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军政改革
李世民一直没开口,等众人弹劾得差不多,李靖已经汗流浃背才开口。
“众卿弹劾得没错,军令不可违。”
李靖顿时脸色大变,其他武将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眼看震慑效果达到了,李世民话锋一转:“李靖做得也没错,战场上,随机应变最是重要,战机稍纵即逝。”
“如果将军在战场上畏首畏尾,本着不做就不会犯错的想法,失去冲劲,那么如何打胜仗。”
百官都懵了,他们都没错,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呢?
李靖和诸将心里暖暖的,有个动打仗的皇帝真好啊,但悬着的心还是没放下来。
“究其根本是朝廷的制度有问题,此番出征,监军是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因为战场的瞬息万变,他们没和李靖在一起。”
“所以李靖一个人便能做下决策,以后监军必须和主将一起。”
“另外,朝廷将增设军机处,军机处不掌兵器,但拥有战场上的参谋和决策权。”
“以后出征,设一名主将,两名监军,一名军机处参谋,用票拟权。”
“监军和参谋各自拥有一票,主将拥有两票,共同商谈和决策,需要临时变阵时,达到四票同意,则可以实施。”
“如果达到三票同意,说明有可行性,由随行将军和监察御史共同举手表决,如此可极大程度防止犯错,也不影响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李世民说出商议好的对策。
“陛下圣明。”
武将齐齐高呼,这个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好啊,这样他们心里就有底了。
而军机处不掌兵权,百官也没有反对。
“那么陛下,军机处属于哪部管理呢?”侯君集询问。
“军机处属中书门下,负责参谋和决策,监军相当于门下省,负责监督和审核,而主将和将军呢,相当于尚书省,负责实施。”
“这样说更容易理解。”
“军机处设军机侍郎一名,从三品;军机丞两名,正四品下;参谋郎五名,正五品下。”
李世民道。
这很合理,也没人反对。
“另外,以后南衙和北衙归兵部管理,但没有调动权,出征主将是南衙将军,监军则由兵部和北衙各出一人,如此最为公平。”
李世民继续提出改革方案。
这对兵部是不公平的,但兵部全是李世民的人,谁反对嘛。
“接下来该论功行赏了,也要做一些官职调整。”
李世民示意随朝太监。
随朝太监赶忙拿出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卫国公李靖,指挥作战,完胜突厥,一战灭东 突厥,加封柱国,擢升兵部尚书,赏银五千两,粮食三百石,食邑增加五百户。”
“徐绩生擒颉利可汗,降服万余突厥军,封英国公,升御林卫大将军,兼任军机左丞,赏银五千两,粮食三百石。”
“……”
诸将皆有封赏,叶尘带回可汗金印,赏赐了不少金银。
李世民直接专门给李烟柔封了个专属将军封号——兰威将军,品级从四品上。
属于武散官,有品级而无具体职权。
李烟柔真正做到了历史上正式的第一位女将军,还有专属封号,名留青史是必然。
做了不少官职调整,如侯君集从兵部尚书变成军机侍郎。
还有秦琼、张士贵、苏定方等人,封为御林卫大将军,意味着以后属南衙,兼任地方军将军。
如此一来,权力可不比十六卫大将军差。
要的就是平衡,李孝恭都调到南衙去。
然后是其他官员的调整,毕竟山东士族官员回来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礼部,原本礼部尚书是刘义节,刘义节原本是李世民心腹,结果却站队山东士族。
这是背叛啊,直接被李世民撸回弘文馆编书去。
宁愿把礼部尚书给山东士族的人当,现在担任礼部尚书的是清河崔氏崔敦礼,这人为人比较踏实。
其他的如崔义玄等人,大多官复原职,担任九寺卿。
最悲催的是郑善果,原本是大理寺卿,被撸去当刑部侍从,这玩意也不低,但上面有刑部尚书、左右侍郎。
张允济调任大理寺卿。
此外,御史大夫杜淹两个月前因病去世,魏征正式任御史大夫。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官复原职。
中书令房玄龄、杜如晦。
尚书左右仆射萧瑀、长孙无忌。
侍中高 士廉。
礼部尚书崔敦礼、民部尚书刘政会、吏部尚书柴绍、兵部尚书李靖、刑部尚书戴胄、工部尚书李道宗。
现在最高长官就这些。
除了崔敦礼和萧瑀,其他全是李世民心腹亲信。
“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徐绩,之前为避讳我名字里的世字,如今你立下大功,朕也还你一个字,赐姓李,以后更名李绩。”李世民朗声道。
“臣李绩谢陛下圣恩。”李绩大喜,赶忙叩拜谢恩。
其他人羡慕得不行。
叶尘是有点无法接受的,因为在现代是没有姓氏尊贵一说的。
总有种认贼作父的赶脚。
“陛下,不可一世的东 突厥灭在陛下手中,陛下的功绩前无古人,可称圣君。”
“臣以为,陛下是千古一帝,神圣尊贵,陛下曾经当过的官职,没有人再有资格做,当空悬。”
“此外,陛下曾经做过一品、二品官,怎能有人与陛下平起平坐,当最高设三品官。”
长孙无忌站出来搞事。
这种遭人恨的,一般都是长孙无忌带头,因为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弹劾也没人敢往死里弹劾。
说白了就是挡刀背黑锅的。
而早已与其他心腹亲信通过气,程咬金等人纷纷开口附议。
“严重了,三师、三卿、三公自古有之,就不动了。”
“这样吧,二品降为正三品,从二品降为从三品,五品以上的皆往后降一品,俸禄和职权不变。”
李世民大方地摆摆手。
“陛下圣明。”
一听只是名誉上的,没影响到他们的权利的,百官当然不会说什么。
“至于地方上的,大行台尚书令和左右仆射便撤了吧,大行台尚书令回京任职。”
“左右仆射改为左右道令,四品上,左道令与别驾管民生,右道令和都督管军事,增设道丞一名管教育。”
“长史辅佐管理民生,司马改任监军职,恢复汉朝四镇将军,各道军队镇守四方。”
李世民话锋一转。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1/234149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