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支持新法,信我没错
围绕着王安石变法的党争持续了太久,搞得朝廷鸡犬不宁。
宋徽宗称帝后,提出提出“无偏无党,正直是与。”
意思是,新法、旧法都有道理,想采取折中的道路,就是走中间路线。
朝堂上的大臣,新法派的有,旧法派的也有。
所以,大家都以为宋徽宗主张调和。
根据宋徽宗的想法,今日殿试答题,应该说:
新法有道理,旧法也有道理,应该两者并用,以朝廷为重。
但事实并非如此。
旧党那些人不停地攻击中间派和新法派,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搞得宋徽宗现在身心疲惫,他正在转向新法派。
所以,这次殿试的答案是:
支持新法,排除旧法,加强皇帝权力!
这些只有身为穿越者的武松能看到。
李杰、何运贞、王禄,他们三个虽然都是官二代,自以为知道宋徽宗的想法。
其实,他们都错了。
武松缓缓提笔,嘴角勾起一丝微笑,开篇写道:
臣闻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何运贞刚写几个字,就看见武松开始奋笔疾书,目光忍不住看向武松。
刚好,武松眼角余光看到了何运贞。
武松手中毛笔指了指心窝,何运贞猛然一惊,低头看向自己的卷子。
然后再次抬头看向武松,而武松并不理会,重新认真答题。
监考的官员走到何运贞身前,目光带着审视。
很显然,他在警告何运贞,不许作弊、不许偷看!
只一瞬间,何运贞的额头、掌心渗出冷汗,答题纸被浸湿。
何运贞咽了咽口水,抬起袖子擦干额头的冷汗,又把掌心在衣服上擦了擦。
等汗干了,何运贞重新拿了一张纸,提笔开始答题:
臣对:新法优于旧法...
刚才武松手中的毛笔指向心窝。
心=新。
也就是说,武松认为应该支持新法。
凭着对武松的绝对信任,何运贞重新答题,不在主张中立路线,而是全力支持新法。
集英殿寂然无声,所有考生全力答题。
虽说殿试不淘汰,都可以做官。
但是殿试的排名影响到一辈子的声誉和前途。
司马光在《贡院乞逐路取人状》中曾写道: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意思是,殿试排名不好的人,没资格担任重要官职。
所以,殿试决定一个人的仕途天花板。
半天时间,武松写完了。
卷子放好、毛笔放好,武松端坐在前排。
李杰还在答题,何运贞也还在揣摩,王禄不停地擦汗水,所有人都很紧张,只有武松气定神闲。
国子监祭酒董逸见武松如此悠闲,很想提醒一下。
但殿试纪律很严格,董逸只得狠狠瞪武松几眼。
武松只是笑笑,坐在殿上闭目养神。
到了下午时分,考试结束,考官收卷、密封、送入贡院评卷。
武松起身走出集英殿。
刚刚出门,何运贞便从身后抓住武松,问道:
“哥哥,你的意思,可是支持新法?”
“对,我的小老弟,怕你看不懂!”
呼...
何运贞身体突然松弛下来,像泄了气的皮球,软绵绵靠在武松身上。
“你这是作甚?”
“哥哥,你可吓死小弟了!”
“怎的?你觉得圣上还想调和新旧两派?”
“是,都这么以为,我怕会错意,忧心一天。”
何运贞彻底没力气了。
武松扶着他走出皇宫,林震才从后面追上来。
“大哥,大哥,今日殿试该支持新法还是旧法?”
“新法!”
何运贞斩钉截铁地回答。
林震愣了一下,看向武松,问道:“大哥,该新法还是旧法?”
“新法!”
武松一样肯定回答。
林震懵了...
“我听闻圣上任用新旧两党,该是中立才对。”
何运贞懒得解释,说道:
“不与这厮聒噪,哥哥送我到巧月楼去,我要在温柔乡里睡一天。”
武松找了一辆驴车,按照何运贞说的路线,往巧月楼找妓女耍去。
留下林震在原地凌乱...
王禄从身后走过来,看着发呆的林震,问道:
“怎么了?”
“武省元说...应该支持新法。”
王禄愣了一下,随即冷笑道:
“放屁!圣上调和新旧两党,如今蔡太师在位,肯定是中立!”
“武松此人虽然学问不错,但终究是穷乡僻壤来的村夫,不知朝政。”
王禄冷笑,觉得这次殿试稳了,一定能把武松踩下去。
省试的时候,武松的表现太耀眼了,把所有人的光芒都压下去了。
特别是《传习录》刊印,武松声名远播、震动京师。
而这一次殿试,王禄有百分百的把握,自己的策论才是正确的。
武松支持新法,取死之道!
临川陈欢附和道:“武松只是一个乡野村夫,哪里比得上王公子,令尊常伴君侧,知晓圣上心思。”
王禄颇为得意地说道:
“我爹是户部右侍郎,有直奏圣上之权,自然知道圣上的心思。”
庐陵欧阳雄听着两人的对话,脸色惨白...
听王禄这样说,林震终于松了口气。
擦了擦额头冷汗,林震对着王禄作揖道:
“王公子所言才是正理,虚惊一场。”
临川陈欢鄙夷道:
“我等读书之人,应有自己的见解,而非人云亦云。”
“武松说甚么,你就信甚么,与蠢猪何异。”
被骂蠢猪,林震心中愤怒,但当着王禄的面,林震不敢发作。
“走吧,吃酒去。”
王禄大摇大摆离开,带着几个小弟往青楼去。
殿试后。
所有卷子送到贡院糊名,用红笔抄录成朱卷,然后由考官阅卷分档。
最后排定名次,交给皇帝赵吉审阅。
北宋之初,皇帝亲自审阅每一份考卷,亲自排定名次。
后来因为太累了,交给知贡举的官员负责。
皇帝只负责看优秀卷子,其余不看。
当然,对于殿试排名有疑问的,考生可以申诉,申请重新阅卷。
国子监祭酒董逸坐在静室中,仔细审阅每一份卷子...
时间过得很快,卷子快看完的时候,董逸心里咯噔一下...
没看到武松的卷子?
国子监博士胡瑗脸色也不好。
他们两个都希望武松中状元,也觉得武松应该中状元。
可是...都没有发现武松的卷子。
所有阅卷考官的想法一样,都觉得宋徽宗会选择中立调和。
所以,排名在前面,都是中立派的考卷。
凡是主张新法,或者旧法的,一律排到后面去。
最后阅卷完毕,董逸心如死灰。
排名前二十的卷子,没有武松。
他看过武松的考卷,读过武松的书,知道武松的行文风格
前二十的卷子,绝对没有武松。
怎么会这样...
“祭酒,卷子和排名都好了,是否送入宫中,请圣上过目?”
董逸深吸一口浊气,疲惫地点头。
科举乃国之大事,谁都不敢公然舞弊。
武松答题不准,那也没办法,只能如此了。
考官把名次、卷子同时送入皇宫。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17/233004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