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 第399章 忙碌的四代机研发

第399章 忙碌的四代机研发


几个人上来,将邢有光拉开。

    “邢工,冷静,冷静!”

    邢有光无力地蹲下,发出了呜呜的声音。

    “惠子,我的惠子啊!你……你……”

    其他人的心情,也都很复杂。

    “邢工,你不要伤心,早稻田惠子她毕竟是为了……”

    邢有光抬起头来,目光再次变得愤怒,于是,黄院长只能把安慰的话咽回到了肚子里,现在,真的不合适再说什么了。

    虽然暴露了两个间谍,但是至少,他们拿到了技术资料!

    有了这些资料,他们的IDF战斗机,就能顺利研制下去了!

    “老邢,你最近不适合工作了,先给你放几天假,你……”彭元熙开口,然后,又赶紧闭嘴了,邢有光看向了他,那目光让他不寒而栗。

    “不,我要工作,工作,我不能让我女儿的牺牲白费!”

    大家伙都松了口气。

    从这一天开始,邢有光就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当得到大陆消息,3450和3451都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的时候,他也没有太多的感觉,仿佛已经麻木了一样,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试制之中。

    这边原本就能制造轻型教练机了,各种生产设备都有,按照图纸来生产,很快,这机体零件就造出来了,开始进入总装过程。

    “航电设备方面,已经和美国方面谈妥了AN/APG-67雷达,那边不仅仅会提供成品,还会授权我们生产,我们这边,把它命名为金龙53.”负责航电的总工程师胡谨给大家伙汇报道。

    “发动机方面,盖瑞特公司在大陆技术支持下,已经完成了改型发动机的全部实验工作,现在,他们已经进入了低速生产阶段,可以把首批发动机给我们送来,为了避免出现意外,这发动机的型号,依旧是TFE731.”负责发动机的总工程师张学斌也介绍道。

    “各位,我们抓紧时间努力,尽快完成飞机的全部组装工作,尽早展开首飞!”黄院长满脸兴奋。

    多亏了西工大的技术支持,否则,他们绝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制造出来样机!

    “黄院长,我们现在生产的还是双座机,接下来,是不是也该研制单座飞机了?”彭元熙开口问道。

    和东方合作的时候,用的借口是教练机,所以现在,这飞机是双座的型号!而以后,真正的战斗机,那还是单座为主的,双座主要用来当编队长机和培训飞行员。

    “等到双座机首飞,就研制单座机!”黄孝宗说道。

    “好吧。”

    时间已经进入了七月份,西工大的研究生招生圆满结束,榜单张贴到了办公楼的外面。

    现在,就是这个位于西工大西南角的一号楼,原本属于学校的主楼,不过……随着一个个院系都有了自己的大楼,在主楼里上课的院系是越来越少,这主楼也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学校最重要的办公楼。

    曾经,这座大楼恢宏气派,是学校最好的建筑,现在,在那些大楼的映衬下,这一号楼就显得有些沧桑了,虽然今年暑假计划翻修一下,外墙刷新之类的,但是,依旧掩饰不住落寞感。

    此时,这里很是热闹。

    “大明哥,你考上了!”秦亮从人群里挤出来,向后面的人说道:“你考试成绩名列前三,已经被五系录取,接下来还需要面试,不过,导师刘教授,本来之前就合作过,他那边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走,我现在就带你过去,和导师聊一聊!”

    当初,秦亮考入西工大的时候,就和刘教授接触很多,从最初的格林函数开始,到其他的项目……刘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专家,这几年来,有了先进的研究技术,是更进一步!

    当罗主任升职为校长之后,刘教授就被提名成了五系的系主任,不过……刘教授死活不答应,他不想搞行政,只想搞科研,于是,他就成了挂名的系主任,继续搞科研。

    现在,刘教授的主攻方向,当然就是隐身机的外形和空气动力学的结合!这也是当年秦亮给种下的种子,当初刘教授只能在那里摆样子,一切介绍都靠秦亮。

    这几年来,刘教授在这个领域里深耕,已经成了这个方面的大行家!

    秦亮带着秦明,来到了五系大楼,在计算机房里,见到了埋头工作的刘教授。

    “刘教授!”

    “嗯,等等,等我编写完了这个程序……嗯?亮子?”

    发现来人是秦亮,刘教授立刻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来,亮子,到隔壁我办公室去,喝杯茶!”

    秦明跟在后面,感慨着秦亮在西工大的特殊地位,他简直就是这里的无冕之王啊!

    办公室内,秦亮端着茶水杯,看着一旁有些尴尬的秦明,他完全就被无视了。

    “刘教授,这位秦明同学,今年已经考上了咱们西工大的博士,接下来该面试和挑选导师了,您……能做他的导师吗?”

    “嗯,当然没问题,这秦明同学基本功很扎实,在之前的项目中,也有很多精彩的表现,来我手下,当然也可以给我干活儿……”刘教授思考片刻:“大明,正好,我这里一个研发项目,就交给你了!”

    “什么项目?”秦明的眼睛里充满期待,这里还在研发中的项目,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加莱特进气道的气动分析。”

    自从飞机进入喷气机时代,进气道的研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那种吊挂式的发动机,不需要进气口,直接就能看到前面的风扇叶片,这样发动机的效率是最高的,但是……它不适合战斗机啊!机翼挂那么大的发动机,如何做高机动过载?机翼可能会被硬生生的撕裂!

    经过了数年的研究,战斗机发动机布置在机尾,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而进气口,则在前方,那么,就需要有专门的进气道了。

    第一代战斗机,几乎都是机头进气,这样进气效率最高,各种情况下进气口都不会被堵,在亚音速战机时代,是最常见的方式。

    不过,这种方式无法在机头安装雷达,当机载雷达越来越重要的时候,进气口就开始向机身两侧转移,同时,由于战机进入了超音速时代,在不同速度下,发动机需要的气流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调节装置。

    最早的是进气锥,米格-21的机头进气锥,幻影3的两侧进气锥,都是最常见的调节方式。

    两侧进气,当飞机转弯的时候,一侧进气口会被挡住,三代机追求大仰角性能,所以,机腹进气逐渐成为主流,同时,调节装置也变成了可调压缩斜板的设计方案,但是,只要有调节装置,那必然会增加结构重量。

    同时,因为机体表面的气体流速会降低,进气口和机体还得分离开,这就是一个附面层分离的挡板,这东西也会增加机体的重量。

    所以,在当初研发枭龙的时候,秦亮就提出来了DSI鼓包式进气道,在枭龙上,这进气道已经发展成熟了,不过……当发现西方开始研究加莱特进气道之后,刘教授认为,还是需要把这种进气道也研究一下。

    当进入隐身机时代,进气道也进行了优化,主要的技术成果就两种。

    首先,F-22横空出世,上面使用的就是加莱特进气道,中文翻译出来是后掠双斜面超音速进气道,一般来说,这个进气道都处于两肋位置,但是看着好像侧悬着一样。

    它有两个三维斜面,沿着进气道分布,合理分配进气流速,从而让超音速过来的气流用较小的损失降低到亚音速。没有调节装置,结构也很简单。

    现在,西工大在研发各种先进的航空技术,这种进气道,也纳入了研究范围之内。

    秦明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好,我可以承接下这个研发任务来!老师,我有什么资料需要参考的吗?”

    “嗯,我这里给你列个表单,你如果没事的话,从今天就可以开始研究了。”

    “好!”

    秦明抱着一摞书走了,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秦亮心情复杂,他还打算等大明哥考试结束,被正式录取之后,给他说一下早稻田惠子的事情,没想到,大明哥这压根就没把早稻田惠子给想起来!

    这……

    谁嫁给了大明哥,那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啊!不过……站在老秦家传宗接代的角度上看,大明哥还得娶老婆。

    “亮子啊,大明他媳妇的事情,毕竟是有影响的,咱们暂时还不可能让他接触到咱们的核心机密。”刘教授开口道。

    秦亮点头:“嗯,刘教授,我当然知道,大明哥能有个项目研发就不错了,这项目,完全可以作为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了,虽然咱们用不上……”

    “你不看好这种进气道?”

    “是的,和咱们的鼓包进气道相比,差了一个档次,不过……这也远超这个时代的其他进气道了。”

    刘教授点头:“嗯,那咱们就还是以鼓包进气道为主。”

    “对了,关于四代隐身机,咱们这边有什么准备了吗?”

    “当然!”刘教授点头:“杨威他们,自从首都那边开完了会议就过来了,老宋他也时不时的从试飞院那边过来,跟着一起参谋,初步设计的外形,最近已经在吹风洞了。”

    “这么快?”

    “是啊,他们占用了咱们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经常一算就是一个星期……不过,杨威他们申请的是硕士论文设计项目,还都是咱们西工大的科研课题,所以,也只能让他们用去了。”

    秦亮满脸兴奋:“好,那我去看看!”

    西工大,风洞实验室。

    上一个风洞试验刚刚结束,风洞打开,模型被从风洞里拿出来。

    “这设计,果然没问题,鸭翼,边条翼,三角翼,这些组合起来,一定能成为最强悍的战机!”杨威满脸的兴奋。

    “是啊,秦亮同志的建议完全可靠,只是这样一来,气动布局更加复杂繁琐,对飞控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啊。”宋老感慨。

    “没关系,宋老,这飞控交给我就行!”杨威说道:“我会让它和歼九的飞控一样成熟可靠!”

    “嗯!”

    “各位,模型呢,让我看看!”就在此时,外面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秦亮!”

    “师兄!”

    就在一群人的兴奋之中,秦亮看向了刚刚拿出来的模型。

    菱形机头,上面是气泡式座舱,下面是平行四边形的进气口,有些类似于加莱特,但是,进气口包裹的那个鼓包,格外的显眼,向后是边条翼,主机翼,外倾的双垂尾……

    这飞机,看着是真漂亮,和后世的歼二十,已经有九分的相似了!

    “亮子啊,你看咱们这个飞机外形如何?”

    “嗯,不错,咱们611所研发的产品,就没有差的!”

    “咳咳,其实,主要还是咱们西工大给力,我们从之前的歼九项目中,拿出来了一个双发双垂尾的项目,然后输入计算机作为原始资料,又进行了大量的改进,要不是有西工大一流的计算机,咱们肯定无法这么快研发出来。”

    “宋老,这话可千万别说出去了。”秦亮说道:“其他单位该不满意了,尤其是北方所,他们会骂咱们偏心的。”

    “他们可不傻,他们知道自己没这个水平,所以,他们就去找了沈航,和大学一起合作,现在,这种模式在咱们国内,是非常流行的。”

    大学有技术,工厂有资金,双方可以强强联合!

    其实,北方所首先找的是北航,毕竟这才是国内最强的航空航天大学,咳咳,表面上的最强,但是,北航表示没这个能力,他们有和西工大的几个合作项目。

    于是,北方所回去之后,就去找了沈航,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有航空航天类的大学的!

    1952年,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开始建设,成为国内六所航空工业学校之一,这所大学也有过很多的创新,比如他们自制的沈航一号通用飞机,就成功地飞上了祖国的蓝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沈航还曾经改名为251厂,专门生产航空电磁仪表,一直到72年,学校恢复办学,而251厂依旧存在,成为学校的附属工厂,到了1978年,学校改为普通高等学校,改名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更重要的是,就在去年,西工大老三届的第一批毕业生里,有十几名学生,被沈航挖走,去他们学校当教师,这些老师,迅速成为了沈航的骨干!沈航也开始向西工大学习,抓教学,搞科研,希望再次转型。

    这个时候,沈阳的气候很是适宜,清爽干燥,一点儿也不炎热。

    沈航的计算机房里,无数人头涌动。

    “根据我们的计算表明,常规气动布局有很多问题,尤其是机翼后缘,雷达反射面积会大大增加。”从西工大过来、现在已经成为青年骨干教师的王晓强,看着计算机上的数据,有些无奈。

    “空军那边,只要求了正面雷达反射面积指标,侧面和后面都没有要求,我们先解决了正面问题,侧面和后面,以后再说!”李工大手一挥。

    “不行!”

    “为什么?”

    “正面肯定是最受重视的,必须要降低到0.01平米,但是,侧面和后面,也不能放任不管,可以提升一个数量级,到0.1平米,现在这样,反射面积已经超过1平米了,这是绝对不行的!”王晓强态度坚决:“我们沈航要设计,那就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涉及残次品!”

    “你!”

    李工脸色难看。

    现在时间最紧张,咱们不赶紧设计出来外形,拿去竞标,就可能会彻底丧失这个机会!一旦四代机的研发项目落不到他们北方所,他们就将彻底衰落下去!

    “想要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后缘就不能和机身垂直,这样反射面积最大,你们说,我们能不能让后缘前掠,这样就可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了!”王晓强沉思后开口。

    “全世界都没见过这样的!”李工摇头:“我们不能冒险,我们北方所必须要求稳。”

    三代机流行的是切尖三角翼,机翼前缘后掠,后缘则是垂直于机身的,全世界还没有见过机翼后缘前掠的,那不就成了二战时期的那种直翼飞机的布局了吗?

    “求稳?求稳怎么进步?求稳怎么超越?没有创新,能到达世界第一吗?”王晓强脸色也严肃起来。

    和北方所的人接触之后,他就有很大的不适应。

    在西工大,一切都是求新,谁勇于创新,谁就会被大力支持,而到了这里,一切居然都是求稳!

    求稳,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

    “李工,恕我直言,如果不改,那这种飞机就是垃圾!我王晓强宁可退出这个研发项目,安心教学,也绝对不会搞一个垃圾项目!”

    说完,王晓强站了起来:“你们自己选择吧!”

    “等等!”

    看着王晓强已经走到了门口,李工只能改口:“那就按照你说的方案试试?”

    王晓强虽然不是著名的5381班的学生,但是他却是隔壁班的,成绩也是顶尖的,在西工大,还曾经在刘教授的手下搞过隐身技术的研发。

    可以说,如果王晓强离开了这个项目,那他们就啥都搞不成了!北方所可没有相关技术储备!

    “好吧,那我们继续。”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66/111107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