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从下乡当知青开始,道法通神 > 第104章 年底分粮

第104章 年底分粮


但很快他摇了摇头,恢复了冷静。

“既然国内有修行者,国外必然也有。此行目的只是收集资料,不值得横生枝节。”

事实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在赶路的过程中,他的神识确实捕捉到一些与众不同的气息。

其中有些精神力异常强大,也有些则体魄如铁,明显这是两种不同的修炼方式。

但与中原修士不同,这些人身体中并无法力波动,显然不属于同一套修炼体系。

李平安没有贸然靠近,只是远远的观测了一二。

他走访了数个研究所。

这些研究所规模不大,多是新兴机构。

安保也并不严密,毕竟这个年代,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才刚刚起步,还不像后世那般被奉为战略领域。

凭借筑基圆满的神识,李平安轻而易举地将内部的研究资料一扫而空,复制进了脑海。

很快,一大批前沿的遗传学、基因工程的文献与实验数据被他收集。

......

回到家后,李平安没有丝毫停歇。

依旧是上午进入小世界反复进行育种与实验,下午则整理各种资料、比对实验数据,学习农业与基因相关的知识。

时间就在这般高效的循环中悄然流逝。

转眼,又过去了十多天。

时间来到了  1971年1月12日。

个人面板不断闪烁提示:

[农业  经验  +1]

[农业  经验  +1]

[基因学  经验  +1]

[基因学  经验  +1]

……

[农业  LV4(42639/100000)]

[基因学  LV3(4679/10000)]

随着基因学突破至LV3,大量关于基因工程、遗传稳定性、性状控制的技术经验涌入李平安脑海被他快速的吸收融合。

李平安闭上眼睛,片刻后缓缓睁开,眼底闪过一丝精芒:

“现在这个年代,对于基因的研究水平,我应该算是世界第一了。而且我已经有了解决杂交水稻不可自留种的技术思路了。”

“不过,目前也只是思路。等基因学再肝到LV4,或许就能获得确切可行的完整方案。”

……

这十余天来,李平安几乎将自己化身为一台永不疲倦的科研机器。

凭借他收集到的上千种水稻品种,李平安已经在小世界中进行了  近十五万种不同的杂交育种方案试验。

若非有着空间的便利,还有着术法可快速催熟作物,这样的庞大实验量,在这个年代的科研条件下,恐怕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完成。

而李平安,仅仅只花了半个月。

李平安凭借强大的精神力,能够同时操控五千个实验方案同时进行。

一个上午,他就能完成五轮实验。

每次实验,他都会即时采集数据,筛查产量、稳定性、抗逆性等性状,并进行详细对比。

如今,他已从十五万组实验中,初步筛选出了一千多个优良方案。

这些方案培育出的水稻,即便在外界普通土壤中、不施肥的条件下,也能稳稳实现亩产八百公斤。

这一产量,足足是当前全国平均产量的两倍多。

若是在完美条件下,保证充足的养分与光照,则更能达到亩产一千五百公斤,实现五倍增产。

......

下午,小世界书房。

李平安快速的的在纸张上记录着实验过的每一种杂交方案的实验过程、环境设定、各阶段的生长表现、产量与稳定性。

苏晚晴则在一旁整理李平安写满的纸张。

……

许久后,李平安放下手中的笔,长呼一口气。

他看着一页页密密麻麻的实验记录,目光中浮现一抹沉思:“这些方案,比我上辈子在短视频里看到的所谓最高产量还要高出一大截。”

以他LV4的农业知识储备来看,这些品种的潜力远远不止于此。

若再通过针对性的培育,产量完全还能继续提升。

甚至,他完全可以培育出亩产两千公斤,乃至更高的水稻。

李平安感叹道:“哎,现阶段,没有足够的化肥,没有匹配的农业体系,再好的品种也无法完全发挥潜能。”

“平安哥,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亩产八百斤要是说出去肯定不会有人信。”

苏晚晴听到李平安的感叹说道。

很快,李平安也想明白了他没必要想这么多。

能够将现在现在的这些种子推广出去就已经是大功德一件了。

随即,李平安又拿起了笔开始记录起来。

这次他记录的是他脑子中LV4等级的农业知识。

……

“各位队员请注意,各位队员请注意,听到广播后请抓紧时间来大队部,咱们大队队员今年的公分已经统计完毕,将要开始分粮算公分。”

“各位队员请注意......”

“各位队员请注意......”

李平安听到大队广播的声音传来,也放下了笔,“晚晴,咱们走吧。”

李平安跟苏晚晴离开小世界,踏着积雪,朝大队部而去。

远远就看到大队部门口的院坝上,已经聚集了三十多人。

院坝一旁支起的高音喇叭,正嗡嗡地重复着分粮通知。

李平安与苏晚晴走到知青那边跟他们站在一起。

又过了十几分钟,整个大队三十八户人家都到齐了。

院坝最前头,一张方桌上堆满了账本,孙有福跟孙有武两人坐在桌旁算账。

见到人齐了,赵大山站在最前头声音洪亮得喊道:“咱们靠山屯大队,今年除去上交的粮食、大队提留的,还有来年播种的留种粮外,一共还剩下105040斤粮食。”

“还是跟往年一样,按照人五劳五来分配。”

赵大山扫了眼账本,开始详细说明:

“首先是人口粮。今年咱们大队一共二百一十五口子。五个老知青六月才来的,按人头折算算二点五口,六个新知青十一月才到,合起来算一个人口。”

“这样下来,每个人口可分得二百四十斤。

老知青按一百二十斤算,新知青四十斤。

因为知青刚到的时候大队给没人提前预支过三十斤粮食,所以最后折算下来,老知青还能再领九十斤,新知青能再领十斤。没意见吧?”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11/232714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