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 第106章 人人都会死

第106章 人人都会死


宋启山微微点头,算回了礼。

    来到床边,许家的人已经让开位置。

    许瑞丰的三儿子许宁安,眼眶发红,低声道:“我爹已经迷糊,可能认不出您了。”

    前些年宋念守提拔的几人中,便有许宁安。

    这个人很聪明,也很勤快。

    那年他还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精神抖擞的跟着宋启山学习如何整改土质。

    到了如今,也差不多四十岁了,鬓角生出一丛霜白。

    宋启山嗯了声,坐在床边,掏出那片火灵芝,掰成小块塞进许瑞丰嘴里。

    火灵芝入口即化,许瑞丰的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润起来。

    许家众人欣喜不已,许宁安更是冲宋启山跪下磕头。

    “多谢宋老爷救我父亲性命!”

    然而宋启山朝着许瑞丰体内输入一道劲气查看后,却叹气道:“起来吧,这东西只是吊回了他一口气,撑不了多久。”

    许宁安愣在地上,随后被人扶起来。

    此时的许瑞丰咳嗽几声,缓缓睁开眼睛。

    眼中的浑浊之色,消散许多。

    他看着周围子孙,再看向宋启山。

    下意识想起身,便被宋启山按住:“这个时候,就莫要多礼了。”

    许瑞丰似乎也明白自己身体的情况,声音略显虚弱:“没想到还能见你最后一面,还以为再也见不着了。”

    这话一出,几个性子柔弱的妇人和孩子,都忍不住哭出声来。

    许瑞丰转头望向他们,并未责怪,只道:“莫要哭,谁还能没个死呢。我都活过七十,也算够本了。”

    抽泣声依然不绝,话是这样说,可真到了生死离别,又有几人能够坦然面对。

    许瑞丰又喊道:“三子。”

    红着眼睛的许宁安连忙走过来,屈膝跪在床边:“爹,我在这呢。”

    许瑞丰抬起青筋血管凸起,好似干枯树枝的手臂,在许宁安的手背上拍了拍。

    “待我走后,家里的事都交给你了。”

    “自家事你说了算,外面的事,要听宋老爷的。”

    许宁安连连点头:“爹,我记得了。”

    看着父子俩这一幕,宋启山微微有些失神。

    依稀想起多年前那场大雨,江云庆临死前,也是这般,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宋家。

    而那两个孩子,也是如此回答。

    “光记得了不行,你当着我的面,带着全家人给宋老爷磕头。发誓以后无论如何,都跟着宋家!”许瑞丰道。

    许宁安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跪着向后退了几步,然后冲身后众人喊道:“都跪下,给宋老爷磕头!”

    一众人无论心中如何想,此刻都纷纷跪倒在地,结结实实给宋启山磕了个响头。

    跟着过来的谢玉婉,宋念顺等人看到这一幕,想去扶,又觉得不太妥当。

    许瑞丰的意思很明显,他要在临死前告诉别人。

    许家不仅仅交给了许宁安,也交给了你们宋家。

    宋启山没有阻止这一切,受了如此大礼,道:“你我之间,何须如此。”

    许瑞丰难得露出笑脸,皱眉在脸颊上挤做一堆:“你可还记得,你买了陆家那些地,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宋启山点点头,道:“差不多快三十年了。”

    那时候宋念守刚出生没几年,陆家便出了事,所以记得很清楚。

    “是啊,一眨眼都快过去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我们许家还是固安村田产最多的,若那个时候,我不会让他们给你磕头。”

    “可三十年后,许家还是许家,宋家却已经不是那个宋家。”

    看着宋启山,许瑞丰眼神显得万般复杂。

    他羡慕,又有些嫉妒。

    “我已经老的要死掉了,你却连一根白头发都没有,现在着实有些后悔没跟你学武道了。”

    许多人都以为,宋启山能比同龄人显得更年轻,是因为武道修为足够高。

    这或许是一方面气血旺盛,自然不容易老的快。

    但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宋启山心中无人知晓的大秘密,那才是不老的真正原因。

    “挺想看着你们家,到底能走到哪一步的。有人说,你家会当皇帝,能行吗?”许瑞丰问道。

    宋启山摇头,道:“不行。”

    又或者说,不想。

    许瑞丰哦了声,还想说些什么,却剧烈咳嗽起来。

    见他的精气神不断衰弱,宋启山便道:“莫要说太多了,先休息一下。”

    然而刚起身,手腕便被抓住了。

    紧接着,便是许瑞丰的声音传入耳中:“甭管能不能当皇帝,看在过去的份上,若许家后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饶他们一次,可好?”

    宋启山低头看去,只见许瑞丰眼里露出恳求之色。

    现在的许家,并未有什么为人诟病的地方。

    许瑞丰这话,只是想给后人留一道护身符罢了。

    宋启山拍了拍他的手背,道:“好。”

    许瑞丰这才松开他。

    宋启山把许宁安喊了出去,将那片火灵芝递过去,道:“这东西可以续命,但撑不了太久,准备后事吧。”

    许宁安没有推辞,含泪收下火灵芝后,又要对宋启山磕头道谢。

    宋启山伸手将他扶起,道:“我和你爹一个村子长大的,他年长我几岁,算是老大哥,就不要这么见外了。若有什么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来找我。”

    许宁安点点头,将他送出门去。

    回了自家宅院,谢玉婉不禁唏嘘感慨。

    村里过世的人逐渐增多,像许瑞丰的爹,二十年前便走了。

    如今,已经轮到和宋启山同辈分的那些。

    “想想确实时光如梭,你我也是六十岁的人了。”谢玉婉回想着过去种种。

    三间瓦房,每日等着自家男人和两个娃娃从田里回来吃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陆河同,江宝瑞,江云庆,许瑞丰……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如今细细想来,却觉得有些陌生。

    那是时间过的太快,让人难以适应。

    再看着已经四十岁的宋念顺,三十多的宋念云。

    当年每天跟着两个哥哥跑来跑去的小丫头都这么大了,谢玉婉不自禁摸了摸眼角,好似也生出了几道皱纹。

    她再看向宋启山时,忽然眼角有些湿润。

    就像许瑞丰说的那样,人总有死的时候。

    她也曾想过这事,很害怕。

    但怕的不是死,而是怕再也见不着宋启山。

    只想想,便觉得心里疼的很。

    万般不舍,难以形容。

    宋启山明白她心中所想,搂在怀中轻声安慰道:“莫要多想,说不定咱们能长生不老呢。”

    “那不是成妖怪了吗。”谢玉婉道。

    宋启山笑着道:“那就当妖怪吧,你是老妖婆,我是老妖公。”

    “很难听。”谢玉婉评价道,却是忍不住笑出来。

    虽有这样的事,但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宋念守带着汤运良,还有宋念顺一块去了秋谷城。

    想接收权力,并非说说那么简单,许多事要做。

    目送两个儿子离开,宋启山转过身,准备回屋。

    却见宋念云站在院中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云儿,怎么了?”宋启山问道。

    宋念云抬头看他,眼中略有些茫然:“爹,人人都会死吗?”

    这个问题实在莫名其妙,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但宋启山知道,她问的不是死,而是分别。

    从前无忧无虑的,又很年轻,哪里会思考这种问题。

    如今年龄大些了,便会忍不住多想。

    想想爹娘,想想哥哥弟弟,想想那些侄儿侄女。

    若死了,便见不着了。

    脑海中,又浮现另一道身影。

    黑黑的,瘦瘦的。

    每年总会来这里几趟,满脸歉意的对她说:“今年仍未寻到,明年我再多去些地方。”

    所有人都没想到,宋念云当初只为打发他的一句话,这个男人竟然坚持了这么久。

    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是块铁,放在怀里捂个十年八年,也该滚烫了。

    宋念云忽然想着,若他真死了,不也见不着了?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这个可能,她忽然觉得心口好似被揪住了,只觉得手心都有些发凉。

    宋启山的声音,恰好传来。

    “人最怕的不是死,而是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

    “活的浑浑噩噩,死的糊里糊涂。”

    宋念云看着自己的父亲,听出了他意有所指,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么多年过去,她习惯了,他也习惯了。

    周围人,同样习惯了。

    宋启山没有再多言,转身进了屋。

    留下宋念云站在原地,宋承曦提着木枪走过来,看看屋里,又看看小姑。

    “姑姑,你怎么了?”

    宋念云看向一身练功劲衣的侄女,突然想起林雨之第一年回来的时候,林青川问他:“你的剑呢?”

    那个男人满脸窘迫:“饿急了,拿去换了饼吃。”

    宋念云忽然忍不住笑出声来,真是个傻子。

    宋承曦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姑姑,这是笑什么呢?

    她低头往自己身上看,哪里好笑了?

    屋子里,宋启山坐在书桌前。

    家里人都有感慨,他自然也有。

    许多事情,心中都有想法,也知道急不得。

    但真看着一个又一个故人离去,又怎能不急呢。

    缓缓呼入一口气,他闭上了眼睛。

    心神祖宅的主屋里,木质雕像已经完全转化为泥胎。

    无需再主动融合,睁开眼便是一体。

    今时今日的主屋,比起十年前,还要再大两倍。

    房梁木柱,粗的一个人都抱不过来。

    吉光消耗后留下的岁月纹路,密密麻麻,活似老农脸上的皱纹。

    沧桑气息,在主屋里弥漫。

    外面的祖宅,已经增加到了二十八间,还有一间新的,刚出现框架。

    门口的神树,有五米高,枝头挂着两颗早已成熟的嗣玉果。

    这些年来,田产和其它产业收获并不多,甚至比从前还要降了五六成,每年只能收获三十缕不到。

    但得益于宋家掌控四县,以及宋念守获得四县总制司丞的头衔。

    仅此,便得到吉光三百二十缕。

    听起来似乎很多,实则很少。

    主要还是因为天灾人祸,导致减产,人口流失。

    而且宋家也并非真正获得那些田产地产,只不过代管罢了,说白了,这是名气换来的。

    此外,训练近四千民兵,也得到了额外三百缕。

    四县平民百姓的拜访,给了将近二百缕。

    知府周廉安前些年来宋家拜访,给了八十缕。

    宋念丰两年前回来了一趟,给的最多,足足有一千一百缕!

    这是因为宋念丰除了晋升三品参将外,手里还有五座城池。

    不过城池有大有小,给的吉光数量自然也有区别。

    林林总总加一起,大概有两千三百缕。

    然而这几年为了保住粮产,加上家里人的赐福,每年就得消耗一百多缕。

    否则四千民兵,根本无法维持。

    九年时间,光这些便耗去一千五百缕。

    还有两颗预备的嗣玉果,也花去了二百缕。

    如今宋启山手里积攒的吉光,只剩下六百缕。

    天灾人祸的影响实在太大,但反过来说,若非乱世,宋念丰如何能掌控五座城池?

    宋家又如何能手握四县之地,从而有谋取秋谷城的底气呢。

    其中利弊,难以评断。

    换做盛世,吉光的获取说不定还只有固安村几百亩田产,以及宋念守的产业扩张。

    每年百八十缕吉光,就算不错了。

    没有耽搁时间,宋启山直接看向第三间祖宅中的宋念顺身影。

    这些年来,家人的修为都有不同幅度增长。

    宋启山的修为自然最高,达到了第十三境。

    劲气威猛,数十步外,便能将一块巨石打的粉碎!

    而且宋启山隐隐感觉到,十三境的劲气,与之前似乎有些不一样。

    不好用言语来形容,就像多了点什么东西,但不够清晰,感触不深。

    这个境界,已经和当初宋念顺说过的青灯上人一样。

    传闻青灯上人曾与仙人对招,胜负不知。

    宋念顺去了趟洞府,真相大白。

    十三境,远非仙人对手,青灯上人比不败狂刀死的还惨。

    宋念顺的修为也增加颇快,达到了十一境。

    虽说只比前些年提升了一个境界,却也非同小可。

    江湖上多少成名高手,想从第十境跨越到十一境,穷尽一生也未能达到。

    而宋念顺仅仅用了七年,便跨过去了,已是快的惊人。

    并未在宋念顺身影上多做停留,视线上移。

    灰色的愿景丝带,于半空飘荡。

    “祖宗助我补全双修仙法。”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17/111110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