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起兵造反
“大人,要不要将此事汇报陛下?”师爷试探着问道。
王涛猛地转头瞪了他一眼:“报?你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是秦王干的?”
“呃……大人,这只是小人的猜测……”师爷被问得一噎,有些尴尬地低下头。
“没证据你报个屁啊!”
王涛没好气地斥道,“你当陛下是那么好糊弄的?空口白牙诬陷藩王,没有实据,回头陛下怪罪下来,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你我!”
真是个蠢货 。
这种没有凭据的猜测也敢往朝廷报?
真当皇城司是摆设?
到时候查不出东西,反而会引火烧身,暴露自己与马有德的牵连,那才是自寻死路。
师爷也有些无语,方才明明是你自己点头认同了我的猜测,怎么转眼就成了我的不是?
但他不敢顶嘴,只能讪讪地站在一旁。
王涛烦躁地摆摆手:“别动不动就想着上报朝廷。你去给皇城司递个消息,就说幽州境内出现不明势力,接连斩杀地方官吏和黑莲教徒,让他们派人尽快查明。”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只说事实,别提秦王半个字。让皇城司去跟他斗,咱们坐山观虎斗就是。”
“是,属下明白。”师爷连忙应下,转身退了出去。
王涛看着他的背影,冷哼一声。
皇城司与藩王素来不对付,让他们去查,正好能探探秦王的底细,自己则能置身事外,何乐而不为?
.........
秦王府。
大门口传来一阵急速的马蹄声。
赵云、李卫、秦亮接到苏云的召唤后,片刻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到王府。
三人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门房,大步流星地走进王府。
穿过几重庭院,很快便来到了议事厅外。
推门而入,只见苏云端坐于主位之上,神色沉稳,下方左侧坐着贾诩,右侧坐着赵高。
“末将参见主公!”
赵云、李卫、秦亮齐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苏云抬手:“不必多礼,都坐下吧。”
三人谢过,依次在下方的空位上坐下。
秦亮,李卫目光不自觉地扫过贾诩。
此人面生得很,能与赵高一同坐在主公身侧,想必不是寻常人物。
赵云则是认出了贾诩。
当下,他朝着贾诩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贾诩见状,也客气地朝他点了点头回应。
苏云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今日叫你们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宣布——本王打算起兵造反,一举拿下幽州。”
话音刚落,议事厅内一片寂静。
赵云猛地抬头,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主公终于要行动了!
李卫和秦亮也面露震惊,随即化为跃跃欲试的神色,看向苏云的目光更加炽热。
苏云继续说道:“此次行动,玄甲铁骑和秦锐士共计四千人作为先锋主力,由赵云统领;
秦军主力留五千人驻守西凉,确保后方稳固,剩下的一万五千人,随本王一同出征。”
“据罗网探查,幽州守军不过五千人,另外两郡也只有两千人不到,且战力平平,拿下并非难事。”
“秦军将兵分三路,秦亮带三千人攻长石郡,李卫带三千人取四方郡。
本王与赵云亲率剩余兵力拿下幽城后,直扑边关重镇北关。
以最快速度控制整个幽州。”
秦亮起身抱拳道:“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三日之内必拿下长石郡!”
李卫也跟着起身:“属下保证,四方郡旦夕可破!”
苏云目光转向赵高,沉声道:“赵高。”
“属下在。”赵高立刻起身躬身应道。
“传令下去,让罗网全力配合大军行动。”
“幽城、长石城、四方城,城防虽不算坚固,但城门一关,强攻难免折损兵力。
你让潜伏在各城内的罗网密探做好准备,待大军兵临城下,找准时机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快速拿下城池。”
“属下明白!”赵高躬身领命,“属下这就传信给各分舵,让他们今夜便摸清城门守卫的换班规律,备好信号,只等大军抵达,定能一举夺下城门。”
苏云点头:“此事至关重要,绝不能出半点差错。告诉他们,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是!”赵高不敢怠慢,再次应下。
赵云等人见状,心中更定
有罗网在城内配合,拿下各城便更简单了。
苏云点头:“好!后天卯时,大军在校场集合,罗网会提前清理沿途哨卡,确保行军无阻。
文和,具体的攻城策略,你再跟他们细说一下。”
贾诩应声起身,取出早已绘制好的地图,开始详细讲解各路人马的行军路线、攻城要点和应对之策。
议事厅内,一场起兵计划,正悄然敲定。
半个时辰后,议事厅内的众人相继起身告辞,各自赶回营中或据点,紧锣密鼓地准备起兵事宜。
一时间,秦王府内的气氛也变得紧张。
又过了一会儿,沈灵儿端着一碟刚做好的桂花糕,走进书房。
她眉眼间带着几分忧虑,显然已经得知苏云要起兵的消息。
走到苏云身边,她将糕点放在案几上,轻声开口:“殿下,您真的要起兵吗?这……这可不是小事啊,一旦踏出这一步,就再无回头路了。”
苏云抬眸看向她,“灵儿,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天下,本就该是本王的。
本王不过是用自己的手段,把属于本王的东西拿回来罢了。”
沈灵儿听着,心中便清楚,这件事已经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了。
她沉默片刻,轻声道:“殿下既然已经决定,灵儿便不多劝了。只是行军打仗凶险,殿下一定要保重自身。”
“放心,本王自有分寸。”
.........
军营内。
赵云回到营中,一刻也不耽搁,立刻传召了军需官。
“后天大军出征,需准备三万大军的十天口粮,务必在明天备齐,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军需躬身应下,转身便去安排。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军营的后勤营地已是一片忙碌。
数百口大铁锅支在空地上,火光熊熊,士兵们正有条不紊地炒制着大米。
炒米是行军口粮的主力,将白米淘洗干净后沥干,倒入烧热的铁锅中不断翻炒,直至米粒变得金黄干燥,水分尽失。
这样处理后的炒米不易腐坏,且轻便易携,食用时只需用热水泡开,或是直接干嚼,都能快速补充体力。
另一边,数百名士兵正围着晾晒架忙碌,上面挂满了切好的肉干。
这些肉多是腌制过的肉,先以盐和香料腌制数日,去除水分,再挂在通风处阴干,最后用炭火微微烘烤,既能长久保存,又保留了肉类的营养。
每一块肉干都切得大小均匀,方便士兵随身携带。
古代行军打仗,口粮向来以“耐储存、便携带、易食用”为首要原则。
炒米和肉干正是因此成为标配。
炒米经炒制后水分极低,可存放数月不坏;肉干经腌制晾晒,更是能保存半年以上。
两者搭配,既能提供碳水,又能补充蛋白质,满足士兵行军作战的能量需求。
后勤士兵们动作麻利,一边炒制,一边将冷却后的炒米和肉干分装成一个个小布包,每个布包恰好够一名士兵一天的分量。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51/234213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