样要求阐发经典微言大义,结合现实提出见解。
第二场考兼经大义。
题目一般从《论语》《孟子》中选取,但此时的宋徽宗崇信道教,所以把《道德经》也加入其中。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
题目一般总共三道,聚焦朝廷政务争论焦点,或者朝政困局。
考的最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好坏,如何应对辽国、西夏边防等。
今天是第一场,考的就是本经大义。
差役逐个核对考生信息、身份,确认完毕后,考试发卷子。
轮到武松,卷子放下来,铺在桌案上。
总共五道题,其中一道是《礼记》。
题目是:何为礼?
武松微微一笑,提笔写下第一句话: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
恩州府解试,武松用的是朱子理学。
而这一次,武松用的是王阳明的心学!
在宋朝,程朱理学是绝对的核心。
而到了明朝,阳明心学是绝对的颠峰。
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认为万物之理皆存于内心,无需外求。
和以前的儒学很不一样,是一种开创性的学说。
当然,最重要的不止于此。
科举从来不是只看考生学问如何,科举就是政治。
政治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答题不仅要体现学问,还必须符合当朝皇帝、权臣的想法。
宋徽宗喜欢道教,把《道德经》纳入考试范围,他绝对喜欢阳明心学。
所以武松才敢说,这次科举必中状元!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17/233004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