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于人间证不朽 > 第119章 谁能不朽

第119章 谁能不朽


汪家。

    奢华典雅的正堂内,干净到几乎看不见一粒灰尘的黄梨木地板上,家主汪明轩正盘膝坐于一张名贵的毛毯坐垫之上,旁边是两个娇嫩侍妾在剥着水果。

    一个侍妾将剥开的果肉送到他嘴边,他悠然的张口吃下,一阵咀嚼品味。

    身为四次凝血的大高手,在景邺城境域几乎已经临近顶点,他年轻时期也曾是一代天骄,武道意志坚定,披荆斩棘而行,从未沉浸于奢华享乐之中,可谓是励精图治。

    然而在三十余岁,踏入四次凝血之后,他先后两轮冲击五次凝血失败,最终止步于五次凝血的门槛前,受到沉重的打击,几乎一蹶不振,后来经由汪家尚在世的老爷子的规劝,最终走了出来,不再拘泥于武道,而是继承汪家的家业,为汪家的发展而尽心尽力。

    这个过程中,他也不复年轻时的勇武,渐渐沉浸于奢华享受。

    当然,

    再怎么纵情声色,他也始终是四次凝血的顶尖高手,在景邺城能压他一头的也就仅仅只有两大司主,始终是跺跺脚就能震动一方的大人物。

    “老爷。”

    忽然有一名管家走进屋子中,冲着汪明轩低声陈述了几句。

    汪明轩听罢,缓缓睁开眼睛,一双眸子中古井无波,语气淡漠的道:

    “废了。”

    “是。”

    那管家闻言,低头应声,也是波澜不惊的走了出去。

    张久安虽然替汪家管着一间铺面,做着掌柜,但其出身不过是汪家的家奴,对方意图窃夺石家的家业倒没有什么,也称不上是错,这件事就算传到汪明轩的耳朵里,汪明轩也是会平淡的置之一旁,不会过多在意。

    但事情牵扯到了吴铭,或者说引来了吴铭的亲自干涉,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许多事情,本身可能没有错,但引来了不该引来的人,那就是一件错事,无论这件事是否引起吴铭的憎恶,但汪家前面才和吴铭化干戈为玉帛,眼下出了这档子事,吴铭虽没有处理张久安,汪明轩却不会置若罔闻,毕竟对他来说,废了张久安就相当于废了一条狗,根本无关紧要。

    “这吴铭,到底是年轻,又是底层出身,为人倒是重情重义。”

    汪明轩端起酒盏,拼了一口佳酿,眸光轻淡。

    石振邦人都死了,生前又只是区区一个小巡差,没想到吴铭却还这般重视,为了其子女亲自出面,但这种事汪明轩也不觉得意外,毕竟吴铭既年轻又出身低微,重情义也很正常,只不过在汪明轩看来,情义这种东西,于世间不过是一种累赘。

    “太过于重情义,今后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汪明轩思绪悠然。

    他现在不想对吴铭动手,因为已经确定,吴铭的确是拜入了司主柳慕元的座下,成为了柳慕元的弟子,有这一层身份,他对吴铭是能避则避。

    但如果将来什么时候,吴铭在外吃了大亏,有机会将吴铭闷声解决,那倒也不是不能顺势出手,总归吴铭与周怀安交好,将来再怎么样都不会站在他们汪家这一边,最多就是保持中立,甚至还是会偏向于黄麟、周怀安那一边。

    只是现如今柳慕元威势太盛,不能轻易触犯。

    至于将来,

    那就谁都说不准了。

    他们汪家也曾执掌整个景邺城境域,横行无忌数十年,但汪家老爷子最终还是衰老了,最后死去了,柳慕元也是一样。

    武者既强大,也脆弱,强大的是自身武力,修炼到登峰造极,能够一人破万军,一人毁一城,脆弱的是,哪怕如柳慕元这样的五次凝血的高手,也一样会衰老死去。

    五次凝血,体魄蕴养到体内脏腑,或许能比寻常武者活得更久一些,但仍旧难以打破百年的枷锁,无法和那些动则上千年寿命的妖族相提并论。

    除非……

    除非能将纯阳武道走到极致,走出凝血九变之路,才有望触及传说之中的‘不朽’,但哪怕是以汪明轩的眼界,或者说在这雍国天下,不朽都只是遥不可及的传说。

    “不朽,不朽……这世间无论王朝也好,世家也罢,总有起起落落,唯有武道,登峰造极,方能于人间长存不朽,可谁能走到那样的境界?”

    “凝血武道,一步难过一步,光是这前几次凝血,就能阻拦世间绝大部分之人,老爷子穷尽一生没能触及六次凝血,柳慕元也是毫无希望。”

    汪明轩心中微微摇头。

    曾几何时,他年轻之时,也在向着那样的目标冲击迈进,但真正走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现年少时的梦想,何其遥远,自己那所谓的坚定,所谓的意志,所谓的努力,不过只是一个笑话,连五次凝血这一关,他都最终没能突破,更不要谈其他。

    这世上或许真的存在不朽者,但不会是他,不会是柳慕元,不会是这景邺城中的任何人,甚至他穷尽此生,都未必能够亲眼见到那样的存在。

    ……

    吴府。

    吴铭领着石英走进了院中。

    “唉,小英来了。”

    吴起拿着一支旱烟,正和刘氏一起,在院子里和石莲说着什么,忽然见到吴铭领着石英走进来,吴起便笑着敲了敲烟杆。

    曾经毕竟是和石振邦一家同住在一个院落之中,吴起自然也是认得石英和石莲的,甚至可以说十分熟悉,毕竟吴铭是经常在外忙碌,而吴起和刘氏则一直都在院中,极少外出,和石英石莲等人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在听说了石莲的事后,刘氏也是相当关切。

    她一直觉得石莲这女娃儿不错,谦和有礼,当初同在一片屋檐下的时候,石莲也曾帮她洗过菜,做过饭,并不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物。

    也就是吴铭直接应下了事情,不然的话刘氏多半也会替石莲说说话,让吴铭看看能否稍微帮上一帮。

    “吴老太爷,老太太。”

    石英很懂礼数,到了院子里,一见吴起和刘氏,就立刻行礼。

    吴起走上前,拉了石英一把,道:“行了行了,怎么这么见外,你还跟过去一样,唤咱们伯父伯母就行。”

    “不敢,不敢。”

    石英连连回应,动作小心翼翼。

    当初吴铭一家初到大院里,他和石莲对吴起和刘氏的确是随口称呼伯父伯母的,但现如今时过境迁,情况早已大不相同了。

    他爹石振邦已经故去,他家没了这个主心骨,已经跌落为寻常民户之家,他又没什么天赋,练不成武夫,甚至都没资格居住在安宁巷,不得不搬迁到外城。

    而吴铭一家,相比起过去,那已经是天壤之别,吴铭迈入三次凝血,晋升巡司,乃是慎刑司的新贵,就算石振邦还在时,于他而言都是需要仰望的大人物,更不用说现在。

    他在吴起和刘氏面前,那自然是丝毫不敢无礼。

    “好了,麻烦已经解决,若是那典当铺再敢找你们的事,你们尽管来找我就是,往后如有人为难你家,你们也可报出我的名号。”

    吴铭见石英如此懂礼数,对待吴起和刘氏恭恭敬敬,便主动说道。

    紧接着,又补了一句:“你爹为人正直,曾指点过我许多,你今后行事只需做得正,就不必怕什么,但若是你顶着我的名头在外作奸犯科……”

    最后一句话,语气多了几分严厉。

    吴铭虽然不在意关照一下石振邦的一对儿女,但也不会纵容其胡作非为,毕竟如今的他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了,随意的一句话,一句关照,可能都会引来很大的变化。

    听到这里,石英和石莲都是连忙冲着吴铭行礼,虽然石英和吴铭比起来,年纪也就小了几岁,可在吴铭面前却是唯唯诺诺,丝毫不敢违逆。

    “哎,他们都是好娃儿,不会干那些恶事的。”

    刘氏见状,打着圆场说道。

    这边刘氏说完,那边吴起却将吴铭拉到远处,冲着吴铭小声说道:“铭儿,你瞧那石家的女娃儿怎么样,我看她生的清秀,为人也不错,咱们都知根知底……府里面你虽买来了些仆从丫鬟,但你身边总得有个更近些的人。”

    “以你如今的身份,将来也是要三妻四妾的,这石家的女娃儿我瞧着就很好,若是让她在你身边当个侧室,服侍你起居,你看如何?”

    一听吴起的话,吴铭嘴角不由得一抖。

    又来了。

    这种到了年纪被催婚催育的既视感,到了这辈子怎么还是摆脱不掉。

    “爹,我事务繁忙,武道修行更是关键,还没到成家的时候,您太急了些。”

    吴铭倒不是刻意禁欲,也不是心中不好女色,只不过在他看来,还远没到适合享乐的时候,虽说如今他的境况已经稳定下来,背后更是有了柳慕元这个靠山,但修行之路步步危机,他的麻烦还远没有彻底解除。

    不久前遭到血刃楼的刺杀,就是印证,之后还难说会有什么麻烦。

    倘若将来某一日,他迈入五次凝血,登上景邺城境域的绝巅,放眼望去再无敌手和威胁,到那时也不是不能顺从家中二老的心意,安排一些妾室,诞育一些血脉。

    “你有打算就好,我倒是不急迫,就是你娘总是跟我唠叨。”

    吴起听罢吴铭的话,摇了摇头说道。

    相比起刘氏,他态度其实还挺开明,尤其以吴铭如今的身份地位,无论娶妻纳妾,那都是不能随意的,他自然不会胡乱给刘氏安排,甚至曾经刘氏有过打算,也被他压了下去,只说这种事得先问过吴铭的意思。

    这世道虽然也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那是普通人家的情况,如今他们一家早已不是寻常百姓,吴铭更是一方巡司,位高权重,自然是与寻常人家不同的。

    这边,

    吴铭与吴起说罢之后,就一个人回去了后院。

    石莲悄默默的目送吴铭离开,一双大眼睛里闪烁着些许倾慕,她也记得吴铭当初搬到他们的院子里时,还只是个巡吏,官职比她爹爹还低,算是跟着她爹爹做事,后来短短时间,吴铭的事迹简直如同说书故事里的奇才一样,一路青云直上。

    当年那个看上去还有些稚嫩的大哥哥,现在样貌虽仍旧年轻,却是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比她父亲更甚的威严,这种威严既让她心中怯怯,又带着丝丝的憧憬和仰慕。

    刘氏瞧着石莲很是满意,但从吴起那边听到吴铭的意思,又有些无奈,不过还是继续做着她的打算,将石莲挽留下来,留她在府邸中小居几日。

    正常来说未出阁的女子住在别人家的府邸中不合礼数,但石莲如今已是寻常民籍,百姓之家本也不讲究太多的礼数,加上刘氏和吴起都是底层出身,本来也不讲究在意,石莲自己也是有点念头,便在吴府中留居了几日,不过并无什么别事发生。

    一来吴铭本身没有什么打算,二来石莲年纪方才十四岁,就算在这个世道下,这个年纪婚嫁的女子也很普遍,但在吴铭眼中,这个年纪也还是太小了些。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192/111110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