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鹰眼的上钩
“史密斯先生,这边请。”
赵刚脸上挂着温和而公式化的笑容,伸手指了指前方一排用木头和夯土建成的巨大仓库。
“这里是我们独立团三营的后勤补给点。条件简陋,让您见笑了。”
美国记者约翰·史密斯,代号鹰眼,扶了扶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蓝色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政委先生太客气了。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下,能有如此规模的补给点,已经是一个奇迹。”
他的语气充满了赞叹,但他的大脑却像一台精密的分析仪器,飞速运转。
仓库门口,一队队士兵正在领取物资。
他们的步伐整齐,纪律严明,脸上没有国统区士兵常见的麻木和菜色。
每个人都领到了一袋鼓囊囊的,看起来像是精米或者白面的东西。
还有大块的腊肉和成捆的蔬菜。
史密斯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这些物资,足以让任何一支国军主力部队眼红。
但他知道,这些只是表面。
赵刚想让他看到的,是八路军的富足和民心所向。
而他要找的,是支撑起这一切的,那个看不见的根源。
“政委先生,我注意到你们的士兵,精神状态非常好。”史密斯一边走,一边貌似随意地问道,“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充足的食物吧?”
赵刚笑了。
这个问题,他昨天已经回答过一遍。
“史密斯先生,我依然是那个答案。当一个人找到了为之奋斗的信仰,精神的力量,就能超越物质的局限。”
又是这套理论。
史密斯在心里冷哼一声。
信仰不能从石头里变出钢筋混凝土,也不能让卡车载重翻倍。
他不再追问,只是举起相机,对着忙碌的士兵和堆积如山的物资拍了几张照片。
他的动作很专业,角度刁钻,总能将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囊括进去。
比如仓库地基边缘露出的,明显是高标号混凝土的灰色角。
比如远处地面上,被重型卡车压出的深深辙印。
就在他假装调整焦距,视线扫过一个角落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那是一个堆放杂物的角落,立着几个半满的垃圾桶。
其中一个桶里,一个墨绿色的扁平铁盒,在一堆烂菜叶和废纸中,格外显眼。
那个铁盒的形状,他太熟悉了。
更重要的是,铁盒上印刷的,是密密麻麻的,他能看懂的西里尔字母。
俄文!
史密斯的心脏,开始加速跳动。
他若无其事地转身,走到旁边一堆码放整齐的军装前。
“政委先生,你们的军服,质地很不错。”
他一边说着,一边弯下腰,装作仔细研究布料的样子。
他的身体,恰好挡住了陪同人员王凯的视线。
就在这一瞬间,他左手闪电般地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微型相机,对着那个垃圾桶,无声地按下了快门。
“咔哒。”
声音轻微得可以忽略不计。
做完这一切,他直起身,脸上依然挂着职业性的微笑。
“看来,你们的工业水平,远比我想象的要高。”
赵刚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史密斯在心里,已经将这句话自动过滤。
他的大脑,正在疯狂分析刚才那一瞥获得的信息。
那个罐头盒,不是普通的军用罐头。
从形状和包装看,极有可能是产自里海的黑鱼子酱。
在华盛顿,那也是顶级宴会上才能见到的奢侈品。
鱼子酱,出现在八路军的后勤补给点?
这简直比在这里发现一艘航空母舰还要荒诞!
除非……
它不是给普通士兵吃的。
它是特供给某位,或者某几位身份尊贵,且习惯了这种口味的……苏联人。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成型。
苏联人,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
而且,他们的地位极高,高到能在这里享用特供的鱼子酱!
接下来的参观,史密斯变得有些心不在焉。
直到他们走进一间战士的宿舍。
宿舍里窗明几净,被褥叠得像豆腐块。
两个年轻的战士,正坐在一张床边,似乎在为什么事情争论,声音压得很低。
看到赵刚和史密斯进来,他们立刻站了起来,敬礼。
“政委好!”
“你们在聊什么?这么热闹。”赵刚笑着问道。
一个看起来比较憨厚的战士,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报告政委,俺……俺在跟二牛学说洋话。”
“哦?”赵刚来了兴趣,“学的什么?”
那个叫二牛的战士,看起来机灵一些,他挺起胸膛,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蹩脚又带着炫耀的口吻说道。
“乌拉!达瓦里希!”
说完,他还得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同伴。
陪同的宣传干事王凯,立刻笑着解释道:“史密斯先生,他们是从前几天打扫战场时,缴获的一些宣传品上学来的词,觉得好玩,瞎起哄呢。”
史密斯脸上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
“很有趣。‘乌拉’是欢呼,‘达瓦里希’是同志。他们发音很标准。”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如果说,鱼子酱罐头,是苏联顾问存在的物证。
那么,这两个单词,就是他们深度融入这支军队的人证!
绝不是什么看宣传品学的!
那种炫耀的语气,那种想在同伴面前卖弄的神态,分明是与真人接触后,模仿来的!
他甚至可以想象出那个画面。
一个高大的苏联军事顾问,在训练中,拍着某个士兵的肩膀,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说:“小同志,干得不错!”,然后用俄语喊一句“乌拉!”。
于是,这些好奇又崇拜的年轻士兵,就把这当成了最时髦的“洋话”。
高标号混凝土。
重型卡车。
鱼子酱罐头。
士兵口中的俄语单词。
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在史密斯的脑海中,瞬间闭合。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侦探,终于找到了解开所有谜题的那把钥匙。
他揭开了晋西北所有奇迹的核心。
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信仰。
而是来自北极熊的,实实在在的,全面而深入的援助!
一股巨大的兴奋感,混杂着后背发凉的寒意,冲击着他的神经。
他意识到,自己发现的,是一个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惊天秘密!
他强压住内心的狂跳,用强大的专业素养,控制住自己的面部表情。
他彬彬有礼地完成了剩下的采访,向赵刚表示了感谢,并表示自己将写出一篇最真实的报道,让全世界都看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
当晚。
史密斯把自己关在分配给他的房间里。
他拉上窗帘,检查了所有角落,确认没有监听设备。
然后,他从钢笔的笔帽里,取出一台微型电台。
接上天线,戴上耳机。
他用一种极其复杂的手法,敲击着电码。
每一个字节,都经过了最高等级的加密。
“致白宫,鹰眼报告。”
“目标确认。北极熊已在华北建立巢穴。”
“证据链完整。A级物证(鱼子酱罐头照片已传送),B级人证(士兵使用俄语)。”
“结论:苏联已深度介入,规模与层级远超预估。其目标,或为控制整个远东。重复,其目标,或为控制整个远东。”
“请求最高指示。完毕。”
电波,穿透夜空,跨越太平洋,飞向大洋彼岸。
几个小时后。
华盛顿,中央情报局总部。
一份被标记为“绝密-最高优先级”的文件,被送到了局长的办公桌上。
局长看着电报的内容,雪茄从嘴角滑落,烫坏了名贵的地毯。
“上帝……”
他抓起桌上的红色电话。
“立刻接通总统办公室!立刻!”
一场席卷全球的政治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风暴的中心,红星工业区指挥部里,气氛却是一片轻松。
凌天看着屏幕上,代表鹰眼的那颗红点,发出的加密电波被成功拦截并破译。
“他上钩了。而且,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激动。”
赵刚端着一杯热茶,站在他身后。
“毕竟,他来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这个‘真相’。我们只是把一个他最想要的礼物,包装好,放在了他一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重庆的鬼狐,在给戴笠讲苏联顾问的故事。华盛顿的鹰眼,在给白宫讲苏联顾问的故事。”
凌天关掉了监控界面,切换到一张巨大的晋西北军事地图。
“现在,外面的猎犬,都被我们引去追逐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影子了。”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的中央。
那是一个用红色标记出来的城市。
平安县城。
日军在根据地的战略支撑点和指挥中枢。
像一颗巨大的钉子,死死地钉在根据地的心脏位置。
“外部的威胁,暂时清除了。我们自己的工业建设,也走上了正轨。部队的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涨。”
旅长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穿着那件黑色皮大衣,眼神锐利。
“所有的条件,都成熟了。”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太原那颗红星上,声音冰冷。
“是时候,把这颗钉子,拔掉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168/231520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