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宽严相济
同州刺史被选中的是一位从洛阳跟随而来的老官员,原职是太常少卿(正四品上)。
虽然品阶看起来只提了一级,但太常少卿的职责是主管礼乐祭祀,而此时却是掌一州之大权,实权简直是天差地别。
而这位老官员也非常有自知之明,基本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完全就是混吃等死等退休,万万没想到,李幼澄选中了他,喜的这老头谢恩之时身体直哆嗦。
不过与此同时考虑到这老头年纪大了精力也不济,还时常生病,便体贴的给他配了一名年轻力壮的别驾。
别驾是刺史属官,州府二把手,只有上州和部分重要的中州配备此职务,而同州属于上州,同州别驾的级别从四品下。
而担任此职的是则是枢密承旨陈康年。
老官僚们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摆明了是给这姓陈的铺路呢。
同州刺史是从三品,枢密承旨是正六品上,这么大跨度的升迁怕是不少老资历官员会不服。
但要是从正六品上升从四品下就不是那么过分了,毕竟如今特殊情况,连从八品下升正四品上的都有。
所以干脆拿个老头占位置,实际上同州事务大部分都会由这位别驾负责,等过个两年老头乞骸骨再将他扶正。
杨彬是李幼澄亲信将领,而陈康年的底细众人也知道,他和户部主事李文宪两人是被许安带进队伍的。
所以这两个人基本上被贴上了许派的标签,而许安是李幼澄亲信,也就是说同州的军政大权全部落在李幼澄的亲信手上。
众人的目光不经都看向了前排的相里金,如果说在场有人有能力反对这个任命也就只有他了。
但相里金此刻却是老神在在,眼观鼻鼻观心似乎对此完全不关心。
见相里金不出头,其他另有想法之人也只好缄默不言。
而接下来任命,华州的防御使给了蔡元,至于刺史则给了原华州别驾姜明,用以安抚华州的本地派。
因为幕府权力的挤压,姜明虽然贵为从四品下的别驾,但平日里只负责关于礼仪、仓储等琐碎事务,完全处于华州权力的边缘。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华州战守不定之时他一直坚定主张归顺朝廷,为此差点被下了狱,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被李幼澄选中。
另外商州原本是归镇国节度府管辖,商州地处要道,控扼商洛道,镇守南武关,所以商州也设有防御使,只不过之前这防御使一职一直是镇国节度使兼任。
而如今商州直辖,商州刺史侯益主动率全州归顺朝廷,他的此时之位自然不会去动,不过防御使之职却不可能让侯益兼任,最终给了相里金的长子相里彦超。
相里金总共有五子,除了小儿子因为年龄小还带在身边以外,其他四子都在外出仕。
而相里金在决定起兵迎驾之后第一时间就派人通知了几个儿子,几个儿子自然不是傻瓜,得到消息后都连夜弃职逃亡关中。
不过这个大儿子不同,他曾任建雄节度使张敬达牙军的都知兵马使,跟随张敬达起兵讨伐过石敬瑭。
没想到被石敬瑭联合契丹杀的大败,最终张敬达死战不降被副将杨光远兵变斩杀,随后杨光远率军降了石敬瑭。
而相里彦超作为张敬达的亲信将领没有跟随杨光远投降,而是带着一部分人私下跑到了陕州投靠自己父亲。
有这么一层履历在,自然让李幼澄对相里彦超的观感颇好,再加上为了进一步拉拢相里金,此时起复直接授予了防御使一职?
同样的,相里彦超的散官也被提到了从三品的归德将军。
相里金对这个结果显然非常满意,自己这一派一次拿下两个防御使,其中一个还是自己儿子,简直收获满满。
尤其是他已经七十多了,虽然身体还硬朗,但也知道干不了多少年了,如今儿子成了防御使,自己再扶一程,就算自己退了,儿子也有能力扛起家族重担。
因此对于李幼澄的示好他也投桃报李,对于同州的人事上的任命完全没有插手,让同州成了李幼澄的自留地。
接下来就是长长一串此次战功的封赏,只要上了报功名单的基本都升了官,哪怕实职不变,也会给加衔,皆大欢喜。
随着大朝会结束,潼关城内,新官上任,许安在一栋临时充当侍卫司衙署的宅院内召开他的第一次侍卫司会议。
许安坐在大厅主位,李幼澄对他非常信任,没有在侍卫司给他配备副手,让他可以大权独揽。
此时他两边坐着的分别是郑冲和程横。
宋审虔还是同意了李幼澄的提议,让程横调任步军司当都指挥使。
而郑冲则在许安的举荐下凭借此次军功成为了马军司的一把手。
“恭贺都使统领侍卫司,以后有都使掌控侍卫司,侍卫司必然是蒸蒸日上。”郑冲满脸笑容的恭维。
短短几个月,他就从一个营指挥使成为了如今的马军司一把手,完全是因为许安,因此他心里对许安的感激自不用多说。
许安则是含笑点了点头,看向侍卫司一众将领道“今日召集大家也没什么事,就是和大家都认识一下,顺便说一下侍卫司新的规矩。”
在许安的示意下,新的亲兵营指挥使萧巡开始宣读军纪。
至于郭威,已经升任了同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所以并没有来。
军纪严明是许安治军的第一原则,如今成了侍卫司一把手,自然要把军纪要求扩散到整个侍卫司。
最主要几点就是不准劫掠百姓,要令行禁止,杀人者死等。
很快,在宣布完军纪之后,郑冲第一个表示坚决拥护,严格遵守。
其他马军司的将领也没有多少抵触,毕竟之前许安任马军司一把手的时候就已经这么干了。
至于步军司诸将,自然也不敢和许安这位顶头上司对着干,否则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到自己头上可不是好玩的。
唯有程横,眼神之中闪过一丝不屑之色,不过也没有傻到直接和许安硬顶。
当然许治军得宽严相济,如果只有严没有宽,迟早得崩断绳子。
许安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随即起身道“我知道,诸位可能对此不太习惯,不过我想说,一支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军纪,做不到令行禁止,那他永远成不了强军。
而且我们侍卫司乃天子亲军,代表着皇室还有天子的脸面,自然更不能与那些地方军队一样不堪,我们要有自己的骄傲。”
“都使,有时候也不是将士们想劫掠百姓,但将士们也要养家啊。”这时候,一名步军司将领小声嘀咕道。
许安看向那名将领,微微一笑道“你说的没错,当兵吃饷,养家糊口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我记得现在禁军响银,普通士兵每月可得粟米三石,还有月料五十文钱,春秋两季各发绢两匹,布一匹。
而基层将校则是每月粟米五石,月料钱百文,春秋两季各发绢五匹,另外还有机会得到职田赏赐。战时翻倍,可是?”
“都使说的没错,可是自石敬瑭叛变以来,朝廷的饷银就一直断断续续的。”那名将领回答道。
“好,那我今日宣布,从今日起,凡我侍卫司将士,所有响银包括实物全部提高三成发放,另外,待入长安之后,我会向殿下请旨,只要在军中服役,若是受伤退役朝廷会发伤者五十亩永业田,战死者家属可分田百亩。”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00/233395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