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山河铸碑 > 第46章 无一生还

第46章 无一生还


128师,  指挥部。

“师座,任务……完成了。可以撤了。”传令兵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虚脱的颤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瘫坐在椅子上的顾家齐缓缓抬起头,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他死死盯着墙上的地图:“完成了?7000多个镇竿儿郎跟着我出来,现在能回去的不足百人——你告诉我,这叫完成了?”

传令兵被他吼得一哆嗦,往后退了半步:“是……是战报说的,7天7夜,日军只推进11公里,我们128师成功阻击了日军,也成功延缓了日军进攻势头,粉碎了日军迅速切断苏嘉铁路的企图,为后方部署及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

“成功阻击?”顾家齐猛地站起身“你去铁路桥看看!去嘉善城头摸摸!这嘉善哪里的土不是红的?哪里的铁不是热的?这嘉善,这嘉善……是我们128师子弟的用自己命堵住的啊!”他的声音陡然拔高,震得指挥部的油灯“哗哗”作响。

“去告诉那些等着看捷报的人,这胜利是用近七千多个湘西儿郎的命堆出来的!他们的骨头还在铁路桥的裂缝里卡着,他们的血还在嘉善的冻土里渗着——他们的捷报上可有些到这些?”

传令兵低下的头,没敢再抬起来。

墙上的作战地图被炮火熏得发黄,代表日军的红箭头旁密密麻麻标着数字:步兵两个联队,附坦克中队、重炮大队,另有航空兵一个小队支援。

“报铁路阻击战的伤亡情况!”

“128师76团,全团殉国;黑旗大队千余人,无一生还。后增援的768团也,也……”

“报嘉善阻击战伤亡情况”

“128师阵亡5700余人,失踪77人,重伤1000余人,目前还有战斗力的………仅,仅200余。”

顾师长捏着电报的手猛地收紧,纸页在指缝间皱成一团。

“日军伤亡多少?”

“步兵第三十六联队伤亡过半,坦克损毁七辆,战机损失三架。”参谋官低着头,不敢看他的眼睛,“预计,他们今天可,可,我们的防线……”

“不用说了。”顾师长打断他。

这128师的子弟大多都是湘西镇竿人,是被他带出来的7000多个湘西儿郎,是他顾家齐的父老乡亲。

可如今,全军覆没。

“出去吧……”顾家齐紧紧闭上眼睛,嘴角却微微颤抖。

“师长,你,你没事吧?”

“滚出去!”

顾家齐猛地将桌上的搪瓷缸扫到地上,缸子在泥地上摔得粉碎。指挥部里瞬间死寂,只有他粗重的喘息声。

桌上有一张照片,那是出发前的镇竿码头,黑旗大队1000多个湘西儿郎合影的照片。

他的手指抚过照片上石苍山的脸——那小子当时还咧着嘴,露出缺了颗牙的豁口,说“师座,等打完仗,我请你吃我婆娘蒸的腊肉”。

现在,这些笑脸都成了阵亡通知书上的名字。

顾家齐从抽屉里翻出一沓糙纸,在烟台上倒了一些墨汁。或许是墨汁太丑,呛得他眼眶发酸。

提笔时,右手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他只能用左手死死攥住手腕,强行止抖。

“阵亡通知书”五个字,他写得极慢,笔尖在纸上洇出墨团,像未干的血。

第一个写的是“李保山”,76团的李营长。战报里说,他最后还保持着挥刀的姿势,刀刃嵌在日军钢盔里,人硬得像块焦炭。

顾家齐蘸了蘸墨,在“牺牲经过”里写道——

“李保山,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于嘉善铁路桥与敌激战,身被数创,犹挥刀杀敌,力竭殉国。”

写到“挥刀”二字,笔尖突然断了,墨点溅在纸上。。

他想起李保山说过,家里的娃刚会喊爹,等他回去,就教娃耍刀。

现在,这把刀再也回不了家了。

眼泪毫无预兆地砸下来,在纸上晕开一片模糊。

顾家齐赶紧用袖子去擦,却越擦越花,那些“忠魂不泯”“浩气长存”的字,混着泪渍,像一张张哭花的脸。

这个一声戎马的武陵山汉子,一手握笔,一手捂着双眼,发出压抑的呜咽,肩膀剧烈地抽搐。

写到石苍山时,他停了很久。

这小子是武陵山出来的,总说打完仗要回家种满善的桐树,买桐油,给细妹攒嫁妆。顾家齐的笔尖悬在纸上,半天落不下去。要怎么跟他的细妹说?说她的阿爹像烧红的烙铁,把自己焊在了嘉善的铁路桥上?

过去的援军说,他是抱着手榴弹,与三个日军同归于尽的,最后连尸首也没找到。

最后,他写下:“石苍山,黑旗之员,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于嘉善铁路桥奋怀弹丸,偕三寇同烬,卒骸骨无存。虽死犹荣。”

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冰冷的事实,因为任何修饰,都是对他的亵渎。

但不知为什么,顾家齐写完之后,突然又揉碎。重新铺的纸张上,就一句:“石苍山,黑旗之员,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于铁路桥力战日寇而殉国”

他想,或许,这样能让家中妻儿老小的痛,会轻一些,再轻一些。

写着写着,天就亮了。

满地的纸,像一群白色的鸟,落在嘉善的地上,却再也飞不回武陵山。

顾家齐拿起一张宣纸,蘸饱了墨,泣血立祭文:

“维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师长顾家齐,谨以清酒薄馔,祭我128师殉国将士之灵:

汝等本是湘西子弟,或耕于田,或猎于山,家有高堂倚门,有妻儿绕膝。倭寇犯境之日,汝等解衣推食,辞家赴难,以血肉之躯,当锋镝之锐。

铁路桥畔,烈火焚身而不退,是为勇;嘉善城头,弹雨穿胸而不避,是为忠。千余儿郎,魂归焦土。汝等未曾负国,未曾负民,未曾负这身军装!

然,某带汝等出征,未能带汝等归乡,愧对镇竿父老,愧对汝等爹娘!若有来生,愿汝等生于太平年,耕读传家,再不用执戈;若有来生,某必还汝等血肉,换汝等团圆。

魂兮归来!看湘西月朗;魂兮安息!佑我河山无恙!

尚飨!”

祭文写完,他将纸稿焚于炉中,青烟袅袅升起,像无数魂灵往故乡的方向飘。

消息传到凤凰城时,腊梅正开得热闹。先是有捷报传来,说128师打了大胜仗,嘉奖令都贴在了城门口。

街面上的鞭炮响得震天,细妹蹲在灶台前蒸腊肉,听见外面的欢腾,对着灶王爷拍手:“灶王爷爷,您听!阿爹赢了!他就要回来了!”

她往灶里添了把柴,火苗“噼啪”跳着,映得她脸上的笑像朵刚开的山茶花。锅里的腊肉滋滋冒油,香得能飘出半条街——这是阿娘特意留的,说阿爹最爱吃带皮的肥腊肉,要蒸得烂烂的,一抿就化。

可鞭炮声还没歇,穿着军装来报丧的人就进了城。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263/111110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