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考勤王:打卡变强,陛下别耽误我干饭! > 第三百二十七章 贪官

第三百二十七章 贪官


“闭嘴吧你,当初你劝隐太子杀我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走正道?”

李世民一眼瞪过去。

魏征满头黑线,说不过就翻旧账是吧。

“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臣阴谋算计皇帝,皇帝还不能反抗,到底谁是皇帝?”

“别忘了你也是底层出身,士族当道,堵死底层百姓向上晋升通道,百姓失去动力,失去对朝廷的信任,大唐将会变成一滩死水。”

“阴谋诡计或许成不了事,但不用阴谋诡计,一定必败无疑。”

叶尘冷声呵斥,魏征有时候精明得要死,有时候又很迂腐。

“不错,陛下已经放他们一马,但他们并不知道感恩,这种人改不了了。”房玄龄非常赞同。

“我的意思是可以行正道破之,比如大力发展教育,读书人不再依附士族,士族的影响力自然大幅度降低。”魏征道。

李世民有能力做圣君,他希望李世民是干净的,污点仅限于玄武门之变。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起来的,照你这样,教育还没搞起来,大唐恐怕就被士族搞垮了。”

“士族不想要大唐,他们想要的是晋朝那样,皇帝与他们共天下,皇帝挡在前面挨骂,他们得尽民心,成正义一方。”

“你当初要干死陛下的那股果断的狠劲呢?”

叶尘吐槽道。

魏征直接心态崩了,起身离开。

老提这事干什么,怕他死不了是吧。

看魏征吃瘪,李世民暗爽得不行。

而萧皇后被贬离长安的事一出,山东士族脸色都很不好看,他们的计划刚开始就胎死腹中。

三天后的朝会,李世民派张允济和岑文本前往山东查看秋收情况,山东士族脸更黑了。

派张允济和岑文本去,摆明了是让去山东搞事。

不对啊,他们做得非常隐蔽,哪怕萧皇后反水,也不可能证明是他们干的。

各家聚在一起,反复复盘也没找出哪里露出破绽。

却不知李世民根本没打算要证据,就想把山东士族当大冤种整。

至十月中旬,秋收结束,朝廷早就拨款给各地官府,大量跟百姓购买稻谷。

稻谷的储存时间远不如苞谷,但现在朝廷缺粮啊,包谷需要很长时间晾晒。

各州呈报收购粮食情况。

今年的赋税,加上收购的粮食,朝廷的粮食危机顿时解除。

“濮州一个中州,报上来的粮食数量比上州还要多,看来庞相寿把濮州治理得很好啊。”

李世民看着统计上的表格,非常满意,庞相守以前是天策府幕僚,也算是给他长脸了。

“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地就那么多,一个中州怎么可能粮食比上州还多?”

“搞不好庞相寿为了政绩,硬逼着百姓把粮食全卖了。”

叶尘眉头紧皱,庞相寿,贞观时期有名的贪官。

有一篇叫《唐太宗不徇私》的文言文,说的就是庞相寿贪污被李世民发现,庞相寿以旧情求饶,被魏征怼回去。

唐朝的上州,那么是军事重地,要么就是产粮重地,而且面积也大。

一个中州产量比上州还多,听起来就不对劲。

“恐怕事情没这么简单,濮州临濮县县令贾敦实,贞观元年进士,其兄贾敦颐,乃瀛州刺史。”

“贾敦实写了一封举报信,举报庞相寿贪污,托其兄贾敦颐上交到吏部,臣已把举报信交给大理寺。”

柴绍举起笏板汇报。

“臣正准备递交陛下。”

大理寺少卿孙伏伽起身拿出举报信呈交。

张允济不在,大理寺就是他负责。

叶尘来了兴趣,贾家在河南也是挺有实力的,贾家这兄弟俩,史书记载,乃贞观有名的清官。

甚至到了百姓为这兄弟俩树碑立传的地步。

李世民打开信看,眉头越皱越紧:“孙伏伽,你来告诉大家,庞相寿这算不算贪污。”

孙伏伽当即站起身:“庞相寿以缺粮为由,自去年开始,就不准濮州百姓种别的,甚至连自家院子里都只能种粮食。”

“还不准百姓养家禽家畜,全力种植粮食,导致濮州百姓没菜吃,商人从其他州买菜那些到濮州高价卖。”

“濮州粮食产量高,然百姓却越过越穷。”

叶尘都惊了:“我靠,这招高啊,也没让百姓饿着,又得了政绩,还挑不出来理来。”

果然,往往贪官都智商极高。

“濮州商人赚取暴利,如果这其中有庞相寿参与,那便是贪污。”

“如果没有,那还真难定论庞相寿。”

房玄龄道。

“传令给张允济和岑文本,让他们去濮州调查庞相寿有没有联合商人谋利。”

李世民眉头紧皱。

刚他还觉得庞相寿给他长脸呢,就算庞相寿没贪污,却也让濮州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只顾自身政绩,这哪是给他长脸呐。

叶尘暗暗咋舌,庞相寿十有七八贪了,这种贪污方式也是绝了。

若没人细究举报,表面上还真看不出来,以为庞相寿是个能官呢。

“还有一件事,恐怕不能再往民间大量发放钱币,自武德元年算起,大唐铸造投放入民间的钱币已经超过三千万贯。”

“战事结束,要给士兵发放军饷和赏赐,关内旱灾又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要给关内百姓发放工钱。”

“随随便便就能超过四千万贯,大唐现在人口一千万,算下来一人四贯,可已经不少了。”

“再这样无止境地发放下去,钱币太多,要么就物价上涨,要么就东西贬值,四千万贯,不能再多了。”

武士彟禀报,他家世代为商,这个他懂啊。

“楚国公,你怎么看?”李世民不懂经济之道,看向叶尘。

“武大人说得没错,四千万贯,确实不能再多了,钱币流通得太多,市场和物价会崩掉的。”

“币可以继续铸,一来以后人口多了,再多投放一些,二来作为与各国贸易的专用款。”

“朝廷也可以和各国做生意,其他的不和民争利,但盐、铁等官营物资,则由朝廷来做,还有跟各国购买金、银、铜矿开采权。”

“反正他们提炼技术不行,用了唐币后,这三种矿对他们也没多大用,大唐低价买过来开采,再铸成唐币跟各国购买东西,肯定大唐赚。”

这三种矿可是发展工业极其重要的物资,全弄过来供养大唐。

先用唐币铸造大唐公信力,日后换成纸币,各个国家不听话,纸币就是废纸。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1/234149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