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女人间的战争
索菲娅的出现,让索邦的口试考场满室哗然!
在这个时代,法国、巴黎的大学,尤其是索邦这样的学术心脏,是纯粹的男性领地。
学生统一是男性,教授讲师也清一色是男性,就连旁听者都没有女性的身影。
索菲娅突然闯入正在进行学年大考的严肃场地,并且高声质疑考试本身,不仅僭越了森严的学术秩序,更挑衅了索邦的保守传统。
后排立刻有几个年轻的讲师瞬间涨红了脸
教务长杜恩先生站了起来,声音里既有轻蔑,也有愤怒:“小姐!这里是索邦大学,不欢迎女士,尤其是一位如此冒犯、无礼的女士,请你立刻离……”
“杜朗教授!”索菲娅根本没理会那助教,目光越过众人,锁定在居斯塔夫·杜朗教授脸上。
紧接着,她的声音忽然带上了一丝少女撒娇般的嗔怪:“您还要装作不认识我吗?”
杜朗教授原来绷紧的脸庞忽然松弛了下来,无奈叹了口气:“索菲娅,你怎么来了。”
教室里又是一片嗡嗡响的议论声,德高望重的杜朗教授,似乎对这个贵族之女十分熟悉。
索菲娅走下阶梯,来到评委席旁边;杜朗教授起身,以长辈的身份、姿态,与她行了一个的贴面礼。
随即杜朗教授向众人解释道:“索菲娅是我的学生,我在她的家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法语教师。”
“嘶……”议论声变成艳羡、惊讶的抽气声;教务长杜恩先生也僵在原地。
19世纪的俄罗斯上层社会,尤其是宫廷和贵族圈层,对法兰西文化的崇拜近乎狂热。
法语不仅是通用的社交语言,就连法国的礼仪、艺术、文学、时尚……都是他们竭力模仿的对象。
聘请来自法国的精英作为家庭教师教导子女,是每个体面贵族的标配,而且给的薪酬往往是法国的三倍以上。
这种风气从彼得大帝改革后便十分兴盛,至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达到顶峰,延续了整个19世纪。
俄罗斯年轻贵族们对法语的熟练程度常常远超俄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本人法语就极其流利。
所以杜朗教授曾经当过索菲娅的老师这件事,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
索菲娅微微扬着下巴,像只骄傲的天鹅:“老师,刚才您给这位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提出的题目,甚至还比不上当年您用来刁难我这个十四岁少女的思考题!
难道因为他是大名鼎鼎的‘索邦的良心’?”
这句话话近乎于指控,现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就连杜朗教授也沉下了脸。
索菲娅转身面向阶梯上的所有师生,表情和语气一样冰冷:“我的母亲,慷慨的阿列克谢耶芙娜男爵夫人,向索邦捐赠30万法郎,是出于对索邦学术地位的认可和崇敬。
她期望看到的是严谨的学术传统,是不因任何外在因素而动摇的崇高标准,是最纯粹的知识殿堂!而不是……”
她的目光扫过莱昂纳尔:“因为某个学生出了名,就放松要求!恰恰相反,学生越是名声响亮,索邦更应该提高考核标准,用一场无懈可击的考试,来证明索邦的权威!
让所有人都看看,索邦培育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金子,还是泡沫!”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掷地有声,却让包括评委教授在内的所有人如坐针毡。
索菲娅施施然走到旁听席第一排坐了下来:“杜朗老师,教授们,请继续。我无意干涉索邦的考试规程。
你们完全可以立刻宣布索雷尔先生通过了这场……哦,‘现有水准’的考试。
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旁听者。不过,作为一个在俄罗斯社交界多少还有点人脉的人,一个热爱法兰西文化、渴望看到索邦保持最高水准的人——
我想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今天这场考试的‘实际情况’,向我认识的俄国同胞们,以及那些同样关心欧洲顶尖学府教育质量的宫廷和社交圈朋友们……如实转达。”
死一般的寂静!
“实际情况”被转达?在俄国上层社会广而告之?年轻的讲师和学生们心中瞬间恐慌起来。
去俄国当家庭教师!这是巴黎许多青年才俊——特别是那些暂时无法在拥挤的巴黎学术界站稳脚跟的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
沙俄宫廷和大小贵族们不仅出手阔绰,更能为他们提供跻身上流社会的道路。
德高望重的杜朗教授都曾是这条路上的受益者。
如果因为莱昂纳尔一个人,导致俄国上层社会对索邦的整体评价降低,那无疑是一场灾难!
惶惶不安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开始在旁听席上蔓延,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瞬间转移到了三位考官肩上。
亨利·帕坦院长登时就急了:“索菲娅,你刚刚说自己只是来旁听的……”
索菲娅没有理会院长,而是转头望向后面的旁听席:“听说《费加罗报》《小日报》《共和国报》都有记者来了?
希望你们还有法国新闻人引以为傲的独立精神!”
亨利·帕坦院长立刻就闭嘴了。
现在摆在三位口试评委面前的,是在索邦的名誉和莱昂纳尔的名誉之间二选一。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慢着!”又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出现在口试教室的门口。
众人看去,发现是一位身着华丽长裙、气质高贵的女士。
教务长杜恩先生气的眉毛都在抖,在他心里,这简直就是索邦的蒙耻日。
这位女士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却清晰地响彻全场:“我是丽雅,罗斯柴尔德夫人托我向诸位传达她对索邦学术公正性的一贯信任。”
听到“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刚刚站起来准备怒斥的杜恩先生又坐了回去。
丽雅的声音依旧平稳:“罗斯柴尔德夫人认为,索邦真正的学术声誉危机,从来不在于一场学生考试题目的难度高低。
而在于它能否在任何压力下,坚持既有的程序和标准,不为任何外在干扰所动摇。
因为所谓‘捐赠人的意愿’就推翻既有的评判结果,这才是对索邦学术灵魂最大的伤害!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夫人才会认为索邦有失水准,历年的捐赠……也许是个错误。
30万法郎虽然慷慨,但在索邦悠久的历史之中,也算不得什么不得了的数字。”
“嘶……”现场又是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阿列克谢耶芙娜男爵夫人今年虽然捐了30万法郎,但是前因后果大家都知道,明年大概率是无了。
罗斯柴尔德夫人则不同,她已经连续多年捐赠索邦,总额早已不止30万法郎,一旦失去她的信任,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更何况她身后是整个巴黎最有消费力、最慷慨的贵妇团。
亨利·帕坦院长和三位评委头皮都麻了,索邦的师生们更是没有见过这种场面。
索菲娅显然被那句“虽然捐了30万法郎”激怒了,站起来就要说点什么。
“各位,你们聊得这么热闹,都不问问我的意见吗?”
莱昂纳尔清亮的声音响彻了大厅。
大家终于想起来了,这还杵着一个大活人呢!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190/1111100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