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69章 网格小组(日万第二更!大佬们!求月

第69章 网格小组(日万第二更!大佬们!求月


下午三点,观塘食品厂主车间旁的休息区。

    临时搭建的简易台子上,放着装满现金的金属箱。

    陈秉文、凌佩仪、高振海、钟强等人站在台上。

    台下,黑压压站满了人。

    除了生产线运行必备的人员没来以外,其余员工都聚集到了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期待。

    “各位兄弟姐妹!”陈秉文走到台前,声音洪亮带着笑意,“过去一段时间,大家辛苦了!”

    他环视全场,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维园年宵,我们一战成名!

    瓶装糖水,我们攻坚克难!

    新加坡订单,我们如期交付!

    产能,我们从日产几千瓶,一路突破到六万一千瓶!”

    “这一切,靠的是什么?”

    陈秉文大声说道:“靠的是在座每一位的汗水、智慧和拼搏!是你们没日没夜的坚守,是你们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你们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的勇气!”

    “我陈秉文,在这里,代表陈记食品有限公司,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热烈的掌声瞬间响起,经久不息。

    “我说过,在陈记,付出必有回报!干得好,就能多拿钱!”

    陈秉文指着身后的现金箱:“今天,就是兑现承诺的日子!之前一段时间的绩效奖金,现在,一次性全部发放到位!”

    “哇!”

    “太好了!”

    “真的发钱啊!”

    台下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凌佩仪拿起名单,开始念名字和金额。

    “原料处理承包中心,林阿珍组!小组总奖金一千七百五十元!

    阿珍,作为组长,奖金三百五十元!

    组员阿英、阿萍、阿丽、阿秀,各三百五十元!”

    阿珍带着组员激动地跑上台,从凌佩仪手中接过厚厚一叠钞票。

    “谢谢陈老板!谢谢凌总监!”阿珍的声音带着哽咽。

    “瓶装线灌装组领班,张强!奖金两百八十元!”

    “辅料熬煮组,陈桂芬!奖金两百二十元!”

    “品控,王明生!奖金两百元!”

    ……

    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一份份奖金被发放。

    员工们依次上台,从凌佩仪或高振海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份奖励。

    有人激动地数着钞票,有人紧紧攥着钱,眼眶泛红,有人兴奋地和同伴分享喜悦。

    整个休息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成就感。

    “研发中心,周教授团队!”凌佩仪的声音再次响起。

    周教授带着他的博士生和技术员走上台。

    “周教授团队,攻克热灌装工艺瓶颈,为瓶装糖水项目立下汗马功劳!

    团队总奖金一万五千元!”

    陈秉文亲自将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周教授:“周教授,这是您的五千元专项奖励!”

    接着,他又将两个稍薄些的信封递给两位博士生:“刘博士、张博士,这是你们每人两千元的奖励!”

    最后,陈秉文将一叠现金分发给几位技术员和工人:“感谢各位的辛勤付出!”

    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掌声中带着对知识和技术由衷的敬意!

    周教授拿着厚厚的信封,一向沉稳的脸上也难掩激动:“谢谢陈生!

    陈生既提供场所,又提供设备和研发资金,这是对我们科研工作的最大认可!

    陈生能将科研真正落地,让研究成果变成街知巷闻的产品,实在是难得!

    多少人空有理论,却无平台支持。

    陈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场所和资金,更可贵的是这份信任,这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商品、服务大众的决心和魄力!

    这笔奖励,不仅是财富上的嘉奖,更是对我们整个团队心血的巨大肯定!

    多谢陈生,多谢大家!我们定当继续奋力钻研,为陈记食品的发展贡献所学!”

    技术员和工人们也激动不已,他们从未想过,搞技术、做实验也能拿到这么丰厚的奖金!

    奖金发放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当最后一份奖金发放完毕,台下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发达啦!”

    “大封利是!”

    “多谢老板!加钱万岁!”

    “老板万岁!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欢呼声此起彼伏。

    陈秉文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因激动的脸庞,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这笔奖金,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投资。

    它买到的,是员工的忠诚,是团队的凝聚力。

    空气中弥漫着钞票的油墨味和未散的亢奋余热。

    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摩挲着刚到手的奖励,兴奋地讨论着晚餐加菜或是给家人添件新衣。

    陈秉文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片刻后,他轻轻拍了拍凌佩仪和高振海的肩膀,低声交代了几句。

    在工人们还沉浸在收获喜悦的氛围里时,他和几位核心管理层,连同市场部骨干们,悄然穿过喧闹的人群,步入观塘厂会议室。

    会议室的门一关,门外的嘈杂像是蒙上了一层隔音棉,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长方形的会议桌旁,陈秉文坐在主位,左侧是运营总监凌佩仪,右侧是市场部新提拔的经理李明,旁边坐着负责加盟体系的专员小陈和财务代表梁启明。

    高美玲坐在凌佩仪侧后方,面前摊开笔记本,神情专注,俨然一副得力助手的模样。

    桌上摊着港岛地图、密密麻麻的士多店分布草图。

    “各位,”陈秉文放下手中的水杯,目光扫过众人,“新加坡首战告捷,产能瓶颈突破,陈记瓶装糖水在港岛和海外都站稳了脚跟。

    但这只是开始。

    下一步,我们要把根扎得更深,把网撒得更广。

    目标,就是遍布港岛大街小巷的两万多家士多店!”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那些未被标记的居民区、屋邨角落。

    “惠康是主动脉,但士多店才是真正深入社区、触达每一个家庭的毛细血管!

    打通它们,陈记才能真正成为港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随手可得的国民品牌!”

    李明立刻接话道:“陈生说得对!

    士多店数量庞大,覆盖极广,单店销量虽小,但聚沙成塔,总量惊人!

    而且,士多店老板多是街坊,顾客黏性高,口碑传播快,是品牌下沉的黄金渠道!”

    “但难点也很明显。”凌佩仪冷静地说道,“数量庞大、分布零散、单店订货量小、配送成本高、店主普遍谨慎怕压货。

    传统的经销商模式,面对如此分散的终端,效率低,成本高,店主积极性也难调动。”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模式。”陈秉文接过话头,拿起昨晚拟定的那份标注着“网格小组”字样的士多店渠道扩张计划。

    他将计划书摊开在桌上,手指点着核心部分:“网格小组模式!这就是我们打开毛细血管的钥匙!

    核心思路很简单:网格化管理、零风险铺货、即时结算、精准服务!”

    陈秉文的目光扫过众人,条理清晰地阐述:“将港九新界划分为若干网格区域。

    每个网格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市场专员担任网格组长,带领两名熟悉当地街情的网格员组成一个小组.”

    随着陈秉文的讲解,凌佩仪等人很快搞清楚,“网格小组”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最后,陈秉文总结道:“这个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彻底消除了士多店老板的库存风险和资金压力!

    他们只需要提供一小块地方,就能零成本增加一个赚钱的产品线。

    卖得好,他们赚差价;

    卖不动,他们毫无损失。

    而我们,则通过这种低门槛、高渗透的方式,将陈记糖水送进港岛的每一个角落!”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

    “妙啊!零风险铺货,店主肯定愿意试试!”李明兴奋地拍了下桌子。

    “卖完结算,现金支付,这对小店主吸引力太大了!”小陈也连连点头。

    “三天一结算,频率高,店主能快速见到钱,积极性就起来了!”梁启明从财务角度肯定了结算周期。

    “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效率高!”凌佩仪立刻看到了执行层面的可行性,“陈生,我认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很高,可以先确定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推广。”

    会议室里热烈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秉文身上,等待着他拍板定案。

    陈秉文环视众人,点头说道:“凌总监的建议很务实。

    ‘网格小组’模式虽好,但纸上谈兵终觉浅,必须落地试水,才能见真章。”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几个区域:“首批试点,就定在深水埗北区、旺角弥敦道片区、油麻地庙街片区!

    这三个区域,人口密集,士多店密度高,且覆盖了居民区、商业街、夜市等不同消费场景,极具代表性。

    李明,你立刻组织市场部,细化这三个网格的具体划分,每个网格覆盖30-50家士多店,确保边界清晰,责任到人!”

    “是!陈生!地图和名单明天一早就能出来!”李明立刻应下。

    “凌总监,”陈秉文转向凌佩仪,“网格小组的组建是整个计划的核心。

    组长人选至关重要,必须是有经验、懂街情、能扛事的骨干。

    从现有销售团队中选拔,或者对外招聘熟手!

    薪资待遇要体现价值,底薪加提成,上不封顶!

    网格员招聘倾向于本地街坊兼职,手脚麻利、沟通能力强是硬指标,日结工资加补贴,让他们有干劲!

    招募和培训,你亲自抓,市场部负责实施,一周内,我要看到十支精干的小组整装待发!”

    “明白!陈生!”凌佩仪立刻应道。

    先更后改,谢谢大佬们支持!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71/111110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