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民心所向,殿下该登基了
两人出府前往皇宫,李世民大败突厥,活捉颉利可汗的热度居高不下,沿街百姓都在谈论这事。
一个个神采飞扬,为国家而自豪。
经过魏晋南北朝乱世和隋末乱世后,汉人的自信再一次树立起来。
两人来到武德殿时,其他人基本都到了。
“哈哈,现在百姓都在议论太子大败突厥的事,还是打外战带劲啊。”程咬金朗声笑道。
“是啊。”其他武将深有同感,打内战,可不会让百姓自豪,那种来自百姓的崇敬,实在得劲。
“哈哈,大唐的国土还不够大,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你们发挥,不过现在国库都打空了,得好好发展一下民生经济,等国库充实了再开疆拓土。”
李世民放声大笑,尽显豪情。
打败突厥,活捉颉利,当然快哉,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好啦,人都到齐了,李艺他们已经在来长安的路上,都说说派谁去迎接合适?”
“雍州周围数十州的粮仓都打空了,就等李艺他们运粮回来补充。”
李世民把话题引到正题上。
“既要显出对他们的重视,也要表达出我们的善意,重视的话,非长孙大人莫属,当再派一个前太子旧部前去,薛万彻最合适。”房玄龄给出人选。
“支持。”
“支持。”
“……”
众人纷纷表态,房玄龄的智慧,那是毋庸置疑的,哪怕高傲如长孙无忌,对待房玄龄也是带着几分谦逊的。
“嗯,好,辅机,薛万彻,便由你二人前去迎接,届时一起封赏,此番大胜,当大封重封。”
李世民表态道。
“是。”
两人应了一声,薛万彻如今已完全被李世民的气度折服,李世民让他也来参加这会议,说明已经彻底把他当自己人,真的做到既往不咎,并且重用。
除了李艺和魏征外,就数他得罪李世民最狠,玄武门那天早上,他让李思行带兵去杀李世民妻儿,差一点就得逞了。
即便如此,李世民也能做到既往不咎,如此气度,怎能不让人佩服。
“如今有个难题,必然要重赏大军,但封赏完后,国库便没钱用了,你们有什么办法给国库筹钱?”李世民凝重道。
李艺他们劫回来粮食、人口、牛羊,但突厥以物换物,不用钱呐。
犒赏完大军,国库都没钱给官员发俸禄了,穷呐。
众人齐刷刷看向叶尘,搞钱这种事,叶尘擅长啊。
“钱大部分在贵族、士族、官员、富商手中,把李艺他们弄回来的牛羊以及突厥人卖给这些人,不就有钱了。”叶尘道。
“额,人家凭什么愿意买?”尉迟敬德都觉得扯。
“不,他们会愿意买的,如今太子威望无双,登基是迟早的事,他们肯定都想向太子纳投名状,到时候我们带头买,他们能不买?”叶尘自信笑道。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官场潜 规则。
抓回来的突厥人,包括那些俘虏的突厥士兵,便是奴隶,奴隶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已经丧失人 权。
如李靖的昆仑奴,就是从天竺那边买来的。
李世民琢磨了一番,点点头:“我看行,只要能撑到秋收纳税,便能缓过来,实在不行再卖点粮。”
众人也都点点头。
“此番突厥元气大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战果,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自汉朝起便是中原的领土,被突厥占据这么久,该拿回来了。”
“我的意思是一鼓作气,犒赏完大军后,派大军北上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
李世民继续道。
“可行,我们再添一把火,派人去跟突厥谈判,让突厥拿东西来赎人,突利妻儿留着没多大用,不如用来换点实际的,至于颉利,我们就漫天要价。”
“而最重要的是借出使之名,让人联络李淳风,让他挑起突厥内 斗,最好挑起西域诸国与突厥对立。”
“必要时候,我们可以压低价格让突厥赎回颉利,想办法让赵德言跟着颉利去突厥,李淳风那个搅屎棍,加上赵德言那大毒瘤,绝对能把突厥祸害报废。”
“而西域诸国与突厥对立,我们放颉利回去,西域诸国必然害怕突厥报复,那么留给他们的只有一条路,向大唐朝贡,求大唐庇护。”
叶尘提议道。
“好,好一招釜底抽薪,不战而屈人之兵,突厥已经元气大伤,尤其颉利的人损失最大,而突利保下五万大军,已经不用再惧颉利。”
“放颉利回去,只会加剧冲突,加速突厥内部分裂,我们还能要到大量物资,还能逼着西域诸国对大唐俯首,一举多得。”
“而留着颉利,只能带来荣誉,换不来实际的东西,大唐现在要的是发展,大量制造火器,放颉利回去突厥也不足为惧。”
房玄龄抚掌赞同,分析利弊,如此做,对大唐太有利了。
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一琢磨,也都表示赞同。
李世民也点头,玩谋略,叶尘也是一把好手,他真是越来越爱叶尘了。
看李世民没问题了,长孙无忌目光灼灼地看着李世民开口道:“有一件事更重要,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太子殿下该登基了。”
众人瞬间呼吸都粗重起来,纷纷兴奋地表示赞同。
而这一次,李世民没有犹豫,看向萧瑀道:“萧瑀,你去见一见陛下。”
“是。”萧瑀当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
众人相视一笑,只要李世民不犹豫,那事情就好办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登基,便到他们掌权的时候了。
“裴寂那厮已经身败名裂,是否趁热打铁,定他个抗旨和煽动民心之罪?”高 士廉道。
“陛下和裴寂感情深厚,现在动裴寂怕是不妥,最好是不追究,让陛下放心退位,殿下登基最为重要。”杜如晦摇头否定。
“不错,裴寂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不急于一时。”房玄龄表示赞同。
“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出征之时,我已经交代陈星把番邦稻种种在我的职田里,而如今到了种植苞谷的时候了。”
“事实证明,苞谷可以长期保存,种子已经准备好,够整个雍州播种,这事得赶紧,今年雍州全部种植苞谷,明年就能普及全国种植。”
“明年全国大丰收,有粮在手心不慌。”
叶尘开口道。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1/2341505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