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杀鸡儆猴
赵忠仁大吃一惊:“你说什么?”
李明凤把下午发生的事情,复述一遍。
赵忠仁此刻,恨不得刀了那一群逼崽子:
“妈的,一群鼠目寸光的垃圾玩意儿!”
平常一个个像鹌鹑,乖得像孙子。
没料到,看到点荤腥,就开始露出獠牙。
“英子,别生气了,我也没想到有人这么胆大包天。”
骂了一顿,又赶忙来安慰闺女。
她可是放弃了小渔村名额,来西南帮他。
如果这边散伙,对不起杨光树不说,闺女损失也不小。
那可是要载入史册的功绩。
虽说排名靠后,但好歹也上了榜不是。
“你说怎么处理吧,现在我都没脸见人。”
愧对两个哥哥,被他祸害来边疆。
杨光树那边,更甚,不敢面对他。
不晓得,还以为他们赵家拿他当工具。
“先全部踢出局,把情况上报。
后续,自有人会收拾他们。
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敢唱反调,搞破坏,吃拿卡要,那就是在自寻死路。”
赵忠仁摸了摸闺女的脑袋:
“好了,别生气了!
多大个事,你老爹我能搞定。
相信杨光树胸怀,也不会计较这些。”
几颗老鼠屎,纯恶心人。
“别人都气走啦!”
“明天他会来找我要交代。”
这么大工程,不亚于小渔村前期投资。
两人都耗费不少精力在这方面,好不容易达成共识,怎么会轻易放弃。
赵忠仁相信,杨光树也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我去打个电话,汇报情况。”
赵忠仁的电话,直达天庭。
就算这边的小喽啰有靠山,那又能怎样?
敢站出来放一个屁,照样被捶。
他赵忠仁,可是改革先锋。
电话前,赵忠仁身体站的笔直。
……
翌日,杨光树还在招待所里呼呼大睡。
西南,省城*场,发生大‘地震’。
好几位大老板,被停职调查。
据传,小道消息,跟西南批发市场、工业园区有关。
杀鸡儆猴,还是起到作用。
令不少蠢蠢欲动,想打建材注意的人熄了火。
至于88层大酒店的事情,暂时还未被普通人知晓。
这个时候,知情者可不敢乱说。
当然,也有例外。
李明凤家,被几个妇人哭哭啼啼的咒骂:
“赵忠仁,你全家不得好死。
打压同僚,想独吞蛋糕……”
李明凤在屋里气的发抖,想还击,又有失身份。
乖乖女李元英,第一次爆发: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好你个小杂种……”
“啪啪啪……”
一连串耳光,把几人彻底打懵逼。
一个个捂住脸,嘴角流血:
“小贱人,你敢打我们……”
这一次,不再是耳光。
李元英一脚一个,踹飞老远:
“敢骂我家人,打不死你们。”
她可是练过的。
18岁之前,就是一个假小子。
这几人,就是欠收拾。
平常一个个端庄大方,一出事,就原形毕露。
被打,几人撒泼打滚:“杀人了,赵家杀人了!”
家属院探出不少脑袋。
没人敢上前帮忙。
消息灵通者都知晓,这几家将永无翻身之日。
……
钢铁厂。
韩兵终于也得到消息:
“妈的,简直无法无天,活该。”
杨光树那边胜利,给了他底气:
“谁阻止钢铁厂转型,下属企业开工,就滚出去。
爱去哪去哪。”
一群自私鬼。
厂子倒了,他们还有去处。
普通员工,只能下岗。
也许,厂子一分钱赔偿都没有。
目前,虽说没多少活干。
但赵忠仁也没有叫别人回家。
回去,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
一个家庭,可能饭都没得吃。
能熬一天是一天。
最后实在是撑不住,大家一起滚蛋。
省城有些厂子,已经有员工在闹事。
谁都不想打包回家。
有老古板开始跳出来找事:
“韩兵,钢铁厂不是一言堂,我们可不能让你胡闹。
厂子本来就没几个钱,你还拿出来开分厂。
我严重怀疑,你是想把钱洗进自己腰包。”
说的有理有据,令不少管理层都有些动摇。
“通知保卫科,直接扔出去。”
一言堂?
对。
你们没说错。
从现在开始,钢铁厂不需要举手投票。
一切,我韩兵说了算。
“韩兵,老子要去告你。”
被拖走,一路破口大骂。
一帮人,第一次见韩厂长态度这么强硬。
有些想随大流的,立即做了墙头草:
“钢铁厂,必须转型,寻找突破口,不能让兄弟们失业。”
“支持韩厂子开分厂……”
……
晚上,杨光树拎着两瓶酒,来到了家属院。
迎接他的,是一记白眼:
“杨哥,我还以为你生气跑回家了呢!”
“气什么?
大不了不玩就是。”
杨光树也很光棍,道出心声。
“哼,小孩子一样,没大局观。”
李元英冷哼一声,嘟囔一句,抢过杨光树手里的两瓶酒。
刚准备出门迎接的赵忠仁,嘴角抽了抽:“乱了辈分。”
心里在祈祷,两人千万别有事。
见女儿如此,他真的很担心。
只怪给的自由过了火。
应该不可能,杨光树有妻儿。
门不当,户不对,光会赚钱没用。
况且,他还是个已婚男。
出了门,赵忠仁训斥:“没礼貌,叫杨叔。”
李元英瞪大眼睛,老爹在说什么!
“赵哥!”杨光树有些尴尬。
硬着头皮,打了声招呼。
“昨天的事,我真不知道。”
赵忠仁还是解释一句,免得误会越来越深,杨光树心里有疙瘩。
“嗯,我知道,如果赵哥知晓,肯定会出手。”
不管那几人是被当枪使,还是真混账。
痛打落水狗,杨光树没那么无聊。
只剩几个妇孺,已经够凄惨。
“杨总!”
“杨总!”
两个青年,很是礼貌的跟杨光树问好。
“两位同志好。”
杨光树也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们。
赵忠仁介绍道:“光树,这是犬子文生,文武。”
“两位兄、文生,文武来到西南,吃的习惯吗?”
称兄道弟习惯了,差点又把赵忠仁两个儿子叫兄弟。
“挺好吃,就是菜有点辣。”
老大赵文生,想吐槽的地方很多。
交通不方便,饭菜不合口味。
不过,也没挑食,有的吃就行。
“杨总,又见面了!”
“文武,你瞒得我好苦。
还好当初在大平公社,没冷落你。
要不然现在,我都没脸见赵哥。”
“抱歉了杨总,我总不可能走到哪,都把老爹挂嘴边。
多谢你这段时间,对英子的照顾。”
小妹也是个傻大胆,一个人也敢下队。
还在别人家住了这么久。
一个大姑娘,也不怕被人欺负。
杨光树对这个,有些敏感,赶忙撇清,呸,澄清。
不是做贼心虚,是不想让人误会:
“我三天两头在外面跑,不着家。
李元英同志,饮食起居,都是我媳妇儿在负责。”
末了,又补充一句,故作关心,劝和:
“文武,小两口拌嘴,我跟春梅,也时有发生。
你跟李元英同志,可不要因此闹别扭。
古话说的好,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哪有隔夜仇。”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42/234222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