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来自北方的强敌
在总人口数量600万人口的匈奴来说,真正意义上能拉得出来进行作战的青壮年匈奴人数量足足有150万人!
足足占匈奴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个比例十分的高。
当然,这也和匈奴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
对于匈奴人来说,骑马绝对是他们日常生活之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不管是放牧还是进行射猎等工作内容,很多工作都是需要骑马才能完成的。
所以这600万匈奴人,不管男女老少,基本上只要是真正的匈奴人,都会骑马。
这就为匈奴人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所以匈奴人就是天生的骑兵。
当然,他们这种骑兵和王腾麾下的骑兵还是不一样的,王腾麾下的骑兵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体骑兵。
他的骑兵有甲胄,还有骑兵三件套,战斗力比匈奴人强的可不是一点两点,已经是跨时代的碾压了。
别的不说,就拿箭矢这东西来说,匈奴人至今也没完全掌握金属冶炼的技术。
所以他们的青铜武器基本都是原来各大世家个商人走私过去的。
甚至就连匈奴人使用的箭矢,其箭头也是以骨头磨尖锐后制成的居多,极少数箭头是青铜制成的,至于说钢铁箭头,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另外就是甲胄的问题,匈奴人的甲胄的话, 除了少数精锐是有简单的皮甲之外,其余大部分匈奴人基本上是没有甲胄的,因为他们身上都穿着牛皮和羊皮制成的衣服。
可以说这些匈奴人除了骑马骑射的本领厉害外,其余各方面都是被中原的科技文明吊打的。
而匈奴人之前入侵中原,之所以能攻克城池,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有内奸,要不然以匈奴人的攻坚能力基本是别想着攻下大城池的。
目前匈奴人最常用的攻城器械就是攻城梯和攻城锤以及轒辒车,除了这些以外,云梯以及井阑车对于匈奴人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其实这个时代所谓的长城,并不是我们后世看到的那些长城那样,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中,易守难攻。
相反, 很多长城的修建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并非所有地方都能用足够的石头去修建长城。
很多地方都是采用了因地制宜的办法,将沙土和一些当地的树木混在一起,垒成沙土墙,这种长城才是数量更多的长城。
不过长城的主要战略意义不仅仅在于防备敌军进攻,还有通过设置关卡,进而控制战略物资流入草原的目的。
还可以用来在进攻的时候充当后勤基地。
整个长城防线的几个重要战略支点分别是宣州城,化州城,拒北关,静海城,蓟城,幽州城,凌川关和最后的扼守海边的东海关。
这些关城都是扼守着蛮子一旦进入长城之后,想进一步南下的各个交通要道之上,可以说战略位置十分的重要。
其中东海关,凌川关,蓟城,拒北关和四个城池和关隘乃是长城防线的第一道防线,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托地利优势消耗敌军的兵力和士气。
而后面的这几个大城,则是镇北军和整个北疆 百姓的主要聚集地,这几个大城几乎每个城都有足足2.5万镇北军负责驻防。
而北疆地区民风彪悍,韩家在北疆地区也大力推广全民皆兵的这种方式,用于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家人的安全。
所以北疆 地区虽然只有20万镇北军,但是这只是正规军,北疆哪怕是女人也是可以在关键时刻拿着兵器守城和敌人拼命地。
要不然光凭着20万镇北军守护 整个北疆 还是很有压力的。
这些百姓都很清楚,这些蛮子可不会和你讲什么仁义道德,所以不管是哪方面的目的,都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
整个北疆的大部分人口都是聚集在 这几个大洲城为核心加上距离州城很近的一些府城附近,方便紧急时刻进行坚壁清野。
..........
镇北王府。
韩城山作为世袭的镇北王,可是很清楚每年秋收时候 就是蛮子入侵打草谷的时候,故而他命令镇北军严加防范。
但是,在哨探的打探下,韩城山还是了解到了这一次蛮子 入侵的总兵力。
“你说什么?足足50万敌军?”韩城山对哨探首领发出了质疑。
“回王爷的话,的确是50万人,这些都是卑职潜伏在草原各部的情报人员带来的情报,现在匈奴人已经开始准备动员了,另外就是东胡那边也有异动!”哨探首领波澜不惊地说道。
“本王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
“来人,马上擂鼓聚将!”
..........
另一边,王腾的西北商会,也有在草原地区行商的人员和潜伏在草原的情报人员也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给王腾传来了消息。
王腾一看到这个消息后,就知道这一次镇北军恐怕有硬仗要打。
因为镇北军镇守的北疆防线乃是保护 整个中原的重要防线,是绝对不能出事的,甚至他绝对不能放任镇北军被敌军歼灭。
否则一旦 蛮子入侵,不仅仅是对自己有威胁,对整个中原文明都有着重大的威胁。
“来人,马上给卫青,霍去病二位将军送信,命令他们做好战争准备,本王这一次要大开杀戒!”
.........
(关于这一章,看了有读者评价说匈奴人口太多了,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来看的确人口太多了。但问题是这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这本书的设定一个架空的世界观,北方草原幅员辽阔,如果不把蛮子的人口设定的多一些的话,又怎能显示出主角武力的强大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35/233230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