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驱逐李家
完整的木质雕像,立在祖宅中,却没有半点生息。
反倒是宋启山自身,从之前的七成黑铁色,如今达到了十成。
更在大量吉光诞生中,出现了一丝黄铜色。
祖宅内的一切,变得更加清晰。
就连外界的呼喊,乃至画面,都映入眼帘。
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能力,最多只是听,不能看。
如今能看到,是否离让人进入祖宅也有机会了?
宋启山再看向宋念顺的木质雕像,眼眸之中,一抹青光闪过。
视野之中,雕像内出现了一颗小小的光点。
更有丝丝缕缕的无形之物,从外界飘进来,融入其中。
渐渐的,光点越来越大。
直到一个声音传入耳中。
“这是哪?”
宋启山瞳目骤然睁大,心中惊喜万分。
“念顺!”
木质雕像里,传出宋念顺疑惑的声音:“爹?”
宋启山哈哈大笑出声,此前他一直想着,祖宅中的身影究竟是何作用。
总不至于只是单纯为了看到家里有多少人,是生是死吧。
而且为何只有自己是雕像,其他人都是虚影。
现在才明白,心神中的祖宅,才是真正的祖祠。
宋氏子嗣死后,都可以通过吉光塑造雕像,于祖祠复生。
不过目前自身的雕像刚刚晋升到黄铜,并没有太多其它方面的能力。
复生,也仅仅只是在心神祖宅之内,且无法像自己一样与之融合,随意移动。
要做到这一点,得木质雕像升级才行。
宋启山心中畅快,大笑道:“念顺,你如今所见,便是咱们宋家最大的秘密!”
宋念顺确实在木质雕像中保留了魂魄,能够清楚看到周围的一切。
数百上千间房屋,山峰,流水,高大的神树。
十数颗嗣玉果,挂在枝头。
枝叶轻轻摇晃,发出空明道音。
只有筑基时才能听到的道音,在这里时时刻刻都有。
在宋启山的解释下,他终于明白自己曾经吃过的果子来自哪里。
为何闯荡江湖时,能有那么多奇遇。
所谓的祖宗显灵,根本就是老父亲在幕后出手。
宋念顺的声音,不禁带着些许幽怨:“爹,我们可被你瞒的好苦啊,真以为祖上有什么大人物,可以死后显灵呢。”
“臭小子,难道我就不算祖宗了吗。”宋启山笑骂道:“你如今魂魄归来,可有什么感触?”
宋念顺没有立刻回答,过了许久,才发出惊喜声音:“这里竟然能感知到烈阳之气!”
宋启山抬头看了眼高悬半空的那颗太阳,里面隐隐有活物存在,但是太过渺小。
但随即,宋启山便反应过来。
“你的意思是,在这里能修炼仙法?”宋启山问道。
“能!”宋念顺高兴道:“不仅能修炼,而且这里的烈阳之气比外面还要浓郁的多!同样的时间,速度最少能比外界快三倍以上!”
宋启山微微有些讶然,他没有学过仙法,只能感知到这里有灵气存在,却不知烈阳之气也有。
如今宋念顺喊出声来,宋启山陡然想到。
若天下万物皆有气,那灵气算不算其中一种?
自己体内的灵气没有特定属性,就像灵田和清泉,又或者陶罐中的玉露那般清澈。
倘若有一种仙法,能让自己吸收心神空间内的灵气,岂不是可以进步的更快,而不是单纯等着子嗣反哺?
宋念顺则有些疑惑:“爹,我现在到底算死了,还是活着?”
宋启山也不好说这是什么状态,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宋念顺应该算还活着。
但只活在心神祖宅中,不能离开。
外面的人听不到他的声音,也看不到他的样子。
但想想清泉都能被带出去,等宋念顺的雕像也和自己这般,一层层升上来,或许有机会出去也说不定。
想到这,宋启山不禁更加高兴。
“念顺,你且在此好好修炼,早日提升境界。如今尚不知你重回筑基,是否会对外界有影响,那枚金乌印记……”
“金乌印记已经给了承岳,自然就是他的了,大不了我自己再弄一块回来就是!”宋念顺的声音,依然自信满满。
能弄回来一块,就能弄回来第二块。
宋启山习惯性的点点头,道:“我先离开,若有事,可随时呼唤我。”
离开心神祖宅后,宋启山走出密室。
老宅已经被收拾的差不多了,正在准备重新翻盖。
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看到宋启山出现,立刻一窝蜂的跑来喊着:“宋太师,下官松风城同知……”
“老太师,下官想您想的好苦啊!”
“天佑我大周,宋太师仍然精神抖擞,仙风道骨,莫不是真要成仙了!”
宋启山对这些官员并不熟,他多年来深居简出,除了大周王朝换皇帝的时候会去露个面,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待在老宅。
官员们的殷勤,宋启山看在眼里。
虽然宋念顺的事情已经解决大半,但他并没有阻止官员来拜访的意思。
既然开了这个头,索性一直延续下去,让吉光增加的更多些。
现在手里可是一点存货也没有了,手头紧巴巴的,多不容易。
不过心情好,宋启山还是和这些官员挥挥手,远远打了声招呼。
谢玉婉拄着拐杖,在宋念云搀扶下走过来,眼眶发红道:“念顺故去,你怎还能笑的出来,太狠心了!”
之前宋启山看到她满头白发,还心里难受。
想着若有一天和老妻再也见不着,该是多痛苦的事情。
可如今有了宋念顺的例子,宋启山心中豁然开朗。
他笑哈哈的搂住谢玉婉,在其额头上重重亲了一口,又抬手搓着谢玉婉堆满皱纹的脸蛋:“我有什么狠心的,等以后你死了,自然会明白。”
谢玉婉被亲的老脸通红,听到宋启山这番话,更是目瞪口呆。
等死了自然会明白?
什么屁话!
连宋念云都忍不住道:“爹,您胡说什么呢,娘还能再活百八十年!”
宋启山不以为意,笑呵呵的道:“好好好,再活百八十年。”
虽然心神祖宅中能够重聚,但是需要消耗大量吉光。
所以晚点死,总归是好的。
那些拜访的官员,远远看到这一幕,都不禁在心里暗叹。
不愧是把持朝政多年的老太师,快二百岁的人了,还能如此奔放。
随后,宋念云把这些日子统计的损失说了遍。
宋家子弟,因挡雷伤亡过半。
马家,许家前来助力的精锐子弟,伤亡甚至要超过宋家的比例。
目前已经完成统计,资源也在发放中。
“因为爹您说以突破修为为主,所以眼下更多是偏向即将突破的人。”
“马家和许家出力很大,我让拓儿他们先给了一部分,并承诺等缓过这段时间,再做补充。”
“倒是李家,浑水摸鱼,事后还因资源的事情心生不满。虽说都是曾经固安村的一员,但到了如今还不识时务,我已和阿守商量,再减他们七成!”
“倘若还不知悔改,便逐出宋家庄,任其自生自灭!”
宋念云这段时间把所有事情都安排的妥当,即便是宋念守也挑不出什么问题。
有她坐镇,老宅才能井井有条的做善后工作。
宋启山道:“这些事你做的没错,继续就是。至于李家,莫要再等了,直接逐出去!”
宋启山目光无比犀利,虽然宋念顺没事了,但宋家,马家,许家的损失,是实打实的。
可谓伤筋动骨,大伤元气。
如此紧要关头,李家都不能提供什么帮助。
真要等宋家大祸临头,他们不反水才是怪事。
宋启山活了近二百年,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没经历过?
像李家这样的,日后必叛!
与其等他们叛了才做严惩,还不如现在就划清界限。
若有一日李家真做了什么对不起宋家的事,痛下杀手也无需怜悯。
宋念云并不意外宋启山会狠下心把李家驱逐出去,事实上家里很多人早就有这样的想法。
只是觉得老祖宗重情义,而李家当年又是固安村一员。
这么多年情分,不好把事做的太过火。
如今宋启山亲自开口,那还有什么好想的。
宋念云应声道:“我这便带人去把他们赶走。”
宋启山沉声道:“该是他们的,让他们带走。不该是他们的,一粒米都不准他们多拿!”
宋念云点头,这事她心里有分寸。
随后,她喊了一些伤势不重,已经恢复七七八八的宋家子弟,朝李家行去。
她这边刚走,宋承岳便过来了。
“爷爷!”宋承岳神情沉重。
原本高大如山的身形,这些日子瘦了一大圈。
宋启山看着他,问道:“金乌印记如何了?”
“已融入自身,现在除了烈阳之气尚未凝聚完全,其它已经与筑基无异。”宋承岳道。
有了金乌印记,他凝聚烈阳之气的速度比从前快了一倍有余。
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三十年,便能达到练气九重。
但宋承岳并没觉得高兴,因为这是他二伯以性命换来的好处。
宋启山见他神情,便知心里在想什么。
抬手拍了拍宋承岳的肩膀,道:“无需多虑,印记传承给了你,便要多多努力,莫要辜负家里的期望。倘若有一日需要你把印记传承给下一个人……”
话音未落,宋承岳已然毫不迟疑的开口道:“必和二伯一样,万死不辞!”
宋启山自然相信他能做到,至于宋念顺的事情,并不适合跟家里人说清楚。
反正等死后,该见面总会见面的,有些秘密,还是不要随便透露的好。
不过这也让宋启山有了另一个想法,既然家人能依靠吉光重获新生。
那这些道图碎片,倘若占据了重要位置,却错过争夺真君之位的时间,岂不是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样一来,便可省去子嗣许多时间。
但想想自家都能搞出来这种传承法门,世外仙宗肯定也有吧。
人家传承不知道多少年了,怎可能比不过自家。
宋启山微微摇头,罢了,暂时不去想这些。
如今最急着做的,是善后,是梳理。
与此同时,李家老宅里,屋里坐着的几个老一辈,都埋怨个不停。
“宋家偏袒的未免太明显了,我们又不是没去人,不过是少死了几个,便少了这么多好处?”
“依我看,就算去再多也白搭,人家眼里根本没咱们。”
“话说回来,马家和许家,是不是私底下给宋家主事的几个塞银子了?”
他们心里气愤,没做事归没做事,终究去了人,你宋家凭啥什么都不给。
一点好处不给的话,以后还怎么让人去帮忙!
他们可不管和马家许家相比,自己的行为有多可恶。
反正去了就是去了,没去就是没去,终究是宋家不讲道理。
这些人的脑子里,已经形成固有的观念。
宋家过于偏袒其他人,对李家处处打压。
或是因为固安村时代,李家是村里第一大地主,所以宋家起势后,才如此压制李家!
就在一堆人抱怨没好处的事以后少做时,宋念云的声音,如呼啸的狂风卷进来。
“宋家庄众人听令,即日起,李家逐出!三日内,离开宋家庄五百里范围,凡宋家三年内相赠,尽数返还,不得带走!”
李家众人听的惊诧不已,连忙从屋里跑出去,只见宋念云立于宅院屋顶,下方是众多虎视眈眈的宋家子弟。
李家家主李明光顿时大惊失色,跑过去拱手仰头道:“三太姑奶奶,不知何时如此大发雷霆,实在令明光惶恐。”
他的态度恭敬,又带着委屈和不安,好似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
宋念云看的神情更冷,道:“宋家危难,李家却袖手旁观,没资格继续留在宋家庄。”
李明光更加委屈,忍不住辩解道:“三太姑奶奶这话实在是冤枉死我们了,家中也派了人去,不过运气好些,并未有太大伤亡。总不能说,谁家死的人多,谁功劳就大。”
“若真是如此,我李家早就倾巢而出,哪怕都死在宋家老宅,也绝不皱半下眉头!”
如此言语,堪称无耻至极。
李家也就派了两个武道第十境,再往上的高手一个都没去。
即便如此,去的人也是偷奸耍滑,否则怎会伤亡如此小。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17/1111098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