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网格小组(日万第二更!大佬们!求月
下午三点,观塘食品厂主车间旁的休息区。
临时搭建的简易台子上,放着装满现金的金属箱。
陈秉文、凌佩仪、高振海、钟强等人站在台上。
台下,黑压压站满了人。
除了生产线运行必备的人员没来以外,其余员工都聚集到了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期待。
“各位兄弟姐妹!”陈秉文走到台前,声音洪亮带着笑意,“过去一段时间,大家辛苦了!”
他环视全场,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维园年宵,我们一战成名!
瓶装糖水,我们攻坚克难!
新加坡订单,我们如期交付!
产能,我们从日产几千瓶,一路突破到六万一千瓶!”
“这一切,靠的是什么?”
陈秉文大声说道:“靠的是在座每一位的汗水、智慧和拼搏!是你们没日没夜的坚守,是你们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你们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的勇气!”
“我陈秉文,在这里,代表陈记食品有限公司,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热烈的掌声瞬间响起,经久不息。
“我说过,在陈记,付出必有回报!干得好,就能多拿钱!”
陈秉文指着身后的现金箱:“今天,就是兑现承诺的日子!之前一段时间的绩效奖金,现在,一次性全部发放到位!”
“哇!”
“太好了!”
“真的发钱啊!”
台下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凌佩仪拿起名单,开始念名字和金额。
“原料处理承包中心,林阿珍组!小组总奖金一千七百五十元!
阿珍,作为组长,奖金三百五十元!
组员阿英、阿萍、阿丽、阿秀,各三百五十元!”
阿珍带着组员激动地跑上台,从凌佩仪手中接过厚厚一叠钞票。
“谢谢陈老板!谢谢凌总监!”阿珍的声音带着哽咽。
“瓶装线灌装组领班,张强!奖金两百八十元!”
“辅料熬煮组,陈桂芬!奖金两百二十元!”
“品控,王明生!奖金两百元!”
……
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一份份奖金被发放。
员工们依次上台,从凌佩仪或高振海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份奖励。
有人激动地数着钞票,有人紧紧攥着钱,眼眶泛红,有人兴奋地和同伴分享喜悦。
整个休息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成就感。
“研发中心,周教授团队!”凌佩仪的声音再次响起。
周教授带着他的博士生和技术员走上台。
“周教授团队,攻克热灌装工艺瓶颈,为瓶装糖水项目立下汗马功劳!
团队总奖金一万五千元!”
陈秉文亲自将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周教授:“周教授,这是您的五千元专项奖励!”
接着,他又将两个稍薄些的信封递给两位博士生:“刘博士、张博士,这是你们每人两千元的奖励!”
最后,陈秉文将一叠现金分发给几位技术员和工人:“感谢各位的辛勤付出!”
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掌声中带着对知识和技术由衷的敬意!
周教授拿着厚厚的信封,一向沉稳的脸上也难掩激动:“谢谢陈生!
陈生既提供场所,又提供设备和研发资金,这是对我们科研工作的最大认可!
陈生能将科研真正落地,让研究成果变成街知巷闻的产品,实在是难得!
多少人空有理论,却无平台支持。
陈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场所和资金,更可贵的是这份信任,这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商品、服务大众的决心和魄力!
这笔奖励,不仅是财富上的嘉奖,更是对我们整个团队心血的巨大肯定!
多谢陈生,多谢大家!我们定当继续奋力钻研,为陈记食品的发展贡献所学!”
技术员和工人们也激动不已,他们从未想过,搞技术、做实验也能拿到这么丰厚的奖金!
奖金发放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当最后一份奖金发放完毕,台下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发达啦!”
“大封利是!”
“多谢老板!加钱万岁!”
“老板万岁!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欢呼声此起彼伏。
陈秉文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因激动的脸庞,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这笔奖金,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投资。
它买到的,是员工的忠诚,是团队的凝聚力。
空气中弥漫着钞票的油墨味和未散的亢奋余热。
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摩挲着刚到手的奖励,兴奋地讨论着晚餐加菜或是给家人添件新衣。
陈秉文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片刻后,他轻轻拍了拍凌佩仪和高振海的肩膀,低声交代了几句。
在工人们还沉浸在收获喜悦的氛围里时,他和几位核心管理层,连同市场部骨干们,悄然穿过喧闹的人群,步入观塘厂会议室。
会议室的门一关,门外的嘈杂像是蒙上了一层隔音棉,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长方形的会议桌旁,陈秉文坐在主位,左侧是运营总监凌佩仪,右侧是市场部新提拔的经理李明,旁边坐着负责加盟体系的专员小陈和财务代表梁启明。
高美玲坐在凌佩仪侧后方,面前摊开笔记本,神情专注,俨然一副得力助手的模样。
桌上摊着港岛地图、密密麻麻的士多店分布草图。
“各位,”陈秉文放下手中的水杯,目光扫过众人,“新加坡首战告捷,产能瓶颈突破,陈记瓶装糖水在港岛和海外都站稳了脚跟。
但这只是开始。
下一步,我们要把根扎得更深,把网撒得更广。
目标,就是遍布港岛大街小巷的两万多家士多店!”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那些未被标记的居民区、屋邨角落。
“惠康是主动脉,但士多店才是真正深入社区、触达每一个家庭的毛细血管!
打通它们,陈记才能真正成为港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随手可得的国民品牌!”
李明立刻接话道:“陈生说得对!
士多店数量庞大,覆盖极广,单店销量虽小,但聚沙成塔,总量惊人!
而且,士多店老板多是街坊,顾客黏性高,口碑传播快,是品牌下沉的黄金渠道!”
“但难点也很明显。”凌佩仪冷静地说道,“数量庞大、分布零散、单店订货量小、配送成本高、店主普遍谨慎怕压货。
传统的经销商模式,面对如此分散的终端,效率低,成本高,店主积极性也难调动。”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陈秉文接过话头,拿起昨晚拟定的那份标注着“网格小组”字样的士多店渠道扩张计划。
他将计划书摊开在桌上,手指点着核心部分:“网格小组模式!这就是我们打开毛细血管的钥匙!
核心思路很简单:网格化管理、零风险铺货、即时结算、精准服务!”
陈秉文的目光扫过众人,条理清晰地阐述:“将港九新界划分为若干网格区域。
每个网格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市场专员担任网格组长,带领两名熟悉当地街情的网格员组成一个小组.”
随着陈秉文的讲解,凌佩仪等人很快搞清楚,“网格小组”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最后,陈秉文总结道:“这个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彻底消除了士多店老板的库存风险和资金压力!
他们只需要提供一小块地方,就能零成本增加一个赚钱的产品线。
卖得好,他们赚差价;
卖不动,他们毫无损失。
而我们,则通过这种低门槛、高渗透的方式,将陈记糖水送进港岛的每一个角落!”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
“妙啊!零风险铺货,店主肯定愿意试试!”李明兴奋地拍了下桌子。
“卖完结算,现金支付,这对小店主吸引力太大了!”小陈也连连点头。
“三天一结算,频率高,店主能快速见到钱,积极性就起来了!”梁启明从财务角度肯定了结算周期。
“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效率高!”凌佩仪立刻看到了执行层面的可行性,“陈生,我认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很高,可以先确定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推广。”
会议室里热烈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秉文身上,等待着他拍板定案。
陈秉文环视众人,点头说道:“凌总监的建议很务实。
‘网格小组’模式虽好,但纸上谈兵终觉浅,必须落地试水,才能见真章。”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几个区域:“首批试点,就定在深水埗北区、旺角弥敦道片区、油麻地庙街片区!
这三个区域,人口密集,士多店密度高,且覆盖了居民区、商业街、夜市等不同消费场景,极具代表性。
李明,你立刻组织市场部,细化这三个网格的具体划分,每个网格覆盖30-50家士多店,确保边界清晰,责任到人!”
“是!陈生!地图和名单明天一早就能出来!”李明立刻应下。
“凌总监,”陈秉文转向凌佩仪,“网格小组的组建是整个计划的核心。
组长人选至关重要,必须是有经验、懂街情、能扛事的骨干。
从现有销售团队中选拔,或者对外招聘熟手!
薪资待遇要体现价值,底薪加提成,上不封顶!
网格员招聘倾向于本地街坊兼职,手脚麻利、沟通能力强是硬指标,日结工资加补贴,让他们有干劲!
招募和培训,你亲自抓,市场部负责实施,一周内,我要看到十支精干的小组整装待发!”
“明白!陈生!”凌佩仪立刻应道。
先更后改,谢谢大佬们支持!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71/111110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