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蚩尤


高阙塞。

    是阴山山脉的西北缺口。

    赵武灵王所筑长城之终点。

    也是大汉数次进攻匈奴右翼、王庭的桥头堡。

    汉匈大战的必争之地。

    阴山,在匈奴语中叫做“达兰喀喇”,以汉家语言来说就是“七十个黑山头”,顾名思义,这是一大片山脉。

    阴山南面,便是“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在黄河水灌溉之下,分为“三套”,“前套”、“后套”和“西套”,千里沃野,宜农宜牧。

    阴山北面,就是匈奴高原,雨水稀薄,百木不生。

    从很早以前,这里就成了争夺的关键点,当年秦始皇曾经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又迁徙了三万户罪犯到这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不过,秦末大乱,河套之地又被匈奴夺走。

    在汉匈战争爆发后,此地就被大汉天子的刘彻给盯上了,元朔元年秋试探性偷袭后,元朔二年春,就让卫青领五万大军从云中出发,以迂回侧击的战术,绕过了距离较近的楼烦部,向西进军,绕到匈奴后方,切断了驻守河套平原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与单于王庭的联系。

    “包了饺子”后,卫青率军火速南下,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并趁两个部落毫无防备之际大开杀戒。

    白羊、楼烦二王怎么都没有想到,几十年都无敌入侵的河套平原突然出现了这么多汉军,来不及思考就带着亲信突围。

    汉军一路衔尾收尾,白羊、楼烦二王不停北遁,卫青一直追到高阙才收兵,一举收回来河南之地。

    “那一战,舅舅战功卓著,斩首两千余级,俘虏三千多人,收获牛羊百万余头,可以说,白羊、楼烦多年的家底,被舅舅一股脑儿给抄了。”

    霍去病挥斥方遒,为身边的少年讲述着脚下发生过的故事。

    少年霍光显露出睿智的眼神,“大兄,为什么在偌大的草原上,舅舅可以把白羊、楼烦两个匈奴大部落包围了?

    为什么舅舅在过去的汉匈战争中,都能打了胜仗?”

    “季节和兵制。”

    霍去病望着异母弟的眼神很柔和,出征的路上,他短暂脱离军队去了趟河内,在河内太守的安排下,于传舍和父亲霍仲孺见了一面,与预想中一样,他仍然没有找到亲情的感觉,只是替父亲购置了大量田宅奴仆。

    临别之际,父亲把霍光带到了他的面前,并恳请他把人带到长安照顾,霍去病很难述说当时的心情,但还是同意了下来。

    询问过霍光的想法后,干脆直接将人从了军,跟在自己身边,目的,混军功。

    外戚在长安的滋味,霍去病是知道的,没有军功傍身,那些公卿、列侯、宗室大臣连正眼都不带瞧的。

    短暂的接触后,霍去病发现这个弟弟的适应能力很强,学习能力更强,如果不是手上功夫差些,他日也能成为一员干将。

    现在的发展,只能试着往舅舅那个方向努力。

    “早春,是匈奴人最脆弱的时候,因为每到春天,草原上的牛羊都要产牛犊、羊羔,草原人为了接羔、分群的事,会变得无比忙碌,而且,经过一冬的消耗,所有的牲口也都很虚弱,牛羊瘦、马弱、人忙、居地固定,舅舅对匈奴的大战,基本都在春天。”霍去病讲述道。

    所有的牲口,在产羔期的时候,都是经不起折腾的,大军一到,避军逃跑会使无数的母畜流产、牲畜死亡,这是草原部落的弱点。

    有些缺德,但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战争之事,无关道德。

    另外,草原上的马不像是大汉的马,能在冬时饱食豆料、夜草,可以保证战马到春时不掉膘,有长劲儿,草原马没有这个待遇,过冬之后,是标准的马瘦毛长,速度慢、耐力弱。

    因此,春天,是中原马反超草原马的时候,一强一弱,卫青大大提升了对匈作战获胜的可能。

    “那兵制呢?”

    “舅舅是个天才。”

    霍去病指着战马的马镫,说道:“在没有它前,人在马背上,腰胯和腿是使不上劲的,这就使得人不但无法挥舞兵器,还要腾出一只手去挽缰绳,另一只手只能使用短兵。”

    “大兄,匈奴人到现在都没有马镫啊?”霍光立刻注意到了问题所在。

    漫长的骑战中,匈奴骑兵的装备始终弱于中原骑兵,但为什么匈奴骑兵能屡屡得手呢?

    “因为匈奴人都有一手骑射本领。”霍去病释疑道:“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

    人在草原,从生下来就和马摸爬滚打,打狼需要骑射,打猎需要骑射,打人更需要骑射,练不好就得饿死。

    骑射属于童子功,汉家的训练再严苛,也就几年,凭什么能比得上人家关乎生死的功夫。

    所以,骑着马,看到目标后,在颠簸的马背上能放开双手,搭弓射箭的本领,汉军并不掌握。

    但这是在马镫出现之前。

    如今,霍去病的三万精骑,人人都可以如此。

    “在没有马镫之前,舅舅改了我军的骑射战术,变为了突骑,骑兵们不必再搭弓射箭,而一只手挽缰绳,另一只手将长矛、长戟夹在腋下,手攥住枪杆,在护甲庇佑之下,迎着匈奴人的箭雨发动冲锋,以命搏命。”

    霍去病平淡的声音中却透露出过去多年汉匈战争的惨烈。

    既然我的骑射远不如你,那就选择放弃,反正一箭之地就那么远,有护甲保护,冲锋就可以了。

    武器也不用挥舞,就当成固定的杀器,擦着死,挨着亡。

    “突骑”战法,在中原作战时没有什么用,骑兵和成建制的步兵玩这个就是找死,但同为骑兵,以一腔血勇换你本领优势,强行缩小彼此差距。

    “那为什么我军精骑和匈奴精骑相遇时,偶尔还会有大差距的死伤?”霍光想到了某位经常死战、孤身脱逃的大汉将领。

    以命搏命,哪怕打不过,也该给予匈奴精骑同等或不小的死伤,但在那位将领的战绩中,死的汉家将士始终比匈奴人多。

    霍去病默了一下,“也不是全部汉家将领都愿意使用舅舅的突骑战术,总有自信的将领认为己军的骑射本领在匈奴骑射本领之上。”

    再好的战术,不去训练使用就等同没有,霍去病不去点名,多位李姓将领的确都对家传骑射很是自信。

    霍光面白唇薄,脸颊抽动了两下,嘴唇也动了动,对李姓将领的二字评价没有说出口。

    “大兄的部下,似乎也对骑射很自信?”霍光想到路上霍去病讲到自己那场两度功冠全军的定襄北之战。

    在那场大战中,大兄初次统兵,仅八百人,就“斩捕首虏过当”。

    损失不过三百轻骑,就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匈奴单于伊稚斜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显然,霍去病并不是舅舅卫青突骑战术的使用者之一。

    那为什么都在使用骑射,霍去病能一战两冠,李姓将领却垂死挣扎呢?

    “那些人是我从全军中精挑细选的,为将者,要对自身实力、部下的实力,和两者结合爆发的实力有清晰的认识。”霍去病警告道。

    他的兵是什么人,李姓将领的兵是什么人,能放在一块对比吗?

    霍光很是认同点了点头,转而问道:“大兄,长安是什么样的?”

    兄弟情谊渐入佳境,霍光终于问出了那个心心念念之地,全体大汉臣民的向往之地。

    “和普通城池没什么区别,人多些,繁华点,其他的,也没什么了。”霍去病想了想道。

    长安之夜,连城池带未央宫都是他夺下来的,没发现什么新奇的地方。

    “那朝廷呢?”

    “一群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所在的地方。”

    “陛下呢?”

    “一位多欲多疑的天子。”

    “上君呢?”

    霍光兴致不减问道。

    天家父子之争没有人敢传说,但不代表私下没有流传,由于人心更笃信灾异、谶语,天下流布最多的,是天意。

    说是太子储君出生前,显现了蚩尤之旗的天象,从此大汉军队才四处征伐不断,死伤无数,太子的生死将永远伴随着兵事。

    “三代以降,我华夏能与孝文帝比肩,甚至是超越的圣主贤君。”

    霍去病想到刘据,赞扬程度分毫不差,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对霍光说道。

    “那上君真的会造反吗?会杀死陛下吗?”霍光忍不住好奇问道。

    霍去病的笑容立刻收敛了起来,眼神也逐渐锋利了,“谁说的?你又是在哪里听到的?”

    “大兄,都传遍了,我在县中时,人人都在传说。”霍光颤抖着声音道。

    “平阳县?平阳侯府?平阳公主府?”

    霍去病的杀意在涌动,望着来时的方向,凛然道:“这是在找死啊!”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524/111109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