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小巴黎人报》的抖M曲线
欧洲文学并不乏“成长小说”,自歌德《威廉·迈斯特》以来,这些的作家就惯于描写从少年到青年,再到成人的常规成长过程。
主题也通常是表现青春的迷惘、爱情的冲动、成长的妥协等等。
「本雅明·布冬」却截然不同,他在时间长河里逆流而上,别人越来越老,他越来越年轻。
前者是每个人的必然经历,后者却是完全新鲜的体验——再迟钝的读者,也察觉到这个“倒着生长”的婴孩,将会面对的困境。
因为全世界的社会制度与伦理秩序,都是为了“正向”生长的孩子准备的,并没有做好迎接他的准备。
入学、就业、退休、婚姻……「本雅明·布冬」注定在生命的大部分阶段,都处于一种“不被接纳”的状态。
此外,无论与谁交往,他都难以维持长期的同龄陪伴——当他与某个年龄段的人真正心意相通时,很快外貌或心智就会“错开”。
这注定了他将会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容易“失去”。
悲剧,似乎成为他人生注定的主旋律。
敏感的法国人很快就与这个奇特的孩子共情了,尤其是在莱昂纳尔发表了那篇驳斥的文章以后,对「本雅明·布冬」的同情很快成为读者中的主流思想。
“嘿,你说本雅明到底能活多久?他生下来像八十岁,十岁’了像七十岁,‘二十岁’了像六十岁?那他‘八十岁’的时候,不就……成了婴儿了?”
“上帝啊,这问题真让人头疼!想想看,他越活越年轻!经历的事儿却越来越多!等他外表是个小伙子的时候,脑子里装着几十年的沧桑!这得是什么滋味?”
……
这样的讨论充斥在酒馆、咖啡馆里,人人都在谈论「本雅明·布冬」,不仅关心他的命运,也从他身上看到了某些自己的影子。
尤其是对相隔90年的两场革命的叙述,让经历过制度巨变的巴黎人感触极深。
残疾军人看到「本雅明·布冬」就像看到自己——在战争中失去了健全的身体,年纪一把了还要学怎样走路、拿刀叉、上厕所……
工厂工人看到「本雅明·布冬」也像看到自己——十三岁进纺纱厂,二十岁背就驼得像六十岁,胡须尽白也攒不下养老钱,仍要拖着只剩皮包骨的身子去码头扛包。
对他们来说,“逆生长”是身体先衰老,生活却逼他们回到童工起点——重新学做最低级的杂役,重新接受最低的工资。
中产阶级、小业主、富人、贵族……似乎都在「本雅明·布冬」身上找了一点属于自己的共鸣。
这种“倒着生长”的奇特设定,就是逼着读者去思考、去想象、去联系,最终在「本雅明·布冬」身上观照到自身。
就连巴黎顶级的贵妇人罗斯柴尔德夫人也被深深地触动了。
在她位于圣日耳曼区的宅邸里,德·诺阿伊子爵夫人用手帕轻轻按了按眼角:“哦,可怜的本雅明·布冬注定要失去一切,不是吗?
当他终于看起来像个年轻人时,他的心智却已历经沧桑,而他爱的、理解他的人,要么老去,要么离开,就像黛芬尼……
这简直是命运最残忍的玩笑!”
其他贵妇人也纷纷点头附和,讨论着本雅明未来将面临的种种“失去”和注定悲剧的命运,迫不及待地泼洒自己因为过分挥洒而显得廉价的同情。
罗斯柴尔德夫人等她们安静下来后,才矜持地开口:“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可悲——只会根据外表来定义人、要求人、接纳或排斥人——
我们要求‘老翁’沉稳睿智,要求‘青年’活力冲动,要求‘孩子’活泼天真。有谁,真正去聆听、去看见每个人躯壳内那个真正鲜活的灵魂?”
她的话在贵妇们的心中激起丝丝涟漪,纷纷注目这位年轻、富有、高贵,又充满了女性魅力的朋友。
波利尼亚克公爵夫人年纪比她稍长一些,有些疑惑,又有些羡慕地问:“埃莱奥诺尔,你最近为何总是如此睿智、通透?”
罗斯柴尔德夫人的自谦则充满了隐蔽的骄傲:“也许是因为多读了几遍的缘故吧……这个莱昂纳尔,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轻人!”
波利尼亚克公爵夫人眼睛亮了起来:“你也这么觉得?哦,你看过他的《“怪胎”致“怪胎”》了吗?那句‘怪胎,不过是命运写错的一行诗……’
天啊,我看到以后心都要化了……”
虽然夸的是莱昂纳尔,但是罗斯柴尔德夫人感觉自己也要化了。
贵妇人的兴趣显然转移到了这位年轻人身上,纷纷开始讨论围绕在他身上发生的种种逸事、传闻,欢声笑语不断。
罗斯柴尔德夫人却没有参与,只是用银勺慢慢搅着杯中的锡兰红茶,微笑地看着她们。
而莱昂纳尔带给读者的冲击,远不止于此。
《小巴黎人报》接下来的两期连载,将「本雅明·布冬」的“感情线”也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终于与「黛芬尼」相遇了。
只是这时候,他依旧苍老,而黛芬尼却是一个活泼的十岁小女孩。
【……她接过那块珍贵的黑麦糖,没有立刻吃,而是小心地掰开一半,递回给本雅明:“我们一起吃!你……你叫什么?”
“本……本雅明。”他费力地吐出这个名字。
“本雅明?”黛芬妮歪着头打量着他,“你看起来……像让大叔的哥哥!但……”
她忽然凑近,那双琥珀色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你的眼睛……像刚出生的小猫!湿漉漉,亮晶晶的!”
她伸出手,指尖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轻轻碰了碰本雅明额角那簇新生的、带着柔软浅棕色的发梢,“这里……也软软的,像小羊羔!”
本雅明僵住了。在被误解、歧视了很多年后,第一次有人穿透了他衰老、可怖的外壳,触碰到了那正在艰难返回青春的灵魂与生命力。
他看着黛芬妮眼中毫无杂质的纯真好奇,感受着她指尖传递来的、微乎其微却滚烫的暖意,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暖流,冲垮了他曾经在心中筑起的孤独堤坝。
“黛……芬妮,”他努力记住这个温暖的名字,嘴角极其缓慢、极其生涩地向上牵动,最终形成了一个笨拙却无比真实的弧度,“朋友?”
黛芬妮用力地点头,像只欢快的小鸟,把半块糖塞进嘴里,含糊却无比响亮地应道:“嗯!朋友!”】
如果说还有什么比“倒着生长”这种奇特的设定更能让法国人心旌动摇,那必然是爱情。
读者们猜测了无数次「本雅明」与「黛芬尼」会在什么时候相遇,却没有想到竟然是彼此的“童年”。
同时也意识到了,如此早的相遇,后面的过程必然是坎坷、莫测的——想到这,人们的心都要碎了!
《小巴黎人报》的销量也随着连载不断冲向高峰,只不过数据曲线抖动十分厉害,呈现出显著的“M”型走势:
登有《本雅明·布冬奇事》连载的,超过60万份;而没有它的,通常只有30万份。
这也让保罗·皮古特急切地劝说莱昂纳尔把连载变为一天一次。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190/111110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