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开放的高科技卫星发射中心
秦亮来这里,只是个看客,是没有发言权的,此时,他感激地看了林老一眼,然后开口。
“当初,我们西工大决定搞导航卫星的时候,写过一些SCI论文,被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尼尔教授发现,他很激动,兴致勃勃地来了我们大学做技术交流。”
秦亮介绍起来:“他们对我们的双星定位十分关心,当听说我们的星载原子钟有困难的时候,还从霍尔特伦公司协调,按照美军内部采购价,采购了三台星载原子钟,解决了我们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问题,可以说,北斗一代现在就能发射上天,和奥尼尔教授的帮助分不开关系。”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导航卫星的定位精度,和星载原子钟的授时精度有很大的关系!
后世,东方北斗一代上天之后,精度只有一百米,在地面上设立了标校站之后,精度可以提升到二十米,这就和提升民用GPS信号的差分式地面站一样,不过,二十米的精度,还是不够军用的。
要知道,美国佬靠着先进的GPS系统,可以实现精确攻击,精确到说从左边的窗户打,就绝对不会从右边的窗户飞进去。精度在米级上,甚至还有邪乎的说法就是分米级或者是厘米级。
当时的北斗一代,用的是从欧洲购买的原子钟,到了北斗二代,欧洲人不卖了,东方只能自研原子钟,由于是多星定位,精度提高到了十米,通过地面标校站,定位精度提升到五米以内,到了北斗三代,才终于提升到了米级,军用信号,更是达到了0.2米左右。
对普通用户来说,之前的车载导航,只能引导到某条路线上,有了北斗,就能引导到某条车道上,这就是高大上的车道级导航了。
“由于奥尼尔教授的帮助,我们的北斗一代,就能实现十米左右的导航精度,在加上地面站的帮助,可以精确到一米。”秦亮说道:“奥尼尔教授给我们的帮助可是巨大的。”
王胜喃喃地说道:“秦亮同志,听你这么一说,奥尼尔教授的确很不错,算是我们东方的朋友了,但是,朋友是朋友,规定是规定啊,我们西昌发射中心的保密级别很高,可不是外国人能进来参观的。”
“那这个规定……能改吗?”
秦亮这句话,把在场所有人都给说楞了,因为规矩限制了,就修改规矩?秦亮同志,你可真有想法啊!
张老脸色严肃地开口:“说说理由?”
“各国的航天部门,最初都脱胎于军用,毕竟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本来就差不多,一个把人送上蓝天,一个把人送上西天而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民用航天和军事部门,会逐渐分道扬镳的。”
秦亮尽量说得轻松些,他不喜欢严肃的气氛。
“军用的,肯定还需要保密,民用的,需要逐渐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航天技术,佩服我们的航天进步,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我们的民用航天部门,也要摆脱之前全部依靠国家投资的方式,民用航天,也是可以赚钱的嘛。”
在场,不少人睁大了眼睛。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单位都开始了改变,而航天系统呢?还要保持原来的方式吗?全靠国家投资,能走多远?如果自己能赚钱呢?
“我们东方有着成本低的优势,所以我认为,完全可以到国际上承揽卫星发射业务,赚来的资金,可以支持航天部门自己的项目,各位可以看我们西工大,不需要国家一分钱的拨款,不也发展起来了吗?我们靠的,就是和外国人做生意啊。”
众人神情复杂。
随着改革开放,航天系统也出现了很多变化,一些年轻人,是耐不住寂寞的,分配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大批人,都想办法找关系调走,而以前一些有本事的老工程师,有的也想下海去赚大钱……
再这样下去,航天系统是会出问题的,而他们,除了给上级打报告,要提高待遇,就没别的办法了。
现在,要是航天系统搞改革,从国外承揽卫星发射业务,赚到了钱,航天系统就能良性发展起来了啊!
不过……航天系统毕竟是带着神秘色彩的,这要是承揽了对外发射业务,那外国人是肯定要来发射中心的,这样一来,己方的秘密,不就暴露了吗?
他们神情复杂地看向了张老,都在等着他拿主意。
“秦亮同志说得对啊,我进了国防科工委之后,掌握了整个国防工业的情况,可以说,大部分都表现不好,产品老旧,利润低下,都需要国家拨款支持,国家要发展经济,哪里来的这么多资金扶植困难户?”
张老很感慨。
“航天部门是烧钱的,国家的经费支持更是捉襟见肘,之前我就在想,西工大搞导航卫星的这个方式,能否用在咱们航天系统上,现在,秦亮同志的提议,是符合咱们东方航天工业发展的,所以……”
张老看向秦亮:“我们今天,允许外国人进来,让他们看看我们的航天发射场,秦亮同志,你能否给我们拉来卫星发射业务?”
秦亮摇头:“我可以尽力争取,但是,这种生意,国际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我可不能保证一下子就能拉过来,得等机会,不过,让外国人了解我们东方的航天能力,这第一步是必须要走出去的。”
东方第一次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正好赶上了一个市场的空窗期,美国的航天飞机爆炸,法国的阿里安火箭,接连几次发射失败。市场对西方的火箭发射失去了信心,这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转向东方的。
这才82年,去国际上承揽卫星发射业务,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张老点头:“好,既然这样,那就破例允许奥尼尔教授和他的学生,进入我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但是安全保卫工作要做好,不能让他们看到不该看的东西,如果出了事……我来承担全部责任!”
这就是老一辈领导的觉悟,你们大胆干,出了事我背着!后世的很多领导,你们给我使劲干,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了成绩,是我领导得好,出了事故,那就是你们背锅。
“走,亮子,我带你继续参观这里。”张老笑呵呵地说道。
总装大楼里,秦亮看到了王教授等人,正在对安装到火箭顶部的卫星进行各种测试,忙忙碌碌,这可是西工大航天工程系的第一个重大科研成果,他们都是满怀期待。
而在厂房的一旁……秦亮还看到了另外两枚长征三号火箭的箭体!
“这是我们第一次发射长征三号,为了避免发射失败,我们准备了三枚火箭……”航天元老任老走了上来,亲自给秦亮介绍。
任老,1915年出生,1940年去了美国,拿到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回国之后,他在军队研究室工作,在哈工程学院成立的时候,他遇到了钱老。
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中国人也能,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钱老这一句话,让任老记了一辈子,从此,任老的一生,就和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当搞长征三号火箭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计划使用常规推进器,只有任老掷地有声:氢氧发动机这个台阶,迟早都要上去的,我们现在能上得去,我愿意立军令状!
于是,氢氧火箭发动机,就成为了第一方案,为了这款火箭的研发,任老鞠躬尽瘁,冒各种风险,有一次,仪表舱突然着火,在浓烟和灭火的水柱中,任老直接爬上了试车台,想要第一时间找到着火点……
历史上,1984年,长征三号第一次发射失败,二级火箭无法点火,当时的任老,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他顶着压力,寻找故障原因,最后发现,是电路接触点残留的0.15毫克铝屑,引发电路接触不良。
1996年,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国际卫星708时,起飞仅仅22秒就掉落到地上爆炸,成为东方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而且,这还是现场直播的!
事后检查半年,终于找到故障原因:随动框架伺服回路中的电压输出模块焊接点失效。火箭惯导平台输出了错误信号,火箭按照错误信号进行姿态校正,从而导致了坠毁的恶性事故。
两次事故,一次是接触点有杂质,一次是焊点虚焊,充分说明搞航天,必须要精细,来不得半点的闪失啊!
等等!
秦亮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们这火箭的电路系统,检查过了吗?”
“检查过了,西工大校办工厂生产的电路板,那质量,真是没的说……”
什么?
秦亮又惊呆了:“这电路板,是咱们西工大生产的?”
“没错。”王教授抬起头来:“咱们和航天系统对接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电路板,居然还在用原始的人工焊接的方式,太落后了!于是,咱们找了电子系帮忙,用上了四层印刷电路板,通孔回流焊接工艺,焊完了之后再通过X光检查,这质量,比航天系统自己的技术先进……”
王教授想要说先进一百倍,但是又觉得有些王婆卖瓜的嫌疑,就没说下去。
“比咱们的先进一百倍!之后,咱们的火箭电路板,就都交给西工大生产了!”任老点头。
“这……咱们航天系统的相关单位,岂不是没工作任务了?”
“嗯,他们转产电视机去了。”
这……
秦亮神情复杂,继续开口:“那电路零部件呢?比如说一些带触点的部件……”
电路板的质量没问题了,里面零件的质量呢?万一是零件质量问题导致发射失败,会不会给西工大惹上麻烦?
“西工大的技术,就是先进啊,我们原本的电路,有很多是用触点的,说实话,我们也担心在火箭运行的过程中,这些触点会出问题,现在好了,西工大都用开关管给取代了,高压和大电流都支持,这技术,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家啊。”
任老依旧满是感慨:“听说,氮化镓这条技术路线,是你一力推动的,这绝对是跨时代的啊!”
秦亮神情复杂,当初搞氮化镓,是为了组装相控阵雷达的,不过,氮化镓这材料性能一流,的确能用到很多方面,一些需要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完全可以用氮化镓开关管,后世的电源适配器,用了高大上的氮化镓,功率足,体积小!
“任老,您过奖了,这都是西工大所有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不不,选择技术路线很重要,听说,你们西工大要搞液氧甲烷发动机,咱们老航天都是眼前一亮啊,这技术,肯定能让我们的航天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美国有氢氧发动机,老毛子有液氧煤油发动机,而我们,有液氧甲烷发动机!
“报告,外国人进来了,他们申请去指挥控制大厅!”
听到这话,秦亮一惊,本来以为外国人是在西工大,等待这边同意,现在看来,外国人已经到了发射场外围啊!
“不行,指挥控制大厅是我们最机密的地方,可不能让他们进来!”王胜又着急了。
“亮子,你怎么看?”
“张老,我认为,指挥控制大厅这种地方,只是走马观花的话,也看不到什么机密吧?只要不让他们触碰设备,只是走走看看,也没问题啊。”
“嗯,让他们进去吧,只能看,不能碰。”张老点头。
“那个……我也跟着一起过去看看,毕竟,他们是咱们西工大的朋友。”
张老点头:“你去吧!老林,咱们吃饭去!”
“吆,这时候想起我来了?等下,你要不自罚三杯,无法消我心头的火气。”
“泸州老窖,管够!”
指挥控制大厅。
当秦亮过去的时候,外国人也刚好走到门口。
“秦!你居然也在这里!”奥尼尔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上来:“秦,见到你真高兴!”
“嗯,我也是听说我们的北斗卫星要发射了,特意过来参观的,奥尼尔先生,我代表西工大,代表东方的航天部门,感谢你们的帮助。”
“都是应该的,秦,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把这个区域导航系统变成全球导航系统?”
秦亮一愣,这些人来,居然还不仅仅是为了参观的,而是有想法?
“美国不是有GPS项目吗?”
“那个项目,花费太多,而且,组网要到九十年代之后,我们认为,贵方的北斗导航方案,只需要三颗卫星,间隔一百二十度,就能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的需求,你们不该只考虑东方,而是要考虑全球的需要……”
同步轨道非常高,只需要三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就能实现全球通信,而对东方来说,为了照顾到自己的定位需求,运行在经度相距六十度的地球静止轨道上,这样东方本国的精度很高,其他国家的就差一些了。
想要再加一颗就能实现全球定位很难!
“我们已经申请了轨道资源,目前两颗卫星只能运行在距离六十度的轨道上,想要实现全球导航的需要,至少还得两颗卫星,我们……资金不足。”
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想法,先哭哭穷再说。
“哇!”就在此时,众人已经走进了指挥控制大厅,奥尼尔的学生,立刻发出了惊呼。
秦亮也是觉得好笑,大惊小怪,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
我靠,这整面的显示屏是怎么回事?
指挥控制大厅比较空旷,三排座椅,上面摆着电脑屏幕和键盘鼠标,这个场景秦亮熟悉,不过……就在这些操控台的账面,居然有一个大屏幕!
这个时代是没有液晶显示器的,所以,这正面的大屏幕,只能是一个个的平面直角显示器堆叠起来的,这么多显示器,想要分开显示简单,想要共同显示一个图形……那得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啊!
“各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王胜是跟着秦亮过来的,毕竟不放心,此时,看到外国人惊讶的眼神,不知道为何,他的心中还有一股子沾沾自喜,哼,乡巴佬,没见过世面吧?
“我们的指挥控制大厅大屏幕,采用了显示阵列方式,大家可以看到,纵向六列,横向十排,这是六十个27英寸显示器组合而成的屏幕……”
介绍这些外观,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屏幕,能显示一个完整的图像吗?”奥尼尔开口问道。
“当然可以,等到发射的时候,各位可以看到,整个屏幕上会显示外面摄影机拍摄到的火箭图像……”
还真行!
“这是怎么做到的?太先进了吧?”
“一般般,我们东方有龙芯,再多的屏幕也能协调起来……”
电子技术只要发展起来,那其他的一切,都能发展起来了!
“这技术,真是太先进了,东方的技术,绝对是世界第一!”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66/1111077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