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盐价
许安派出两名护卫押送着这些宁氏族人前往县衙。
但这些宁氏族人一个个趴在地上哭闹不肯离去。而许安这次微服外出带着手下不多,一时竟然奈何不得。
不过好在周边正义群众不少,这些人都受宁允儿恩惠,早就对这些贪得无厌的宁氏族人看不顺眼,当即就有不少人上前把人拽起,然后押着人在许安两名护卫的带领下向县衙方向而去。
等处理完这些事,许安这才看向宁允儿道“宁大夫,那我就先走了。”
宁允儿脱口而出道“要不留下来吃饭吧。”
不过说完她就后悔了,毕竟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宴请一个男子在家里吃饭,似乎有点不合适,容易传出闲话。
“那,行吧。”不过许安却是没想那么多一口答应了下来。
主要是他今天还想了解一下长安百姓的生活情况的,正好这宁允儿是大夫,而且经常走街串巷到处给人看病,应该非常熟悉民间情况,正好和她打听一下。
“那你先等一会儿,我还有几个病人。”宁允儿没想到许安答应的这么快,她都没有机会把话圆回来。
但许安帮了她这么大的忙,此时再拒绝无疑有些不礼貌了,只好红着脸先请许安进药铺。
这间门面和住宅是连着的,宁允儿在看了几个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之后就早早关了门,此时天色已经将近午时。
“我去做饭。”宁允儿说完就跑去了后厨。
许安则在宅子内大概转了转,这是一个两进的院落,中间有个明堂,里面摆满了晾晒的药材。
房间内有些杂但不乱,平时看的出多有打扫。
转了一圈之后许安来到后堂耐心等待。
过了片刻之后,宁允儿端着两碗杂粮饭还有一些豆干、萝卜白菜就出来了。
唯一得荤菜是鸡蛋,还只有一个放在了许安碗边。
“你平时就吃这个?”许安看了一眼饭菜问道。
“现在百姓能吃到这些就很不错了,家里只有这些,招待不周,你别介意。”宁允儿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许安摇了摇头。
他并不是吃能吃精细的人,毕竟行军打仗之时为了赶路很多时候没有生火的条件,只能吃干粮就水,他即便身为主将也不能太搞特殊。
让他吃惊的主要是宁允儿在普通百姓之中条件应该算是上等的那一批,毕竟家里有田有铺子,还是一名大夫有稳定收入,但竟然也只能吃这些东西。
而且这还是用来招待他的,显然已经是家里最好的东西,平时吃的应该更差。
他本以为长安作为关中核心城市,老百姓应该过的比其他地方好一点才是,但如今看来还是他太乐观了。
“长安的老百姓现在普遍过的怎么样?”许安继续问道。
“很不好。”宁允儿摇头说道“食不果腹的人众多,主要连年打仗,很多家里男丁都死光了,地无人种,朝廷赋税又高,每年都有人饿死和逃荒。
而像我这种孤女,还有寡妇孩子这些,还要被宗族吃绝户,最后财产没了就被抛弃,有点姿色的还能去勾栏妓院,年老色衰的就只有饿死一条路。”
许安只能无奈的摇摇头,端起饭碗一边吃着一边询问着宁允儿各种问题。
随手拿起鸡蛋剥了递给宁允儿之后他便夹了一口白菜放在嘴里,突然他的眉头皱起“你这菜没放盐吗?”
“啊,不好意思,盐家里没剩多少了,就放了一点。”宁允儿不好意思的说道。
“现在盐价是多少?”许安突然问道。
“以前是十文到三十文一斗,但这一年多来朝廷打仗,外面的盐经常运不进来,已经快涨到八十文一斗了,而且还常常断货。”宁允儿愁眉苦脸的说道。
许安不经皱起了眉头,食盐在古代被朝廷垄断销售,属于紧俏物资又是必需品,百姓的收入极大一部分都要用来买盐,如果关中盐价一直这么居高不下,迟早要出大问题。
许安又吃了一口萝卜,盐味如此寡淡确实有些难以下咽。
宁允儿看着许安,有些期盼的说道“许将军,我知道您位高权重,您能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吗,百姓的日子实在太苦了。”
许安听后只能默然不语,如今关中政权尚未稳定,朝廷只是勉强整合了关中各部,就算他和李幼澄有心治理民生,但在外有强敌内有隐忧的情况下也是轻易动弹不得。
但面对宁允儿那期盼的眼神,他也只好道“我尽量吧。”
就在两人继续吃饭的时候,药铺门外突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
“我去看看,可能有急诊的病人。”宁允儿连忙放下碗筷,向许安告罪一声之后就向前面跑去。
许安想了想也跟着起身出去看看情况。
随着药铺门被打开,只见宁氏医馆外此时挤满了人,都是拿着鸡蛋、萝卜和米袋的附近乡邻,众人齐声恭喝道“恭喜宁大夫成为御医。”
“成为御医那可是光宗耀祖啊。”
“是啊,宁大夫真是有出息,我们巷子里要出贵人了。”
……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道贺,不待宁允儿反应过来就涌进药铺把手中东西往宁允儿手里塞,其中几位大妈二话不说开始给宁允儿家里打扫卫生。
宁允儿刚想拒绝,突然有人带着一双儿女直接“扑通”跪在宁允儿面前哭喊道“宁大夫,这两孩子是您看着长大的,您如今成了贵人,身边怎么能少几个打扫伺候之人。
您看能不能把他们收为仆人,什么都不用给,您使劲使唤,只要平时管顿饭就行。”
片刻之间,小小的药铺顿时热闹非凡,人满为患,让宁允儿应接不暇。
许安见状,隔着人群对宁允儿喊道“宁大夫,我就先告辞了。”
说罢不等宁允儿回应便走出了铺门。
在离开宁氏医馆之后,许安并没有继续在长安城中转悠,而是直接返回了府邸进入书房,拿来笔墨开始写起奏折。
今日的所见所闻无疑让他感到了危机感,民生问题急需解决,否则朝廷在关中之地的发展必然举步维艰。
他虽然暂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缓解的办法倒是想到了几个。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600/227526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