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稷下学宫,你方唱罢我登台
【我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在该玩游戏的年纪去读书,阳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学得丞相七层皮毛直接搅动风云,左右天下大势。】
【丞相助皇叔三造炎汉,阳哥助大秦一扫六合,这又何尝不是闭环呢?】
【什么历史闭环,这分明叫一脉师承!】
【讲真,我还挺好奇如果阳哥这次也能登临至高殿堂,那丞相是不是就会说自比管仲朝阳了?】
【二周目丞相:我把你当徒弟,你却想当我老祖宗??】
人,总是会下意识模仿自己最崇拜的人。
而对于余朝阳来说,丞相无疑就是那个他最崇拜的男人。
因为丞相身上实在有太多太多优良品质了。
一句愿效犬马之劳直接操劳半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权在握可依旧对刘禅忠心耿耿。
自离开卧龙岗后,就再也没有睡过安稳觉。
此情此景,与皇叔何其相似?
他不过是在用最笨拙的方法,缅怀丞相罢了。
楚汉时期的孔雀羽扇如此,如今的鹅毛羽扇同样如此。
这长达五月的考察以来,使得余朝阳洞穿了改革变法本质。
所谓改革变法,终其根本,就是一场与贵族、世家间的较量。
强则强,弱则亡,上升通道被一众虫豸霸占,有才的平民百姓如何得以出头?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谁能拥有更多人才,谁的家国体系更合理,谁就能脱颖而出。
可天下蛋糕就这么点,平民要想出头,就一定会分走那块本属于世家贵族的蛋糕。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可想而知这群旧贵族的反扑会有多凶猛。
也正因如此,余朝阳才会故意躲着不见嬴渠梁。
他需要观察,这位秦公是否是一位具有大毅力、大志向的君主。
而结局也很明显,嬴渠梁对天明誓,只要秦国能够富强,九死无悔。
有了秦公的鼎力支持,余朝阳那颗欲欲跃试的内心终是破土而出。
还是那句话,秦国不该如此,硬骨头的老秦人也不该如此。
不就是世家贵族嘛,杀就完事了。
真当他执掌江东几十年是个好好君子?
死在他刀下的顽固份子不在少数,这也是除开北伐外,他最熟悉的领域。
三人结伴而行,跟着大部队浩浩荡荡返回国都栎阳。
连日的奔波以及交谈,对于一个人能量的消耗是很大的,所以嬴渠梁在踏上马车那刻,直接就昏睡了过去。
不过比起之前从未平缓过的眉头,这次他的眉头很是舒展,嘴角还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浅笑,呢喃道:“嘿嘿,公孙鞅,余朝阳…”
“秦国可兴矣。”
这难得一见的温柔,使得全程陪同的公主莹玉当即沉默起来。
自坐上这王位以来,她大哥已经很久很久没笑过了。
‘公孙鞅、余朝阳…’莹玉眉头紧锁,葱白如玉的手指紧紧攥住裙角:‘可千万不要让大哥失望啊!’
而就在余朝阳返回栎阳,即将浩浩荡荡开始改革变法之际。
远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同样对当下社会展开了激烈讨论。
伴随着一声钟响,人群开始鱼贯而入,他们席地而坐,表情庄严而认真。
老学究王德昌同样在此列,经过五个月的接触,他发现所谓的诸子百家,并非只是一群夸夸其谈的空想家。
而是一群实践家。
其中有主张仁和礼的儒家,有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亦有君主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更有让人肃然起敬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
思想碰撞,百家争鸣的目地只有一个,挽救天下苍生!
每一种不同的思想主张,都代表着一道政治理念,正因如此,这小小的稷下学宫才会聚集如此多的天下百家。
他们迫切的想说服其他人,使自己的思想主张得到认可,从而得到诸国君王看重,登上天下舞台,大展拳脚的同时施展心中抱负。
如今风头正盛的公孙鞅,也曾是稷下学宫中的一员,以法家身份同群雄辩论。
奈何秦公一简《求贤令》,钓走了这位法家高材生。
不过公孙鞅的离开,并未对稷下学宫的兴衰带来影响,依旧被天下士子视为圣地,每天都有天各一方的士子前来。
而今天的论题,正是最根本性的问题: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这场辩论主张人性本善的,正是名扬天下的儒家孟子。
孟子年纪虽轻,却是儒家集大成者,继承孔子思想,主张仁政民本。
双眼如炬,仿佛蕴藏着世间真理,孟子正襟危坐祭酒左手方,语气睥睨道:“人性本善,人有四瑞,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得天下者,理当反对暴政,保民而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话宛若一根引线,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学堂,还不待有人窃窃私语,就有一名法家门人骤然起身,斩钉截铁道:
“人性本利!”
“因人性有利,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方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
“得天下者,当以法制防范恶欲,以法制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
“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将治世之功归于人性之善,将乱世罪孽归于法、墨、兵三家,无非是要重申仁政、仁治与复古之论。”
“此乃纵容恶行,蒙蔽幼稚,是真正的大伪之言。”
这稷下学宫素以学风奔放言论自由为特点,这人的这番观点,尤其是关于人性本利之说,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瞬间就引起了现场士子们更为广泛的争论。
不过争着争着,讨论的话题就悄然变了味,从人性本善、本利,变成了对天下诸国大事间的争论。
“一派胡言!”一名墨家门人拍案而起,怒斥四方:“天下之乱源于人不相爱,若想消除天下纷争,应建立平等互助关系。”
“要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误人子弟,蒙蔽幼稚,你兵、墨两家才是真正的祸乱之源!”
一名道家门人拍桌而起,逮着那名墨家门人就是一顿狂喷,旋即正色道:
“道法自然,万物需顺应自然规律,以自然状态实现和谐,无为而治,因顺民心而安民命。”
好端端一场关于人性本善的辩论,顷刻间就变成了键政。
不过倒也不能理解,毕竟男人嘛,一生总共就那么三个爱好。
寻常男人尚且如此,遑及一群怀着远大理想的男人?
一时间,学堂顷刻被嘈杂的声音覆盖,各类思想主张层出不穷,且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惊喜。
正如一句话所言——你方唱罢我登台!
“大世之争,大世之争啊!”
王德昌浑身颤抖的看着眼前一幕,内心激动到不能自语,对周游的崇拜更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其他人都是集百家之长方开宗立派,可周游倒好,直接硬生生创造出百家来。
而且这诸子百家还不是一群空有躯壳的虚空造物,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核心理念,且无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
每一家都可圈可点,能让人耳目一新。
道、法、儒、墨、兵五家,只不过诸子百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除此之外还有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医家等等……
争辩愈演愈烈,高坐上方的孟夫子终是忍不住开口出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341/233311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