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断亲后娶妻娄晓娥 > 第157章 被轻视了

第157章 被轻视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前往沈飞的日子。临行前一天,早上八点,何雨泽起来开始制作早饭,他轻手轻脚地来到厨房,等做好饭后,又过来叫醒熟睡的娄晓娥,看着熟睡中的两个小孩,心中涌起一阵不舍。

"都安排好了吗?"娄晓娥不知何时已经醒来,轻声问道。

何雨泽点点头:"我已经跟师傅说好了,你今天带着孩子过去住几天,你们在那儿我更放心。"

娄晓娥披衣起身,从衣柜深处取出一个布包:"这里面是我给你准备的干粮和换洗衣物。听说沈阳那边比四九城还冷,你多带件毛衣。"

何雨泽接过布包,触手沉甸甸的,心里也跟着一暖。他俯身在妻子额头落下一吻:"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我很快就回来。"

接着何雨泽招呼娄晓娥快点吃饭,然后骑车带着他们去了师傅家。

临走的时候,赵德柱也是嘱咐他,万事小心。

安顿好家人,何雨泽又回到自己家中,继续自己的研究。

第二天一早,何雨泽已经收拾好了所有东西,然后仔细检查每一扇窗户是否关严,不怕别的,就怕院子里面的盗圣。最后,他将工作证、介绍信和几本技术笔记小心收进公文包,锁好了房门。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何雨泽已经站在了工业部门口。几辆军用吉普车停在那里,车旁站着十几位穿着中山装或工装的中年人,正三三两两地交谈着。

"小何同志来了。"工业部的王处长向他招手,"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首都机械厂的刘总工,这位是工业学院的张教授..."

何雨泽一一握手致意,能感觉到这些资深工程师眼中闪过的诧异,他太年轻了,在这群平均年龄四十岁以上的专家队伍中显得格格不入。

"这位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打量着何雨泽。

"红星轧钢厂的何雨泽同志,在金属材料方面很有研究。"王处长介绍道。

老者"哦"了一声,明显兴趣缺缺,转身继续与同行讨论起来。何雨泽并不在意,安静地站在一旁,听着这些专家谈论着苏联米格战机的气动布局和美国F-4的雷达系统。

"上车吧,同志们。"王处长招呼道,"我们要赶中午的火车。"

吉普车队驶向火车站,何雨泽与三位年长的工程师同乘一车。车厢内,一位戴眼镜的工程师正在高谈阔论:"我认为直接购买米-19,这样可以节省研发经费。."

何雨泽默默听着,没有插话。通过系统兑换的资料,他清楚地知道这些讨论中有多少是纸上谈兵。我国航空工业面临的不仅是设计问题,更是材料、工艺和制造能力的全面落后。

火车向北疾驰,窗外的景色由平原逐渐变为丘陵。何雨泽借故去了趟洗手间,锁上门后调出系统界面。

"系统,兑换沈飞现状详细报告。"

【叮!消耗5000点情绪值,兑换沈飞112厂现状报告】

瞬间,一份详尽的报告出现在何雨泽脑海中:沈飞在试制米格  -  19  飞机时,因不尊重客观规律,搞  “快速试制”,导致飞机质量严重下降。而老毛子撤走专家后,零部件加工、组装、整装等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果然如此。"何雨泽眉头紧锁。这些数据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回到座位时,那位眼镜工程师还在滔滔不绝:"...所以我认为应该采用……..."

"李工,"何雨泽忍不住开口,"双发设计会增加结构重量和油耗,以我国目前的发动机水平,恐怕..."

眼镜工程师李卫国愣了一下,随即皱眉:"年轻人,你参与过飞机设计?"

"没有,但我研究过航空材料学。"何雨泽平静地回答。

李卫国嗤笑一声:"纸上谈兵。航空工业是实打实的系统工程,不是看几本书就能懂的。"

何雨泽不再争辩,只是默默记下了李卫国提到的几个技术观点,它们全都在系统资料中被证明是错误的。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火车终于抵达沈阳。东北的寒风已经刺骨,何雨泽裹紧了娄晓娥为他准备的厚毛衣,跟着队伍上了一辆军用卡车。

沈飞112厂坐落在沈阳市郊,高大的围墙和持枪站岗的士兵彰显着这里的特殊地位。经过严格的身份核查,众人被带入厂区。何雨泽环顾四周,巨大的厂房、高耸的试车台,还有远处停机坪上隐约可见的战机轮廓,无不让他心跳加速。

"请各位先签署保密协议。"一位军官模样的工作人员分发着文件,"接下来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任何内容,都不得对外泄露。"

何雨泽认真阅读后签下名字。协议上的条款极为严格,违反者最高可判死刑,足见这次参观的重要性。

参观从钣金车间开始。巨大的水压机正在冲压米格-19的机翼前缘蒙皮,金属变形的刺耳声响彻整个厂房。何雨泽敏锐地发现,工人们正在徒手调整板材位置,完全依赖经验判断,没有任何专用的定位工装。

"这是苏联专家协助安装的2000吨水压机,"技术员语气中带着自豪,"专门用来加工米格-19的机翼蒙皮,可以处理8毫米厚的LY12铝合金板材。"

何雨泽的目光扫过工作台,看到几块已经成型的蒙皮件边缘有明显的波浪形变形。根据系统提供的米格-19技术规范,这种高速战斗机对蒙皮平整度的要求极为严格,公差必须控制在±0.15毫米以内,否则在超音速飞行时会产生危险的激波震颤。

"这位同志,你好像对我们的工艺有看法?"技术员注意到何雨泽皱眉的表情,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悦。

车间里的噪音突然变小了些,几个正在操作设备的工人也停下手中的活计望过来。何雨泽拿起一块刚冲压好的蒙皮样品,手指抚过边缘的变形区域:"米格-19在跨音速阶段,机翼表面承受的压力超过8个大气压。这种程度的波浪变形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严重影响疲劳寿命。"

技术员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你懂什么?我们按苏联专家教的方法生产了三年,从没出过问题!"

"那是因为..."何雨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系统资料显示,苏联原装的米格-19确实存在机身结构疲劳问题,但在这个年代还是绝密信息。他转而指着水压机说:"至少应该增加液压定位夹具,保证每次冲压时板材的位置一致。现在这样完全靠目测调整,每块蒙皮的厚度分布都不一样。"

一个满脸油污的老工人突然插话:"小同志说得在理!上个月试飞的那架19号机,左右机翼蒙皮差了1.2毫米,还是我亲手量的..."

"老张!"技术员厉声喝止,"不该说的别说!"

技术员脸色变了变:"你是什么单位的?"

"红星轧钢厂,何雨泽。"

"轧钢厂的来指导我们飞机制造?"技术员讥讽地笑了,"飞机不是铁轨,年轻人。"

队伍中响起几声轻笑。王处长赶紧打圆场:"何工在金属成型方面确实有研究,大家多交流嘛。"

参观继续进行,但何雨泽能感觉到,自己被有意无意地孤立了。在复合材料车间,当他指出米格-19树脂配方比例不当时,那位李工程师直接打断了他:"小何啊,你还是多听少说,米格-19的材料和你熟悉的钢铁不是一回事。"

何雨泽不再言语,只是默默记下每一个技术缺陷。通过系统兑换的资料,他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按照现在的工艺,仿制出来的飞机恐怕连安全飞行都成问题。

中午在厂区食堂用餐时,何雨泽被安排在了最边缘的位置。他无意中听到邻桌的议论:"...那个年轻人是哪位领导的秘书吧?带他来沈飞见见世面..."

"我看像助理工程师,估计是来打杂的..."

何雨泽不动声色地吃着饭菜,心中却已有了计较。下午的技术交流会,将是他扭转局面的机会。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460/233856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