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暗流初动风云起(5)
《段王爷的江湖》之《念兹在兹》第一章 暗流初动风云起(5)
在成功挫败反对势力的阴谋后,大理国朝堂暂时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段郎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后的短暂宁静,反腐败之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他决心在御史台的自身建设上狠下功夫,锻造一支能担当 “皇朝的忠诚捍卫者,百姓的贴心守护神” 重任的监察精英队伍,全面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这日清晨,阳光透过王府的窗棂,洒在段郎书房的书案上。段郎早早地坐在案前,手中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奋笔疾书,他正在草拟一份关于御史台深化改革的详细计划。
“大人,早膳已经备好,您先用些吧。” 贴身侍从轻声说道。
段郎头也不抬,摆了摆手:“放那儿吧,我一会儿再吃。这改革计划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想得周全些。”
待草拟完大致框架,段郎搁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看着桌上的文稿,陷入沉思。他深知,打造这样一支监察队伍,绝非易事。官场盘根错节,各方利益交织,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推行监察御史制度改革是推进治国理政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宝,是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利剑。大理国依靠段氏家族之“六脉神剑”武功,创建国家;依靠“六脉神剑”剑阵,守卫边疆;如今再依靠以“六脉神剑”原理锻造出的监察铁军,实现强国安民的治理目标。被大理国史称之为“三剑三国”,即:一剑立国,一剑卫国、一剑强国。
而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监察御史制度改革。
首先,他想到的是人才选拔。以往的选任制虽已选出不少优秀监察官,但仍有改进空间。他决定扩大选拔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官场内部,还要深入民间,挖掘那些出身平凡却心怀正义、有真才实学的人。
“就像那李义,出身贫寒却一心为民,这样的人才不应被埋没。” 段郎喃喃自语,在文稿上写下 “广纳贤才,不拘一格” 几个字。
为了确保选拔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段郎计划设立专门的选拔监督小组,由朝中正直的大臣、德高望重的学者以及普通百姓代表共同组成。这样既能保证选拔过程不受权力干扰,又能让百姓参与其中,增强民众对监察队伍的信任。
在人才培养方面,段郎打算在京城设立一所监察学院。学院不仅要教授律法、监察技巧等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他深知,监察官手握权力,若品德不过关,很容易滋生腐败。
“要让他们明白,权力是用来为百姓谋福祉的,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 段郎皱着眉头,在文稿上详细记录着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除了选拔和培养,段郎还考虑到监察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那些表现出色、为朝廷和百姓做出突出贡献的监察官,要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必要的时候,委以重任,让他们造福一方百姓,实现其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而对于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监察官,则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赏罚分明,才能让这支队伍保持清正廉洁和昂扬的斗志。” 段郎坚定地在文稿上写下这句话。
当段郎终于完成这份改革计划时,天色已经渐暗。他伸了个懒腰,看着满桌的文稿,心中既有成就感,又有些许担忧。他知道,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必将再次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可能会引发新的反对声浪。
“不管怎样,为了大理国的未来,必须迈出这一步。” 段郎握紧拳头,目光坚定。
几天后,段郎带着这份改革计划再次踏入皇宫,面见皇帝。
“皇兄,这是臣关于御史台全面深化改革的计划,旨在打造一支更加强有力的监察队伍,巩固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 段郎恭敬地呈上文稿。
皇帝接过仔细翻阅,不时点头:“贤弟,你这份计划想得很周全啊。只是这改革力度如此之大,恐怕又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段郎神色凝重:“皇兄,臣深知其中艰难,但如今官场积弊已久,若不彻底整治,恐难实现长治久安。此次改革虽可能面临阻力,但臣有信心克服。”
皇帝思索片刻后说道:“好,朕相信你。你放手去做,朕全力支持你。只是行事要谨慎,切不可操之过急。”
得到皇帝的支持后,段郎立刻着手推进改革计划。他首先在朝堂上公布了改革计划的大致内容,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
“段王爷,这监察学院的设立,会不会耗费过多的财力物力?而且,从民间选拔监察官,他们真的能胜任吗?” 一位大臣提出疑问。
段郎微微一笑,解释道:“大人,监察学院虽需投入一定资源,但从长远来看,培养出的优秀监察官将为朝廷带来更大的益处。至于从民间选拔人才,古往今来,不乏出身贫寒却成就大业之人。只要他们有能力、有品德,为何不能胜任监察之职呢?我曾经到一个圣地参观,毛先生的话让我敬佩万分——把老百姓组织起来监督(监察)政府,(朝廷官吏)就不敢懈怠,就可以跳出历史周期律。咱们大理国如果能切实做到,就真的可以长治久安啊!”
又有大臣说道:“段王爷,这激励与约束机制看似合理,但实施起来恐怕困难重重。如何界定监察官的功过,如何保证赏罚公平公正,都是难题啊。”
段郎点点头:“这位大人所言极是。所以,我们会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赏罚分明,公正公平。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尽管段郎耐心解释,但仍有一些大臣心存疑虑。不过,在皇帝的支持下,改革计划还是顺利通过,开始逐步实施。
监察学院的筹备工作迅速展开。段郎亲自挑选学院的选址,那是京城一处风景秀丽、宁静清幽的地方,他希望在这里,学子们能潜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在师资方面,段郎邀请了大理国最顶尖的律法专家、经验丰富的老监察官以及品德高尚的学者担任教师。这些人在各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们的加入,为监察学院注入了强大的师资力量。
选拔监督小组也正式成立。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小组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筛选。来自各地的有志之士纷纷报名,其中不乏许多出身平凡却怀揣着正义之心的年轻人。
“大人,您看这个年轻人,名叫张峰,虽是一介书生,却对律法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心怀天下,一心想要为百姓谋福祉。” 选拔监督小组的一位成员向段郎推荐道。
段郎仔细翻阅张峰的资料,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嗯,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需要的。通知他来参加下一轮考核。”
然而,改革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就在监察学院即将开学,人才选拔进入关键阶段时,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京城中突然传出谣言,说监察学院是段郎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而设立的,从民间选拔监察官会扰乱官场秩序。这些谣言迅速在京城内外传播开来,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和误解。
段郎得知后,十分气愤:“又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搞鬼!他们见改革势在必行,就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破坏。”
为了平息谣言,段郎一方面安排人四处辟谣,向百姓解释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加快改革进程,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改革的正确性。
监察学院如期开学,第一批学员正式入学。看着这些充满朝气和斗志的年轻人,作为首任校长兼董事长,段郎心中充满了希望。
“同学们,你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你们将成为大理国官场的清风,百姓的依靠。希望你们在这里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监察官。” 段郎在开学典礼上慷慨激昂地说道。
学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段郎的期望。
在学院里,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每天刻苦学习律法知识,参加模拟监察演练,还时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和诉求。
然而,就在段郎以为改革正在顺利推进时,更大的麻烦出现了。一些地方官员开始阳奉阴违,对监察官的工作设置重重障碍。他们表面上支持改革,实际上却在暗中抵制,不愿意配合监察工作。
“大人,我们去地方调查时,当地官员不仅不提供协助,还故意刁难我们,阻碍我们获取证据。” 一位监察官向段郎诉苦。
段郎眉头紧皱,心中明白,这是那些对改革不满的官员在搞小动作。他决定采取强硬措施,杀鸡儆猴。
“传我命令,对那些阳奉阴违的官员进行严肃查处。不管涉及到谁,都绝不姑息!” 段郎果断地说道。
很快,几名带头抵制改革的地方官员被撤职查办。这一举动在官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他官员见状,纷纷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不敢再公然抵制监察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监察学院培养的第一批学员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开始深入各地,参与实际的监察工作,为大理国的官场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大人,多亏了您的改革,现在我们去地方监察,顺畅多了。而且,有了这些年轻的监察官加入,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一位资深监察官笑着对段郎说道。
段郎欣慰地笑了笑:“这只是个开始,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官场的复杂性和反腐败的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努力,持续完善监察体制。”
在段郎的努力下,御史台的改革初见成效,监察队伍逐渐壮大,官场风气也有所好转。但他知道,这只是漫长反腐败道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反对势力,说不定正在谋划着新的阴谋。而他,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了大理国的繁荣稳定,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继续在反腐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欲知段郎在后续的改革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大理国的官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看下回《段王爷的江湖》之《念兹在兹》第一章 暗流初动风云起(6)。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709/505118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