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生个孩子姓易,把一大爷钓成翘嘴 > 第42章 一大妈的青春回忆!韦东毅与李秀芝领结婚证!

第42章 一大妈的青春回忆!韦东毅与李秀芝领结婚证!


晨光温柔地唤醒南锣鼓巷,东耳房的门扉悄然开启。

韦东毅与李秀芝早已收拾妥当,无需一大妈催促。

今天,是镌刻他们人生印记的日子——领取结婚证。

李秀芝站在梳妆镜前,指尖带着小心翼翼,整理着那件承载着厚重岁月的素色印花旗袍。

料子是上好的绸缎,虽已泛出时光的淡黄,但精致的滚边、婉约的立领和繁复的盘扣,依然无声诉说着它曾见证过的风华。

这是一大妈压箱底的“心头肉”,是她青春年华最珍视的华服。

若非李秀芝实在没有一件能撑起人生重要时刻的体面衣裳,一大妈是断然不舍得将其拿出的。

让新媳妇穿着韦东毅的旧工装衬衫去登记?那简直是在打她老易家的脸。

旗袍上身,略有些宽大,更衬得李秀芝身形纤细如柳。

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她骨感明显,然而这清瘦却意外地与旗袍的古典韵味相得益彰。

苍白的脸颊映衬着素雅的绸缎,竟透出一种脆弱又坚韧的独特美感,宛如旧时画卷中走出的仕女,带着洗净铅华的沉静。

果然,人瘦就是衣架子,穿什么都好看。

其实超市空间里女装区啥款式的衣服都有,但也只能看看,根本不能拿出来给李秀芝穿。

他一个男的,莫名其妙拿出一件款式“奇特”的女装出来,根本没法解释。

当两人踏入易家堂屋,准备共进早餐时,正在盛粥的一大妈闻声抬头。

她目光触及李秀芝身上那抹熟悉又遥远的色彩时,瞬间凝固了。

手中的粥勺悬在半空,她仿佛被一道无形的时光之箭击中,眼神迷离,喃喃低语:“好看……真好看……”

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轻颤,穿透了数十年的光阴。

“当年……当年我就是穿着这件衣裳,和光正……在北海的柳树下……”

她的思绪瞬间被拉回那个战火纷飞前的宁静午后,青梅竹马的韦光正——那个意气风发、眼眸明亮如星的青年,老太太唯一的儿子,也是她心底深处永远的白月光。

“咳!”一声略显刻意的干咳打破了一大妈的“回忆杀”。

易中海端着碗,目光复杂地扫过妻子追忆的脸庞,又落在李秀芝身上那件象征着妻子过往情愫的旗袍上,最终定格在儿子韦东毅挺拔的身影上。

他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但更多的是一种混杂着无奈、包容甚至一丝释然的笑意。

他低下头,用力扒拉着碗里的小米粥,仿佛那粥里藏着化解此刻微妙气氛的答案。

一大妈被这咳嗽惊醒,从回忆的云端跌落。

她略带嗔怪地斜睨了易中海一眼:“你咳什么咳?要不是当年光正那个犟脾气,非要去打鬼子……”

她的话语戛然而止,眼中闪过一丝痛楚,随即化作一声轻叹,“……我才不会便宜了你这个闷葫芦!”

这话半是玩笑,半是真心。

那段尘封的往事里,韦光正与一大妈青梅竹马,情根深种。

易中海则是韦光正最信任的发小兄弟。

韦光正牺牲的噩耗传来,老太太痛失爱子,一夜白头。

一大妈心如死灰。

是易中海,这个沉默坚韧的发小,在那个最艰难的日子里照顾着悲痛欲绝的老太太,也默默守护着失去挚爱、心如枯槁的一大妈。

在漫长的岁月里,两颗饱经沧桑的心才在相互扶持中渐渐靠近,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件旗袍,是一大妈对青春与初恋的祭奠。

而易中海,则是她风雨人生中最终停靠的港湾。

聋老太太坐在主位,目光在李秀芝清丽的身影和孙子俊朗的眉宇间流转。

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温暖而感慨的笑容。

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层层涟漪。

“翠兰啊,你还别说。”

老太太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和洞察世事的平和。

“秀芝丫头穿着这身,站在东毅身边,这眉眼间的神韵,这身段……

恍惚间,真让我像是又瞧见了当年的光正和穿这衣裳的你,站在我面前的光景……

像,真像啊……”

她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温柔地开启了那段充满遗憾却也饱含情义的记忆匣子。

既是对一大妈的安慰,也是对儿子韦光正的怀念,更是对眼前这对新人的祝福。

易中海闻言,端着碗的手顿了顿。

他脸上的尴尬之色更浓,却最终化为一声无奈的轻笑。

摇了摇头,继续埋头喝粥。

只是那碗沿后的嘴角,似乎也微微向上弯起了一个小小的弧度。

他明白老太太的意思,也理解妻子的情愫。

过去的终究过去了,眼前这个家,才是他易中海要守护的现在和未来。

韦东毅和李秀芝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这段复杂往事的了然。

以及此刻弥漫在易家空气中那份独特的、带着酸涩却又无比温馨的暖意。

他们屏息凝神,嘴角噙着笑意,却不敢轻易接话。

于是,在带着回忆余温的和谐氛围中,只有老易同志“受伤”的世界,就这样达成了。

……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早饭过后,韦东毅推出那辆擦得锃亮的二八加重自行车。

李秀芝侧身坐于后座,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捻着旗袍柔软的侧摆,防止被车链刮蹭。

另一只手则带着一丝初婚的羞涩,轻轻环住了韦东毅的腰身。

车轮碾过胡同的青石板,发出清脆而欢快的声响,载着一对怀着憧憬与郑重的新人,驶向他们新生活的起点——区民政局。

韦东毅以“外出调研物资渠道”的名义,轻松避开了请假的繁琐。

轧钢厂的结婚介绍信,董华文科长早已爽快签批并盖上了鲜红的公章。

民政局的办公室窗明几净,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朴素与庄重。

韦东毅深吸一口气,轻轻叩门,得到“请进”的回应后推门而入。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面容和蔼的中年女同志坐在办公桌后。

“同志您好,我们来办理结婚登记。”

韦东毅声音清朗,态度恭敬,将那份承载着组织认可的轧钢厂介绍信和自己的户口本递了过去。

李秀芝也紧张地递上街道办郭主任为她开具的、盖着公章的临时身份证明(证明其来历清晰,符合登记要求)。

工作人员接过材料,一丝不苟地核对着。

她的目光在李秀芝身上那件明显带着旧时光印记的旗袍上停留了一瞬,又仔细端详眼前这对新人:

年轻干部沉稳干练,眼神清正。

姑娘虽清瘦,面色也略显苍白,但眼神清澈明亮,透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期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没有多余的盘问,工作人员脸上露出职业化的温和笑容,拿出一份《结婚申请登记表》:

“同志,请认真填写这份表格。”

韦东毅接过表格,示意李秀芝在旁边的长条木凳上坐下。

他俯身,就着办公桌,蘸水钢笔在粗糙的纸张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姓名、年龄、籍贯、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认真。

在“是否自愿结婚”一栏,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坚定,然后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韦东毅、李秀芝。

墨迹在纸上微微晕染开,如同他们即将交织在一起的人生。

工作人员再次核对无误,脸上笑容更真挚了几分。

她转身从文件柜中取出一张对折的、约莫两张奖状大小的硬纸——这便是这年代最具象征意义的结婚证。

封面是鲜艳的红色,印着醒目的金色双喜字,环绕着象征工农联盟的麦穗与齿轮图案,上方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她拿起蘸水钢笔,在证书内页工整地书写:

韦东毅(男,XX岁)与李秀芝(女,XX岁)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

发证机关:北京市XX区人民委员会(盖大红圆形印章)

公元一九六三年X月X日

字迹端庄有力,红章鲜亮夺目。

写罢,她将这张承载着法律认可与人生新篇章的证书双手递给韦东毅,并微笑着递过另一张印刷着表格的纸张:

“恭喜二位同志!这是结婚物品供应票证,拿着这个,可以去指定的商店购买国家配给新人的结婚用品。”

票证上清晰地列着:棉花X斤、布票XX尺、搪瓷脸盆壹个、铁皮暖水瓶壹个、肥皂X条、糖果糕点票X两……

这是国家在物质匮乏年代,对新婚夫妇最实在的关怀。

“谢谢同志!太感谢您了!”

韦东毅双手接过那薄薄却重若千钧的结婚证和票证,连声道谢。

他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军绿色挎包,从里面抓出一大把用彩色玻璃纸包裹的、闪闪发亮的硬水果糖,热情地堆放在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

“请您吃喜糖!沾沾喜气!谢谢您!”

工作人员显然有些意外,但看着年轻人真诚而充满喜悦的笑容,也由衷地乐了,连声道谢:

“谢谢谢谢!祝二位同志相亲相爱,百年好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庭共同努力!”

走出民政局大门,秋日的阳光慷慨地洒满全身。

李秀芝迫不及待地从韦东毅手中接过那张对折的“奖状”,小心翼翼地展开。

她的指尖带着细微的颤抖,轻轻抚过那鲜红的印章、工整的墨迹,尤其是并排写在一起的“韦东毅”和“李秀芝”六个字。

她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自己的名字上,仿佛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确认了自己的归属。

眼眶微微发热,心底那漂泊无依的惶恐终于尘埃落定,化作一股滚烫的暖流涌遍全身。

最终在她苍白却清秀的脸上绽放出一个如释重负、又饱含无限幸福与希望的笑容。

这张纸,是她颠沛流离命运的休止符,是她安稳未来的铁券丹书。

更是她获得“韦李氏”这个新身份的庄严宣告。

“看入迷了?以后天天都能看。”韦东毅笑着打趣,眼神里是化不开的温柔。

李秀芝羞涩地抿唇一笑,脸颊飞上红晕,却依旧舍不得移开目光。

她仔细地将结婚证折好,如同呵护稀世珍宝般,珍重万分地放进自己那个洗得发白却干净的布挎包最里层。

然后,她想起更重要的事,拿出那张供应票证,语气带着当家主母般的认真:“东毅,咱们得去买喜糖了,院里邻居都要发。还有这票证上的东西……”

她仔细看着那些珍贵的配额,盘算着如何精打细算地使用。

韦东毅拍了拍自己鼓鼓囊囊的挎包,一脸“山人自有妙计”的得意:“糖?看!”

他拉开拉链,里面花花绿绿、满满当当全是硬糖!

“早备好了,小十斤呢!

够全院发,厂里同事也留足了。

票证上的东西,明天你跟妈一起去买,她熟门熟路。

布票多,正好给你多做几身新衣裳,把咱家秀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这些糖,一部分是他用攒下的糖票和钱在供销社买的,另一部分则是他在超市空间里拿的包装相似的硬糖。

虽然空间里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的糖果堆满货柜,但为了不引人怀疑,他只能采用这种“掺沙子”的方式。

李秀芝探头一看,被那惊人的糖量吓到了,心疼得直抽气:“我的天!你哪弄来这么多糖?这得花多少钱票啊?日子还过不过了?”

她小脸顿时垮了下来,秀气的眉毛紧紧蹙起,带着川妹子特有的泼辣劲儿埋怨道:

“布票省着点用!给奶奶、爸妈还有你做身新衣裳是正经!

我……我用不着那么多新衣服!

你真是钱票多得没处使了是吧?”

逃荒的经历让她对物资匮乏有着深入骨髓的恐惧,节俭几乎成了本能。

韦东毅被她这管家婆的认真模样逗得心头发软,伸手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

“哟!这小红本刚捂热乎呢,就开始替咱家精打细算了?

放心,你男人有本事,这点东西,小意思!

以后保管让你过上好日子,再不用为吃穿发愁!”

“那也不行!”李秀芝难得地坚持,眼神执拗。

“有钱有票也得攒着!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以后会遇上啥事?细水才能长流!”

她想起了那些在饥饿中绝望的日子,对安稳和积蓄有着近乎本能的渴求。

看着李秀芝眼中那份认真到近乎固执的关切,韦东毅心头暖流涌动,比喝了蜜还甜。

他收起玩笑,郑重地点头,紧紧握住她微凉的手:

“好,听媳妇儿的!

以后啊,咱家的财政大权,都归你管!

我每月工资,全数上交!

保证不乱花一分一厘,行不?”

这朴实无华却重于千钧的承诺,瞬间击中了李秀芝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巨大的安全感将她包围,脸上重新绽开明媚如春花的笑容。

她用力地点点头:“嗯!咱们现在不单独开伙,票本子还是给妈管着就行!”

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再次响起,载着一对新鲜出炉、手握红本的小夫妻,沐浴着金秋的暖阳。

车轮轻快地转动,驶向他们共同的家——那座充满烟火气、人情味,也暗藏算计的四合院。

挎包里的结婚证沉甸甸的,是承诺,是归属。

包里的喜糖甜蜜蜜的,是分享,是喜悦。

而那叠供应票证,则是他们开启柴米油盐、构筑温馨小家的第一块基石。

属于韦东毅和李秀芝的平凡而充满希望的生活画卷,正从这秋高气爽的一天,徐徐展开。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462/2338698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