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考勤王:打卡变强,陛下别耽误我干饭!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吐谷浑献降

第三百四十九章 吐谷浑献降


叶尘眼皮跳了跳,竟然是献降。

搞这一出,一看就是李世民逼着人家干的。

吐谷浑可汗都不会说汉话,现在说得挺流利,肯定是李世民逼着人家学的这几句。

“朕接受吐谷浑归降。”

李世民起身走下来,居高临下接过吐谷浑金印和地图,仪式感满满,那个骄傲和神气啊。

叶尘正在心里吐槽呢,突然系统提示音响起,吐谷浑灭国,奖励一万五千点兑换值。

比南疆七十二部归降多了足足五千点。

但好像南疆的实力确实没吐谷浑强。

好,这逼装的好,这仪式整得好。

高句丽比吐谷浑还强,怎么着得给两万兑换值吧。

新罗、百济加起来,起码也得上万吧。

这么算下来,很快他就会有超过五万点兑换值了。

美滋滋。

本来他是惦记着干薛延陀赚积分,没想到还能捡漏吐谷浑。

南疆首领们此刻觉得他们归附非常正确,否则指不定哪天就是他们跪在这里献降了。

高句丽、新罗、百济使臣则心中戚戚,要不了多久就轮到他们三国了。

“你们可愿向大唐俯首?”

李世民俯视着那些吐谷浑贵族。

“我们愿意。”

哪有人敢反对啊。

“很好,大唐会在吐谷浑施行一国两制,朕放你们回去辅佐大唐官员治理吐谷浑,推行汉化。”

“吐谷浑族定为三等种族,十税五,学会汉话升为二等种族,十税四,考中功名者减免赋税。”

“什么时候有三百人考中举人以上功名,什么时候升为一等种族,列入华夏民族之中。”

李世民直接定下吐谷浑的未来。

三百人考中举人以上功名可不容易。

毕竟要和大唐那么多读书人竞争。

这是在逼着吐谷浑快速汉化,拼命读书。

种植高产粮食,十税五也能活下去,但想要活得好,就必须拼命读书。

吐谷浑这个冬天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加上大唐如日中天,吐谷浑起码五十年内没有反抗资格。

五十年后,那都汉化得差不多了。

这招很损,但好用。

其实就是殖民,加上融合。

“我等愿服从大唐,谨遵大唐陛下令。”

吐谷浑贵族们哪里敢反驳,或者说是知道没有反抗资格。

还能活着回去,已经是谢天谢地。

“改吐谷浑为青海道,擢尚书左侍郎宇文士及为青海道左道令;蒋国公屈突通为右道令;吏部侍从高季辅为长史;光禄大夫于志宁为道丞;河间郡王李孝恭为司马。”

“下设十五州八十一县……”

李世民早就整理好了方案,调大臣前往吐谷浑进行管理。

“河间郡王李孝恭,兼任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左威卫大军驻于青海道,总管青海道兼河西走廊总军事。”

“突骑卫大将军突利,兼任凉州道大都督,统两万突骑卫协助凉州道大将军安修仁驻守河西走廊,突骑将军阿史那忠,统三万突骑卫驻守河套地区。”

“青海道若生变,统兵击之。”

“右骁卫大将军薛万钧,统其余兵马班师回朝。”

李世民装都不带装的,直接摆明大军镇守,敢生叛心,诛之。

现在大唐名将中,除了李靖就是李孝恭战功最卓著,两战突厥和灭高句丽,都是以主将身份统一军作战,威震西北。

你们要是觉得打得过李孝恭,就叛一个试试。

事实上,现在最受李世民器重的将军就是李孝恭。

第一,李孝恭是李世民同族兄弟。

第二,李孝恭性格谨慎,最是稳重。

军事能力肯定李靖更强,但李靖不喜防守,以攻代守,把对方灭了就不用防守。

李靖是最锋利的刀,代表着毁灭与杀戮,镇守一方还真不适合。

而李孝恭稳重谨慎,进攻没李靖那么惊艳,但攻防都出色,胜在稳定。

吐谷浑贵族们乖乖听着,根本生不出反抗之心,在他们心中,李孝恭是不可战胜的。

去年他们攻打凉州,李孝恭到了之后,他们死活攻不下,寸步难进,还被李孝恭反攻好几次,伤亡惨重。

李靖是最锋利的刀,一战打穿吐谷浑,那李孝恭就是沉重的大山,无法逾越,无法抵挡这座大山的推进。

这两人太可怕了,打不过,根本打不过。

去年他们觉得自己很行,大唐两战突厥,虽然赢了,但肯定国力耗损严重,而且大唐还在东北方对高句丽开战。

他们机会来了,攻破凉州,拿下西北,辖制西域,收拢突厥残部,吐谷浑实力大增。

再远交近攻,与东北高句丽联盟,两面夹击大唐。

想得非常好。

但万万没想到,半年都没撑住,就被李靖和李孝恭两面夹击打崩掉。

最损的是李靖带兵把大量蕴含蝗虫虫卵的土撒进吐谷浑境内,蝗灾泛滥,致使吐谷浑大乱。

不然的话,吐谷浑还能扛一扛,但也基本上是被动挨打。

大唐太强大,将军太厉害。

“陛下,吐谷浑,不,是青海道,要不要召集商人运送一些鸡鸭过去以防蝗灾再起?”郑元璹开口询问。

“蝗虫抗旱不抗寒,但去年青海道下的雪不大,蝗虫虫卵恐怕没冻死。”

“安全起见,臣以为当运送一些鸡鸭过去以防万一。”

“不止青海道,去年干旱的地区,如河北道、河南道、山南道都应该鼓励百姓饲养鸡鸭,以防蝗灾。”

“还有对关内蝗灾的预防也不能减轻,应当停止运送鸡鸭往军队为食。”

魏征举起笏板提议。

“嗯,依御史大夫所言,由赈济司全权负责此事。”

李世民点点头。

“是。”

郑元璹应下,自从擢升文德侯,他现在干劲十足啊,争取升成文德公。

现在山东士族中最受重用的便是他,郑氏的地位都提升了不少。

“太史令,监察天象,看看旱情何时能结束。”

李世民语气有些沉重,算上今年已经三年了,关中死活不下雨,甚至这个冬天连雪都不下。

关键旱情还在蔓延,影响非常大,整得他都快没自信了。

照这样下去,非得舆论四起不可,如他不配为帝,上天降罚。

还有他杀兄弑弟的事也可能被人拿出来说事。

也得亏是有高产粮种,否则根本无法支撑大唐南征北战。

现在即便有高产粮种,大唐都有些撑不住了。

“是。”

太史令应下。

这事叶尘知道啊,史书上记载,贞观初年大旱四年,至630年,也就是明年春末,连降甘霖,旱灾解除。

此后九年风调雨顺,大唐迎来飞跃式的高速发展,国力暴增,民富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后人怀念贞观,具体指的就是这九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81/233236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