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93章 不倒下几个大臣,这事儿是过不去了

第93章 不倒下几个大臣,这事儿是过不去了


鲁路修毕竟还不是帝国宣传部门的行政官员,他这次帮马克.冯.巴登部长劝降战俘,无非是先打个样,做个示范。

    在没有扩音广播的时代,宣传说服工作的效率是很低的,不能同时集结太多人一起听演讲。

    发传单的话,战俘们不一定看得到,就算看到了也未必会用心去看,也有可能不识字。

    最后还是得靠战俘事务部的公务员们,一场场组织小规模的讲课劝说。

    好在有了鲁路修的原始讲话稿,后面就批量复制即可,类似于后世公司开课培训推销话术。

    巴登部长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也愈发器重。

    很快就到了鲁路修该回国探亲、休假的时候了。巴登部长很不舍,希望这位年轻的奇才能帮战俘事务部多做点事情、献计献策,但眼下也只能先放他走。

    临别之际,巴登部长让自己的司机送他一程,还亲自同车去火车站。

    在车上,部长还抓紧一切聊天的机会,跟鲁路修闲谈请教施政策略。

    “你觉得,帝国的军事宣传工作,还有其他可以改良的地方么?以后如果你在对外宣传处表现卓越,会想要顺势升任战争部宣传局的局长么?

    如果你有这个打算,我到时候我也能帮你。不过你自己的级别也得跟上,要在战争部下属的局担任正职,军衔至少要晋升到少将。”

    鲁路修:“我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我觉得战争部宣传局的对外宣传处,当成一个跳板台阶是很不错的,但继续往上,就没什么施展空间了。

    如果未来我还要横跨军政兼职,也不想再在宣传口了。因为我们只有对外宣传工作,还有点改进空间。

    至于对内……很遗憾,以现在的内政方针,有什么可狡辩的?敌人攻击我们的那些点,我们都实打实犯了。”

    巴登部长不由一愣,却不得不承认,鲁路修说的确实有道理,这事儿也就不能勉强了。

    只听鲁路修诚恳地分析道:“比如,我那天为了劝降布列颠尼亚战俘真心与布国决裂,为我们而战,我就自曝家丑,说我们的人民被限制了工资,我们的物资调度被严格配给,而且配给也不够吃,这些都是事实,不用敌人捏造来污蔑我们。

    我们和布列颠尼亚人的制度差异,注定了我们只能挑拨他们的士兵,而他们可以挑拨我们的工人农民,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过于自由市场有过于自由市场的问题,过于计划死板有过于计划死板的问题,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经济管理制度,肯定会有一类人相对吃亏。

    我只是把我们之前能宣传而没宣传、忽视掉的亮点,给发掘出来。但我没法睁着眼睛说瞎话,宣传工作终究还是要实事求是。

    如果指望人民团结在帝国的旗帜下、在长期战争中咬牙坚持下去、别胡思乱想,那我们需要的就不是宣传工作,而是实打实地优化内政。

    别像现在的战争部和战争原材料部(Kriegsrohstoffabteilung,  KRA)那样,把法本化学几乎100%的合成氨产量都拨给炸药生产部门——那些人根本就没想过战争有可能会打好几年、需要把一部分合成氨留给化肥工业用!

    那些人,也没想过要把一部分钢产量,用于重点扩建某些枢纽的铁路、增加运力、多造一些火车头和车皮,以便把更多工业原材料互通有无运往各处!

    帝国是不缺煤的,但现在除了鲁尔区,有多少地方因为运不到煤而生产效率下降?鲁尔的煤却多得运不出去。

    恕我直言,现在的相关部门高层都太急功近利了,只想着如何短时间内如何让战力提升最大化,却牺牲了帝国的后劲,也牺牲了人民的生活。

    所以,未来我不会插手帝国的对内宣传的,因为没什么可宣传。指望靠宣传说出花来,还不如实打实做一些事情、真正让人民能可持续地生存下去。”

    鲁路修这番话高屋建瓴,说实话有点僭越了,这不是他现在这个层级的人该说的。

    虽然这些话都是对的,融入了后世多少军迷和历史学家的真知灼见,都是对着帝国的验尸报告复盘出来的。

    不过,考虑到鲁路修刚刚贡献了一套有可能劝降数万战俘的方案,而且也实打实取得了卓异的成绩。

    巴登部长虽然听得一愣一愣的,却还是愿意耐心听下去。

    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对帝国问题的见解那么深,居然连经济领域和产业统筹部门的隐患,也看在眼里了。

    而且他说的很多话,确实是真知灼见。原本部长内心也隐隐有这种感觉,只是他自己总结不出来。

    被鲁路修点透后,部长就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一下子融会贯通了。

    帝国的工业统筹部门,实在是太竭泽而渔、追求短期利益了。

    用后世游戏玩家的术语来评价,就像是玩《帝国时代》没种田直接爆兵。又像《钢铁雄心》开局一个民工没种,全部直接种军工。

    打游戏时或许真能指望直接爆兵快攻速胜。但现实世界中,一旦速胜不了,就必须为持久战能力布局了。

    有时候,持久战能力就像核武器,不一定要用,但不能没有。如果你没有持久战的能力,敌人就算战场上再颓势,也不会求和。只有你有了持久战的能力,双方都能持久,让敌人知道硬拖没意义,他们才会坐回停战的谈判桌前。

    “你看问题还是那么透彻,有些时候真不知道你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能发掘你这样的天才,是帝国国运之幸。”

    巴登部长彻底心服口服地长叹,

    “以后等你在外宣领域做出成绩,够条件升迁,我一定竭尽全力想办法让你到军需或是战时经济统筹方面的部门任职。

    不过你自己也要努力,我也要努力。我现在只能管管战俘事务和一些占领区事务,我这个部门的重要程度,比经济监管部门可差得远了,我自己都伸手不见去的话,也谈不上提携你了。”

    鲁路修听到这位忘年交的感慨,内心也微微一动,又善意地支了个招:

    “战俘事务,有我帮您出谋划策、劝降更多战俘为帝国所用,还是很容易出政绩的。您何愁将来不能高升到更重要的部门、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呢?

    至于占领区事务,我觉得,也容易出成绩。目前帝国的统治办法还是太死板,既容易激发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抵抗,还会导致被占领区经济活力的下降。

    随着伊普尔战役结束,比利金全境都已经被帝国控制,曾经的国王也死了,但是他手下一些内阁成员当时没逃上那艘布国巡洋舰,也就没被炸死,我觉得我们应该召集这些人,扶持恢复一个比利金合法管理机构。

    经济上,仍然要求他们高度配合帝国的战时经济,农产品也继续可以摊派收购,但工厂就没必要立刻拆走迁移回国内了,那样损耗太大,还不如利用现有设备、就地组织生产。

    如果您能推进这样的经济政策,未来我也会说服鲁普雷希特公爵,在比利金境内合适的地方,乃至法兰克最北部,搞一些因地制宜的工业门类。只要您在占领区搞出了好的经济成绩,能够反哺帝国的军工军需系统,将来您在经济规划领域的话语权,自然会加强。”

    历史上德玛尼亚在西线的占领政策,还是有些生硬的,都是直接军事统治,都没有扶持当地的合作者。

    当地的经济效率也非常低,很多工厂都是直接拆掉了、把机器运回德玛尼亚国内,这样粗暴的做法,对生产力破坏很严重。

    倒是在东线,帝国还搞波波人的自我治理,为了和露沙争夺波波本地人的支持率,德露双方互相卷给当地人的福利优待。最后仗打完两败俱伤、还因此让战胜国顺势捡了个大便宜,扶持了个波波国出来。

    当然,历史上德玛尼亚在西线没能搞当地人自我治理,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他们始终没能100%占领比利金国土。国王始终留在伊普尔,靠布军死守全国最后5%的国土,那他就始终能合法代表比利金。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比利金原来的统治架构已经不存在了,只有一个布列颠尼亚人扶持的伊顿公学初中生。

    既然如此,掌管战俘和西线占领区治理事务的巴登部长,完全可以向内阁陈情。为了更好的经济效率,也为了让投降的那几个师比利金陆军与帝国更深度合作,应该把俘虏的比利金高层放出来重新组阁。

    玩过《钢铁雄心》的都知道,你打赢占领后,放出“专员辖区/傀儡国”可比直接占领、军事统治效率要高得多,吃当地的资源和工业产能也吃得更多。

    “这些建议倒是中规中矩,我本来也在考虑这事儿。既然你也看好,那我就加速推进。”

    巴登部长充分听取意见后,很爽快地表示会尽量采纳,还让鲁路修以后想到什么点子,也别藏着掖着。

    “以您的深谋远虑,肯定也是早就想到了。我不过是运气好,凑巧提醒了您。祝愿在您的治理下,比利金和西线占领区能越来越好吧。”

    鲁路修也不居功,他知道巴登部长本身也是很有见地的,这些事情他自己就能做好,鲁路修只是顺势推一把。

    ……

    把鲁路修送到车站后,巴登部长亲自目送鲁路修登上火车,还让司机帮鲁路修搬行李,前前后后搬得司机都腰酸背疼了,主要是行李里的金币太多了。

    火车启程后,一路往东南而去,最终的目的地,便是盟国的首都维也纳,鲁路修要去那里探亲,接一些亲戚回来。

    而巴登部长目送火车离开后,此后几天就专注于筹建比利金的新行政机构,以及加快对布列颠尼亚俘虏的劝降。

    鲁路修留下的劝降材料,也不止他那天亲自演讲的那一份,还有很多针对性、分门别类的说辞。比如针对坎拿大人的、针对澳新军团、针对南亚阿三的。

    巴登部长让人全部试了一下,发现对付阿三的劝降说辞也挺好用——

    这场战争期间,布列颠尼亚之所以能说服阿三人给他们卖命,一来是因为阿三穷,确实需要当兵吃粮或者做工吃粮谋生。二来也是对阿三高层许诺过,“只要阿三帮他们打仗,战争胜利后就许诺阿三自己建国”。

    但鲁路修当然知道,布列颠尼亚这种狗东西,从来都是不讲信用的。它们画的大饼统统都是假的,无论是给爱尔兰人还是阿三还是中东地区那些部族,统统只是为了利用对方,实际上一条都不会兑现。

    反而只会在全世界到处埋雷挖坑,可持续地当搅屎棍挑动当地部族互相仇杀百年不得安宁。

    虽然现在鲁路修还拿不出铁证,但他至少可以教巴登部长先对着战俘们反复强调这种可能性,能在战俘们心中种下多少怀疑的种子,就尽量种。

    这样慢慢积累下来,多多少少也能说服几成人采信。

    巴登部长也确实照做了,结果每天还真有百余人至数百人的阿三俘虏,从此前的布国洗脑话术中清醒过来,意识到“那些许诺根本不可靠,反正都是当劳工干活吃粮,给德玛尼亚人干也是一样的”。

    相比之下,最后还是战俘里的坎拿大人和澳新军团比较死硬——

    主要是这些地方的人,并没有跟布列颠尼亚本土那样、因为“大量征兵导致后方劳动力供给不足、自由市场导致后方工资猛涨、前后方工资倒挂”而明显受害。

    如今坎拿大和澳新的劳动力市场还比较平稳,当兵的人赚的钱还是比当工人要多一点,士兵们也就很甘心卖命。

    尤其以坎拿大人最为死硬,他们对布国的忠诚度比布国本国人都高。他们对巴登部长的招抚完全不为所动,部长也别无他法,只能把这些人都抓去挖矿当苦力了。

    巴登部长还深谙做事必须实干和宣传相结合的道理,所以一边筹建比利金合作政府,一边还高调宣扬。

    对于那些投降的布军士兵,尤其是没有家人牵挂的,以及那些投降合作的阿三,巴登部长也都安排了报社记者来采访,然后大肆报道。

    消息传开后,德玛尼亚国内对于这些“敌人幡然悔悟、弃暗投明”的案例,当然是非常欢迎,人心也一度振奋,让更多人坚信自己站在了以战促和的一方。

    而报道传到伦敦,却在布列颠尼亚内部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

    之前陆军被全歼、海军遭重创这一连串的惨败,还没找到责任人背锅呢,议会最近十几天一直吵得不停。

    现在甚至出现被俘部队成建制和敌人合作、阿三兵也为钱倒戈的局面。

    布列颠尼亚国内不下掉几个大臣,这事儿是绝对过不去了。

    ——

    PS:剧情到这儿了,下一更迫不得已得写一点布列颠尼亚国内视角的连锁反应。

    明天就会回到主角视角,衣锦还乡、拉起更多实业团队的剧情了。

    感谢大家对支线的耐心。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63/1111104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