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刷好感
在李幼澄要重建的内庭四个机构之中,武德司和内库一直都是皇帝一言而决,收归内庭不需要专门下旨,需要讨论的只是宣徽院和飞龙院这两个已经实际被外朝掌控的机构。
不过好在如今一切百废待兴,什么都得从头再来,不会受到原有利益集团的抵触,这次又碰巧遇到这个机会,李幼澄果断提了出来。
“什么?”
令旨刚宣读到一半群臣几乎就要炸了,如果不是顾忌着朝会礼仪怕是已经有人跳脚反对了。
文臣武将与宦官集团斗了这么多年,在本朝好不容易彻底把宦官势力踩在脚下,如今监国竟然要重新起用宦官,这怎么可以,是可忍孰不可忍。
好不容易挨到秦继旻宣完旨,立马就有一身穿绯袍的官员跳出来反对道“殿下不可,二院由外朝兼领乃旧制,非一日之规,此“内外相维”之祖制也,以防前唐内庭专断之弊,前唐旧事就在眼前,今一旦收归内庭,外朝不与,恐旧规尽废,制衡无凭。愿殿下三思祖制之重,暂留外朝协理之权。”
这名官员话音刚落,还不待李幼澄反驳,就又有一名官员跳了出来,伏地顿首道“殿下强收二院入内庭,罢外朝之权,臣闻之胆寒!昔唐之衰亡,始于宦官掌禁军、干机务,终致“废立由己、国命旁落”,宦官之祸殷鉴不远!今内庭骤掌宣徽祭祀、飞龙武备,官属自任、财用自支,外朝不得置喙。内庭必渐成私府,亲信窃据要津,他日谁能制之?恐重蹈唐室覆辙,国祚危如累卵!殿下暂摄国政,当防专权之萌,岂容内庭独揽大权?还望殿下速罢此令,还外朝之职,使纲常复正!”
……
随着一名又一名官员出列反对,而且品级都不低,言辞也是一个比一个激烈,仿佛李幼澄要是不撤回此令,大唐就立马要亡国了,其中就有礼部侍郎徐朗。
这让李幼澄不经一阵皱眉,她还是小看了重建内庭的阻力,这还是在相关利益集团不存,百官不全,并且还有一半不敢吱声的情况下,若是正常情况,不知道阻力会大成什么样。
不过这也更坚定了李幼澄今日强推此事的决心,要是今日都无法成功那日后就更没机会。
李幼澄再次向许安使了个眼色,许安当即会意,再次出列奏道“祖制本为治国之器,并非为桎梏之锁。唐室衰微之际,外朝权臣专擅,宣徽、飞龙之权久为藩镇觊觎,“内外相维”早已名存实亡。今监国收权,实为重塑纲纪,恢复祖制本意,非为破坏制衡,此乃时势使然。若固守虚文,反使政令壅滞,何谈中兴大业。”
许安一通大道理,不管他反驳的话语能不能说服群臣,但他此时站出来就是一个态度。
以许安如今武将之首的地位,在朝政之中的影响力极大,武将这边立马就有数人站出来声援,别管说的有没有道理,至少声势起来了。
一些本来想跟着反对的朝臣见到这一幕,察觉风向不对,一下子犹疑起来,将准备迈出脚步收回打算再观望观望。
就在此时,枢密副使宋审虔站了出来,朗声道“监国收宣徽、飞龙二院归内庭,此乃厘正体制、巩固纲纪之良策,臣赞同。”
宋审虔的突然表态再次出乎了群臣的意料,让朝堂的局势开始向李幼澄倾斜。
而其他昨天参与“政变”一事的大臣见状也不经心中一动,这是个机会啊。
别看李幼澄今天对他们的处理都极为轻微,但只要参与了政变肯定就在李幼澄那里挂了号,李幼澄心里对他们观感必然极为不好,以后想要提拔升迁什么的必然是难上加难,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所以必须做点能让李幼澄对他们改观的事,这个时候不抓紧机会好好表现,刷刷好感度,是等着以后被秋后算账吗。
有了宋审虔的带头,很快又“刷刷刷”站出来十几名大臣就对着李幼澄一顿夸,直言这个政策好,政策妙,政策呱呱叫。
至于这事可能会损坏外朝的集体利益,不好意思,顾不得了,集体利益哪有他们的个人利益重要。
此时,赞同将二院收回内庭的臣子越来越多,渐渐压过了反对派。
李幼澄见状嘴角弧度不经微微翘起,她的目光随即看向站在百官最前列的张延朗。
按照朝廷的制度,刚刚秦继旻宣布的旨意都只能算是草拟,还不是正式的旨意,而正式的令旨需要经过枢密院或者政事堂的审议以及附署,再呈交给她加盖监国印信下发,才算是正式生效。
当然,如果皇权强势,也可以跳过审议环节直接发布,但现在的李幼澄显然还做不到这点,需要通过程序的合法性来增加令旨的权威性。
而将宣徽、飞龙二院收归内庭明显属于政事堂的管辖范围,而作为如今唯一在朝的宰相,那么张延朗的态度就至关重要。
张延朗不经暗暗苦笑一声,他内心毫无疑问是不同意的,但他此时更不愿意与监国闹翻。
他很清楚,在当今的时局之下,他这个宰相的权力其实非常有限,毕竟朝廷现在还处于流浪当中,他还没来得及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就像昨天,几个大头兵就能把他拦在街道上哪里都去不得,而他却没有一点反制的办法。如果现在失去了监国的支持,那他这个宰相估计也差不多当到头了。
所以他刚才一直没有说话,那些官员反对他也没有阻止,若是这些人能让监国打消主意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直到他看到许安表态。
许安上朝时一般不参与任何政务的讨论,而他一旦就某件事进行表态基本都是得到了监国授意,监国让他出来撑场子,从而对某件事进行推动,而今天照样是如此。
监国如今就看着,显然是在等他表态,他要他主动站出来,估计监国就得点名了。避是避不过了,权衡思量片刻,张延朗还是出列道“令旨所定,实合时势之需,臣附议。
愿殿下早降成命,使二院职掌归一、号令画一,早定国本。”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00/233395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