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舌战百官
“兑换额度不变,百姓不用重新适应,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十两银子等于一两金子。”
“用模具制造,把金、银铸造成金币、银币、模具刻上固定的花纹,防止民间私铸。”
“额度分为一两、五两、十两三个等级,方便交易,铜钱的铸造也不能停下,铜钱主要用来找零和小额购买。”
“铸币局全力铸币,工部招募民工开采铁矿,匠兵局招募铁匠大量打造兵器,正好用新铸的币发放工钱。”
“一来让百姓开始适应新的货币,二来,增加民间货币流通,刺激经济发展,比如商税,百姓手里有钱,消费能力上升,朝廷自然能收到更多商税。”
“用货币取代以物换物,也更方便人们生活,此外更重要的一点,为以后控制各国经济做准备,各国与大唐交易,只能使用大唐的货币。”
“用货币控制各国经济,各国就只能乖乖依附大唐,比如西域,河西走廊打通,重启丝绸之路,让西域各国拿东西卖给大唐换取货币,以后大唐只认唐币。”
叶尘非常详细地解释和说明。
先树立信誉,让各国使用唐币,之后以方便交易为由,印刷纸币。
乖乖依附大唐,那就是钱币,敢搞事,那就是废纸,甚至都买不到。
“支持,陛下不是说苞谷产量惊人吗,可以磨成面食用,全国普及后,粮食产量大增,多余的可以用来和别国做生意,还有大唐的丝绸、精钢、茶叶等等,都是别国稀缺的,可以高价卖给别国。”
“再从别国购买大唐所需要的东西,大唐为万国交易中心,循环往复,大唐必然越来越富有,慢慢地各国都得依附大唐。”
“以经济控制各国,加之武力威慑,再以文化教化,使各国崇尚大唐,那么万国来朝绝非梦想。”
魏征拍手大赞,摸到了一点经济学的门槛。
“万国来朝!”
听到这四个字,百官都兴奋了起来,尤其士族,辅佐皇帝缔造万国来朝的盛世,那么他们各家的地位会更稳,流芳百世,千年、万年不朽。
“支持。”
“支持。”
“……”
百官也学着秦王旧部举起笏板表决。
这事对他们也极其有利,他们当然得支持。
“好,工部便按照楚国公所言立刻实行,户部辅之。”
李世民相当满意,没想到此事施行得如此顺利。
还得是叶尘会忽悠啊。
不过,他也不禁幻想起实现的那一天,那得是何等盛况?
“想要实现万国来朝,单单改革经济是不够的,还要大力培养人才。”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艘船,陛下是舵手,掌握着航行方向,那么人才就是水手,越多,船划得越快越稳,行驶得越远。”
“文人有科举,武人也该有武举,此外还该设立工举,重视工业发展。”
叶尘道。
李世民已经坐稳皇位,大唐这艘大船也该加速航行了。
这话一出,士族和贵族官员都不乐意了。
“不可,武人也就罢了,工匠怎可为官?”
“士农工商,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若工匠也可做官,天下岂不乱套?”
长孙无忌第一个反对。
“不错,士农工商,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怎可轻易更改?”
“这是在违逆祖宗。”
“……”
百官反对得异常剧烈,尤其士族和贵族官员。
工匠都能为官,会大大分走他们的权力。
而且,工匠都能为官,如何凸显他们的尊贵?百姓还怎会推崇他们?
这一下,就连长孙无忌、高 士廉、独孤彦云等李世民旧部都激烈反对。
“哈哈,自古以来的规矩?违逆祖宗?”
叶尘放声一笑,起身走到朝堂中央。
“士农工商起自春秋战国时期,然春秋战国时的诸国皆已泯灭于历史长河中。”
“后来的朝代皆遵循这套制度,然秦朝十四年,汉朝加起来四百年,魏晋南北朝、隋朝,都已成为过去式。”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套制度并不能让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千秋万载。”
“各位如此激烈反对,是不想大唐千秋万载?”
叶尘反问起百官。
“你这是偷换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彼此消耗国力,覆灭是必然。”
“暴秦灭于军功制度;汉朝亡于黄巾农民起义;晋朝始亡于八王之乱;南北朝与春秋战国时差不多;隋朝亡于皇帝昏暴好战。”
“这些与士农工商制度有何关系?”
郑元璹起来和叶尘对线。
“不错,不错。”
百官纷纷支持郑元璹。
“呵呵,不愧是鸿胪寺卿,嘴皮子真溜,汉朝土地兼并,民不聊生引发黄巾起义,你是一点不说。”
“土地被何人兼并?汉末起义的诸侯,袁术、袁绍四世三公;曹操背后的夏侯家;公孙瓒背后的公孙家,这些你怎么不说说他们的家世?”
叶尘讥讽道。
推翻汉朝的就是你们这些士级阶层,全部推给农民,要不要脸?
“你……”
郑元璹差点噎死,这是能说的吗?
当今皇室李家,也是如汉末群雄一样争霸得的天下,说这话,相当于骂当今皇室是乱臣贼子。
这让他怎么接话?
孙伏伽瞪大眼睛,他也就是骂了皇帝一句不孝,结果叶尘直接骂当今皇室是乱臣贼子,他段位还是不行啊。
百官齐刷刷看向李世民,这不杀?
“咳!”
然而,李世民只是咳嗽了一声,提醒叶尘收敛一下,别说得那么难听。
这些事,知道就行,别说出来。
百官顿时黑脸,孙伏伽就骂你句不孝你就黑脸,这都骂你乱臣贼子了,你却一点气不生。
“咳,这事先不提,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国家想要发展,最重要的便是发展工业,农业发展得再好,也只能保证人们不饿肚子。”
“只有工业才能改变一个国家,实现阶级上的跨越,比如火器、锻铁术、提矿术、白糖提炼,这些都是工匠琢磨出来的。”
“就说火器,火器的出现,让大唐战斗力凌驾诸国之上,而现在的火器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大唐要想一直保持对其他国家的碾压,就必须不断革新火器的运用,所以朝廷必须重视工匠,此乃强国之道。”
叶尘神采飞扬,站在朝堂中央舌战百官。
百官面面相觑,一时间反驳不了。
而就在这时,王珪站出来对线:“但士农工商的制度保持上千年,贸然打破,势必让国家乱套?”
“而且,工匠大多不识字,连奏折都写不了,如何为官?”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1/234150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