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接旨
蒲津渡
河西县城终于还是落入了许安手中,此时许安正率领大军进入县城。
而攻破河西县城也非常具有戏剧性,本来许安还在等待步兵前来支援,结果当天夜里,河西县县尉派人暗中出城联络,说是愿意献城投降。
原因也很简单,这县尉知道县城肯定守不住,要是继续顽抗,一旦城池被破,别人可能没事,但他这个负责领兵之人肯定逃不掉。
既然如此,他果断撇开其他人单干,迎王师入城。
等到城内县令等人知道此事,大军已经进城。
木已成舟,知道无力回天便直接带着人降了。
但对于这些已经降晋,之前还准备继续抗拒王师不愿归降的贰臣,许安根本不愿意理会,直接叫人拉出去砍了,随后直接指定那名县尉临时担任县令一职。
而进城之后,许安第一件事就是清点钱粮,并且收编县内乡勇,并征召民夫扩军,为接下来的战争做着准备。
如今关中之地除了同州已经公开投靠石敬瑭之外,其他藩镇如今也是人心浮动,许多人都在唐晋之间摇摆,而随着唐廷越加势弱,偏向降晋之人如今越来越多。
如果朝廷必须早日攻克同州以震慑关中人心,同为时下一步收复全关中做准备。
随着相里金、许安紧锣密鼓的两线筹措,越来越多的兵马进入关中之地,与此同时关中一众藩镇也从各种渠道逐渐弄明白了情况。
不过无论诸多藩镇此时心里真实想法为何,但除了已经明确表态的同州以及已经处于风口浪尖的华州以外,其他人都没有想当出头鸟的想法,都在观望着局势的发展,同时不断向各地派出信使试探着其他人的想法。
……
后唐承唐制,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祖父李国昌,因功被唐懿宗赐姓李,并编入宗室族谱,隶属郑王一系。
因此后唐皇室虽与李唐皇族无血缘关系,但却是正儿八经的李唐宗室。
其后,唐昭宗李晔更是封李存勖之父李克用为晋王,赋予这一系“宗室藩王”的名义。
李唐亡国之后李存勖再建后唐,不但沿用大唐国号,更是奉唐朝宗庙。
而唐朝实行两京制,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都。
但在法理上长安地位要高于洛阳,为唐朝唯一法定都城,洛阳仅是陪都。
后唐建国之后虽然定都洛阳,皇帝以及文武百官皆在洛阳,洛阳成了实际上的京城,但名义上,仍然承唐制尊奉长安为首都。
李从珂继位之后,长安留守由其子雍王李重美遥领,如今长安的实权则落在京兆尹李敬周以及西京副留守刘遂清手上。
而在朝廷大军攻下潼关的第八日,长安城外来了一支队伍,为首之人自称是礼部尚书王权,奉大唐监国之命前来宣旨。
守城军官不敢怠慢,分别派人前去通知刘遂清和李敬周。
刘遂清和李敬周在得知朝廷来使之后,都不约而同的批示迎接使者入城,在这一点上两人意见非常一致。
不过两人都默契的没有直接去见王权,而是私下派人联络探听对方的态度。
半个时辰之后,长安醉仙居酒楼之外,刘遂清和李敬周的车驾先后到来。
京兆尹是从三品,西京副留守是从四品,论官职该以李敬周为尊。
但西京留守代表中央,名义上是皇帝在长安的代理人,如今留守不在,副留守代行部分留守职权,论权力还要在京兆尹之上。
另外,刘遂清作为副留守拥有统领洛阳驻兵之权,手握上万大军。
不过李敬周同样可以以京兆府的名义调动长安各县的团练兵马以及乡勇,所以平日里,两人见面还是比较客气的。
但如今涉及到各自的利益,两人此刻对坐在酒楼的雅间之内,眼神深处都闪过一丝警惕。
在出言试探被却打了一番太极之后,刘遂清干脆单刀直入问道“李公,如今洛阳沦陷,先帝蒙难,赵国公主重立朝廷,摄政监国。
如今新朝遣使而来,你看这监国令旨我们是接还是不接?”
李敬周眼神闪动许久,终于开口道“先帝既已蒙难,公主殿下携先帝子嗣东来,我等身为唐臣,于情于理自当尊奉,谁又能挑出什么错来。”
刘遂清神情微微一动,随即道“如今同州反叛,华州不轨之心蠢蠢欲动,怕是朝廷会下旨让我们出兵平叛。”
李敬周淡淡道“逆贼猖獗,我等助朝廷平叛乃是应有之义,等备齐粮草兵械,即可出兵。”
刘遂清眼神当即亮了起来,哈哈大笑道“既如此,那你我明日就奉香案,请钦差宣读监国令旨。”
“可。”
随着李敬周点头,两人终于在此事之上达成了一致。
临走之际,刘遂清突然回头望向李敬周道“本官听闻,这几日各县乡勇突然被召集,出兵在即,还望李公能够多加整训,免的出了什么岔子。”
李敬周不置可否的答道“如今兵灾连年,本官只不过预做防备而已,而且洛阳镇守兵马这几日也不是被全部召回了吗。”
刘遂清再次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确实应该做好防备,还是李公考虑周到,那李公,下官就先告辞了。”
送走了刘遂清,李敬周也转身打道回府。
马车内,李府管家开口问道“老爷,这刘遂清到底什么意思。”
李敬周冷笑一声道“无非是左右摇摆两面奉迎而已。
继续尊奉大唐对他来说好处无疑最大,但又担心风险,想要继续等等看。”
第二日一早,李敬周和刘遂清便率领长安留守文武前往驿站奉迎监国令旨。
因为唐末战乱,长安宫殿遭到毁灭性破坏,尤其是朱温入长安之后,更是下令“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然后将所得木料顺渭水、黄河全部运至洛阳,如今长安只剩下宫殿遗址。
没办法,王权只好前往京兆府府衙宣读令旨。
“监国公主诏曰:
国祚中微,胡尘暗日。先君殉社稷于洛阳,九庙飘摇,生民涂炭。孤以弱质,承先君遗命,暂摄国政。
……
孤虽女子,不敢忘先君之志;尔等皆股肱,当共体时艰。若有能竭力奉公、守土有功者,待社稷粗安,必加官晋爵,荫及子孙;若有畏缩推诿、贻误军机者,虽亲必诛,毋谓言之不预也!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00/233396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