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108章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第108章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眼见陕西事不可为,不愿意投降的浑天猴带着部下穿过延水关,来到了山西。

    一行人刚刚踏进山西地界,还没往前走两步呢,便一头撞进了江瀚的防区。

    几个暗哨率先发现了这股人马,于是便把消息层层上报,传到了江瀚手上。

    此时的江瀚,正与邓阳、李自成等人待在一起,清点着前些日子的丰厚“战果”。

    与陕西的义军相比,进入山西的各路义军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

    自从王嘉胤在河曲称王建制,又打退了几次官军的围剿之后,他的心思便不免有些膨胀起来。

    随着麾下人马越来越多,粮食问题又成了压在王嘉胤心头的一块巨石。

    眼看着寒冬已至,官军暂时停止了大规模清剿,他索性搞起了“分封”。

    王嘉胤把麾下的各个首领都分了出去,还美其名曰“让诸位首领各凭本事,开疆拓土”。

    实际上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找粮食,别老盯着他这个大王啃,王嘉胤还要养活自己的嫡系人马。

    就这样,高迎祥、马守应、张献忠等人也按照各自的实力强弱,纷纷给自己划了个地盘。

    其中实力较强的高迎祥挑中了相对富庶,并且官军较少的兴县周边,作为自己的活动范围。

    而马守应、张献忠等人则跑得更远。

    他们趁着杨鹤在宁州招抚神一魁的空当,竟然又偷偷渡河回了陕西,从宜君、韩城一带辗转杀到山西平阳府,在吕梁山脉间纵横驰骋。

    相比之下,李自成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他当初投奔王嘉胤时,带来的人马本就不多。

    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初张存孟被打散后的残部,总共也就七八百号人,刀破甲烂,没有存粮。

    所以在这次“分封”中,他只能挑别人剩下的犄角旮旯。

    思来想去,李自成联络上了同样实力较弱、处境相似的过天星张天琳,两部人马合兵一处,在宁乡附近山区活动。

    两人的想法很简单——宁乡虽然穷了点,但这里离江瀚近,方便抱大腿啊。

    对此江瀚也不嫌弃,时不时地都会带着他们一起“发财”。

    就在前些日子,江瀚策划了一次大行动,目标直指山西巨富、与关外虏寇暗通款曲的介休范家。

    江瀚让李自成打着“闯将”的旗号,并带上他的麾下的一哨步卒,一路直扑介休县张原村而去。

    那范家虽然是高墙深院,护院众多,但在众多贼兵的猛攻之下,还是不堪一击,不到半个时辰便被彻底攻破。

    随后李自成按照江瀚的指示,将范家上下,屠了个一干二净。

    随后众人将范家积攒了数代的财富席卷一空,扬长而去。

    此事一出,整个汾州府为之震动,知府赵乔生更是惊怒交加。

    范家可是他治下的大户,更是朝中某些官员的钱袋子,如今竟然让流寇给灭了满门?!这还得了?!

    愤怒无比的赵乔生,立刻亲自备上厚礼,跑到汾州城内的永和王府,向袭封的永和郡王的朱求柱哭诉。

    请郡王殿下派出汾州左卫的卫军,前去追剿那胆大包天的“闯将”。

    (汾州左右所原本是永和王以及汾阳王的牧群护卫所,后来弘治五年把千户所升为中所,设左右卫,各设指挥使,同知,佥事各一人,所以王府对于汾州卫有不小的影响力。)

    朱求柱本不想掺和地方上的剿匪事务,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太平王爷。

    可架不住赵乔生苦口婆心的劝说,最终才勉强派了汾州左卫一千八百卫军出征剿匪。

    李自成那边,得了消息,自然不会跟这些卫所兵硬拼。

    他故意泄露行踪,先是在孝义佯败,随后一路狼狈逃窜,将那数千急于抢功的卫所官兵,引诱到了温泉镇附近。

    当官军追到一片林子里时,突然一声炮响传来,埋伏已久的李老歪突然从前面的林子里杀了出来。

    这帮冒进的官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阵型瞬间崩溃。

    一时惊慌之下,官军溃逃,被追杀了数十里,幸好碰见窟龙关守将邓阳在附近巡视,这才打退了贼兵,将仅剩的官军给救了下来。

    抢了大户,又剿了卫军,几个贼头子和官军将领这才打道回府,一路兴高采烈地返回了江瀚驻地。

    正当几人在帐中摩拳擦掌准备分赃时,突然有哨兵急匆匆来报:

    “将军,延水关方向来了一伙人马,为首的自称浑天猴!”

    江瀚眉头一皱,沉声问道:

    “浑天猴有多少人,打起来了没?”

    那哨兵连忙摇头:

    “那伙人大概有七八百,看见咱们人多,没敢动手。”

    “外围的暗哨最先发现他们,这帮人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一头撞进了咱们的防区。”

    “邵把总带人围住了他们,派我回来请示将军,该如何处置,是杀了还是放了?”

    江瀚也不想跟浑天猴这帮人火并,毕竟都是打着反旗的义军,没必要自相残杀。

    更何况大帐内李自成和张天琳还在,影响不大好。

    于是他摆了摆手,吩咐道:

    “你跟浑天猴讲清楚,这石楼山附近有人占了,让他们去别处发展,免得起了冲突。”

    然而,江瀚不想理他,但那个浑天猴却是个顺杆儿爬的。

    他听说眼前的部队是义军,非但不走,而且还派人前来传话,说是想要结交一番,将来也好互为倚仗,抗击官军。

    江瀚听了回报,不由得有些头疼。

    当着李自成和张天琳的面,他也不好强硬回绝,只得将浑天猴给请了进来。

    浑天猴倒是个胆子大的,一进大帐就熟络的和众人打起了招呼。

    甚至面对邓阳这种官军将领,他也能面不改色,攀谈两句。

    众人各自报了匪号,寒暄一番后,算是混了个脸熟。

    江瀚也不墨迹,开门见山地朝浑天猴发问:

    “你们怎跑来山西了?”

    浑天猴苦笑一声:

    “唉别提了,上山虎兄弟,你有所不知,这陕西是混不下去了。”

    “自从延安府那最能打的江瀚跑到了山西,官军从此腾出手来了,我们这种小喽啰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他嘴角一撇,脸上露出一丝不屑,

    “前些日子,就连那势力最大的神一魁也降了朝廷。”

    “他一带头,陕西的其他首领也跟着降了。”

    “我等兄弟,实在不想再受朝廷的鸟气,也不信那些狗官的鬼话!所以只能跑来山西,看看能不能找条活路。”

    江瀚听罢,有些诧异,这神一魁怎么还是降了,当初在延安府,自己不是提醒过他吗?

    一番仔细询问下来,江瀚才从浑天猴嘴里得知了神一魁受抚的经过。

    果然,神一魁还是没能忍住招安的诱惑,放弃抵抗,投降了杨鹤。

    江瀚叹了口气,感慨道:

    “这也许就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吧。”

    “没有思想纲领,没有长远目标,难以成事,大多数人都把招安受降当成了最好的结局。”

    他这番充满了后世眼光的感慨,听得大帐内众人面面相觑,一脸的茫然。

    什么是思想纲领?

    什么是局限性?

    于是江瀚只得耐着性子,用更直白的话向众人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咱们这帮人,大多都是些活不下去的泥腿子和边军出身,没什么见识,也没读过几本书。”

    “大家最初造反,可能就是为了一口饱饭,为了活下去。”

    “一旦打赢了几场仗,占了块地盘,手里有了点钱粮兵马,就容易满足,容易忘记当初为什么要造反。”

    “有的人,听到朝廷许诺的官身,就动了心,想着就地投降;”

    “有的人,骤富之后管不住自己,只顾着享福快活,失了锐气,自甘堕落。”

    江瀚顿了顿,继续分析道:

    “所以咱们的队伍,看似人多势众,但往往根基不稳,人心不齐。”

    “就拿神一魁来举例,他手下拥兵数万,可有多少是真正的自己人呢?”

    “杨鹤只是稍微给他上了点压力,然后再一招手,神一魁便降了,全然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造反。”

    “这就是我说的,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没有明确斗争目标,没有坚定的斗争之心”

    尽管江瀚已经尽量用大白话来解释了,但在场的众人,除了少数几个人若有所思之外,大部分人仍然有些懵懂,听不太明白。

    看着这帮人似懂非懂的模样,江瀚心中暗下决心。

    趁着眼下这段难得的休整时间,是时候抓一抓军中的思想教育了!

    他要在军中开班识字。

    虽然不至于让这帮大老粗们做个什么文章出来,但至少,江瀚得先让他手底下这帮核心骨干明白,他们到底为何而战。

    江瀚来自后世,自然也想打造一支红色队伍。

    但他也知道,在明末这个时代,这样队伍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光凭他一个人,根本无法撑起这么大的工程。

    他只能吸取和借鉴一些后世的先进经验,把手底下的军队尽量向后世靠拢。

    而在军中进行思想建设,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眼下,江瀚要解决的第一个思想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他彻底打消麾下将士们,对招安受降的任何一丝幻想!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92/111110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