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宣读遗诏
“王上,没什么情况吧。”王驾之内,柳河坐在一旁扶住李从曮问道。
因为担心发生意外,他在马车坐着一直等到现在。
李从曮则是毫不在意说道“能有什么事,那小丫头片子难不成还敢对我动手不成,李继颙统领我凤翔三万精锐就在城外,就算她得了失心疯那些臣子也会拼命拦住她的。”
“话虽如此,但还是小心无大错。”柳河说道,随即他便问起了刚才接风宴上的情况。
李从曮在大概讲了一遍之后,脸上随即露出几分饶有兴趣的神色“有点奇怪,本以为今天本王狠狠摆了那丫头一道,那丫头宴会上即便不当场发作也不会给本王好脸色,没想到她的反应会是如此平静,年纪轻轻城府倒是不浅。”
但柳河却是没有那么乐观“王上,你说有没有可能是朝廷有了应对我们的办法,因此她才如此轻松。”
“可能吗?反正本王想不到她能有什么翻盘的办法。除非她想和本王打擂台,强拥那四岁小童为帝。”李从曮眼神微眯的说道。
柳河摇了摇头道“应该不会,如今大唐风雨飘摇,皇帝年龄肯定越大越好,我想这位监国公主应该不至于做出这种双输之事吧。
而且今天我去见了李敬周,他和我透露,说先帝遗诏上指定的继承人就是三皇子。”
“屁的遗诏,伪造的而已。”李从曮一眼就看穿了李幼澄的把戏。
“确实如此,不过即便大家都知道这遗诏是假的也没办法证伪。”柳河点了点头道。
李从曮不经轻哼了一声“不过她既然已经把遗诏内容透露了出来,她再想修改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了,这孤就放心了。”
柳河再次点了点头,他也确实想不到李幼澄还有什么能够翻盘的办法。
随即他有些好奇的看向李从曮问道“王上,您为什么选择拥立三皇子而不是皇孙呢,对您来说,皇帝年纪不是越小越好控制吗。”
李从曮不经微微有些得意的笑道“你说的没错,皇帝确实年纪越小越好控制,但前提是李幼澄不存在。
如今有我们这位监国公主代行君权,皇帝年岁大小对本王而言有什么区别吗,上面总归是坐着一个人。”
柳河不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而李从曮则捋了捋胡须继续说道“而本王拥立三皇子原因有二,其一,三皇子年龄更大,拥立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其二,皇帝年龄越小越好控制,但反过来说就是年龄越大越不好控制,但如今需要控制皇帝的却不是本王,而是那位监国公主。”
“原来如此,王上果然高瞻远瞩。”被李从曮这么一点,柳河顿时通透了起来。
“如果王上在朝廷上能够击败那位监国公主,那一切自然不用多说。
如果无法击败,那这位皇帝陛下或许能够成为王上您击败李幼澄的一把尖刀。”
“哈哈哈哈,说的不错。”李从曮不经哈哈大笑“只要那三皇子不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随着年龄增长必然会有掌权的想法,一旦到了能够亲政的时候,如果她李幼澄乖乖交权,到时区区一个小皇帝还不是随手拿捏。
如果她不交,不用我们出手,两人之间必起矛盾,只要我们再稍稍挑拨,拉一拉偏架,他们自己就能斗起来,到时就是本王夺权的最好时机。”
“王上英明。”柳河不经夸赞了一句,这确实是他没想到的。
此时马车缓缓行驶,很快进入了李从曮居住的驿馆。
……
次日一早,京兆府衙之外,百官列队神色肃穆的进入朝堂。
李从曮以王爵之身位列百官之首。
不过他带来的那些凤翔镇官员,虽然都已经内定为朝廷官员,但毕竟还没有册封所以不能一起前来上朝。
唯有王府长史柳河和节度副使安全之凭着自身的品级能勉强位列朝班之上。
“监国驾到。”
随着宦官的高声呼喊,李幼澄一身监国朝服,玄衣纁裳,绯色蔽膝,头戴冠冕,脚穿青舄,如往常一样缓步走到了朝堂之上。
不过这一次她的身边除了随侍的宦官以外还多了一个不足十岁,让百官既脸熟又陌生的孩童。
脸熟是因为但凡见过这个孩童之人都会尽量把他的容貌记在心里,陌生是因为即便是宰辅重臣也只见过他两三次。
但这位孩童将很可能成为未来大唐朝廷至高无上的存在,
所有文武官员包括李从曮都不经有意无意的打量起这个孩童的一举一动。
随着李幼澄升座,百官随即对其行礼。
礼毕之后,李幼澄没有如同往常一样与群臣进行召对,而是看向身旁那名孩童道“重瑞,见过一下百官。”
皇子李重瑞虽然年仅八岁,但此刻却是神情庄重,一丝不苟的对着群臣行了一个揖礼“李重瑞见过诸位大人。”
“臣等拜见三皇子殿下。”百官随即对李重瑞还礼,包括李从曮。
皇子乃是皇族核心成员,皇帝直系子嗣,宗法制以血缘定身份,即便皇子未封王但礼制等级也要高于血缘疏远的亲王,因此李从曮即便贵为郡王也得以臣下礼相见。
见完礼,李幼澄这才缓缓开口道“先帝殉社稷,国无君主,宗庙危殆、兆民惶惶,国祚存续系于一线,值此乱世,需明正继统之序、固朝野之心。
今日孤召集群卿议事,核心惟一事,循社稷安稳之需,择定新君人选。
来人,恭请先帝遗诏。”
说罢李幼澄便从宝座之上起身。
此时秦继旻捧着一卷帛书从侧门缓缓走出,百官纷纷免冠叩首,齐声道“臣等恭迎先帝遗诏!谨候圣谕!”
李幼澄也在对着先帝遗诏跪拜之后这才接过遗诏开始宣读。
“大唐皇帝遗诏。
洛阳不守,寇焰迫宫,朕躬殉社稷之日近矣!自嗣大统,每念宗庙之重、兆民之艰,夙兴夜寐,未敢稍怠,今国步危蹙,天不佑唐,朕虽死,必以社稷付得人,庶几存我大唐一线血脉。
三皇子李重瑞,性仁孝而秉慧根,虽冲龄未冠,然怀承基之质、恤民之心。兹临崩托孤,立李重瑞为皇太子,即皇帝位,承我宗庙祀典,续我大唐国祚。
皇太子年幼,庶政难独理;朕女李幼澄,淑慎有谋,素明礼法,可授监国之任,总摄百揆,裁决中外庶务,代掌社稷权柄。尔当谨守社稷,宽仁驭下,待太子年长知政,即行归政,勿负朕托。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00/229370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