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扶唐 > 第一百零五章 处罚

第一百零五章 处罚


李幼澄扫视一眼厅内的文武,心知肚明这些人在等待什么,也没有故弄玄虚,对着一旁的秦继旻使了个眼色,秦继旻当即上前打开一道文书开始宣读令旨。

“敕令:

孤以宗社寄重,暂总庶政,惟以明刑弼教为要,以肃正朝纲为急。

迩者工部尚书崔居俭,受国厚禄,当思恪恭职守,辅翼王室。然其心术险诈,罔顾君恩,干犯刑宪胆大包天。竟敢私调部役甲士,违《擅兴律》"擅发兵马"之条,越权妄为;又造作妖言,蛊惑人心,犯《贼盗律》“造妖书妖言”之重罪;更甚者,强闯行宫,言语悖逆,藐视朝仪,大不敬之罪昭然若揭。三罪并发,情无可原,罪无可逭。着即革去崔居俭工部尚书及所有官爵,押入天牢,听候三法司会审,依法治罪,决不宽贷。

枢密副使宋审虔同涉擅发兵、妖言惑众、大不敬之案,然察其情由,实系为人所欺,误入歧途,非其本志。孤念其素日忠勤,历随先帝征讨,累有救驾之功,事发后能幡然悔悟,据实陈罪,其心本在护主,忠忱可悯。今特降恩旨:着保留枢密副使差遣,以全其效命之路;其原任职官着降为兵部尚书,以肃名分;然失察之过难辞,仍着削去其余俸禄、勋阶品级及一应额外恩遇,以示惩戒。望其痛改前非,戴罪图功,日后竭诚尽忠,毋负孤宥过之仁。

国子祭酒……

夫赏罚者,国之大典。崔居俭主谋作恶,必严惩以儆凶顽;宋审虔及诸从犯胁从有悔,宜宽宥以励忠节。尔内外文武臣工,当以此为鉴:凡恪尽职守、忠心事主者,孤必加恩封赏;若敢以身试法、悖逆不忠者,无论官爵高低,孤必依律严惩,绝不姑息!

钦此。”

旨意很长,所有参与昨日之事的官员全部被包含其中,做了处罚。

不过除了崔居俭被下狱问罪以外,就只有昨夜秦继旻抓的几个嘴硬分子受到了实质的处罚,其他人基本都只是被降职削禄。

毕竟连宋审虔这个第一从犯都还保留了官职,只要认罪态度好,自然也不好对其他人太过苛刻。

“臣领旨谢恩。”

随着旨意宣读完毕,宋审虔第一个起身跪倒,眼神中带着激动、悔意以及许多其他情绪,其他人也随即跟上谢恩。

宋审虔很是激动,昨天他想了一夜,不知道李幼澄会怎么处理他,但在他看来,这次捅出这么大的篓子,至少也是个削职为民的下场,但没想到李幼澄竟然选择硬保他,大出意外的同时心里也是感动。

而其他涉及此事的官员也是个个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降个职削点俸禄降点待遇算什么,这可比他们预想中的结果好上太多太多了,完全可以接受,完全可以接受。

至于被当作替罪羊,抗下所有罪责的崔居俭,哪怕平时与他再交好的官员现在也只想表示不熟,死道友不死贫道,朝堂上没有任何一人出言为他求情,这也基本宣判了崔居俭的结局。

再说了,豪赌失败就得承担失败的后果,毕竟成功了你也是吃大头,这没什么不公平的,大部分人如是想着。

而在这道旨意中还涉及了很多人的官职调动,其中比较几个引人注目,步军司都指挥使程横调任成为皇城使,马军司都虞侯陈开则被调任京兆府都巡检。

皇城使掌管皇城司,负责皇城安全,虽然品级上与步军司都指挥使差不了多少,但实权方面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属于给高级将官的养老职务。

至于京兆府都巡检,虽然仍掌有一名兵权,但却直接让陈开从禁军精锐统兵官沦为地方杂兵,实际权势地位也不知和原来差了多少。

另外,还有铁林都的都指挥使被调任为长安都巡检,其他几个营指挥使也全部被调出了侍卫亲军,不是沦为后勤就是去了地方任职。

这几乎是把宋审虔在侍卫司中的亲信一扫而空,只要许安再花时间整顿一番,基本上就可以扫清宋审虔在侍卫司内的影响力。

所有人都能看出,虽然监国放了宋审虔一马,但却因昨日之事对他手中的兵权起了忌惮,这显然是在对其削权打压。

不过宋审虔的目光却是微微闪烁,李幼澄这么做表面上看确实是为了削他军权,事实上也的确是,但是仔细一琢磨,他却从里面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他的这些亲信部下虽然都被踢出了侍卫司,但却并非一撸到底,不但品级没怎么变,而且也都不是虚职。

而且这些亲信部下调任的职务大部分都是在长安城中,最远也是在京兆府内。

虽然从禁军变成了地方杂兵,但只要能掌控长安以及京兆府,这些还都是能够握有兵权的实权职务,只不过不如在禁军之中而已。

如果监国真的忌惮其军权,为什么不直接把他这些亲信手下全部调到与统兵权无关的后勤或者文职上去呢。

换个思路想,他的这些亲信的职务大部分都要实控了长安甚至京兆府才能获取实权。

但如今京兆府和长安的大权却在刘遂清和李敬周之手,那他想要让这些亲信下属得到实权,就必须去和刘遂清还有李敬周争权,宋审虔不经若有所思。

正当宋审虔盘算着进入长安之后该怎么夺权之时,朝堂之中却起了一些风波。

主要是有一部分大臣,对于李幼澄这种把政变之事轻轻举起又轻轻放下的行为感到不满。

这些人都是由那些昨天没有参与政变的大臣组成,虽然他们没有参与政变未必是因为忠心,但是不妨碍他们此刻化身忠臣对这些政变的奸臣佞臣穷追猛打。

此时已经有几名大臣出列上奏,对这个结果表示不满意,要求重惩宋审虔等人。

这些个个言辞激烈,慷慨激昂,仿若商之比干,汉之诸葛。

但李幼澄却不经微微皱眉,她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平息风波,降低影响。

但如今在这几个人的带领下,有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蠢蠢欲动,毕竟这种刷名望立人设的机会,又没有多大风险,为什么不干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00/233395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