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 第138章 诸葛巧舌如簧,周郎不为所动

第138章 诸葛巧舌如簧,周郎不为所动


当诸葛亮意识到,周瑜知晓隆中对时,自然不敢说出真实目的。

无他,隆中对的大战略,就是先取荆州、再取益州。

若直言要去蜀中,肯定会被猜到真实意图,故而诸葛亮表示要去交州。

“交州?”周瑜似笑非笑,“这地方穷山恶水,过去作甚?”

“穷山恶水不假,但遭逢乱世,交州也不失为一片乐土。”诸葛亮正色道:“曹贼南下之时,若非鲁子敬来访,我主早就去往交州了。”

这话倒是不假,当时刘备要去的就是苍梧郡,寻求吴巨的庇护。

“刘备不总说要复兴汉室吗?”周瑜嘴角一扯,“怎么要跑到交州去呢?”

“若无舒侯横空出世,我主自然会一以贯之。”诸葛亮意有所指,“奈何荆州被舒侯占据,我主如今夹在周、孙两家之间,蜗居江夏动弹不得,看不到半点希望...”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诸葛亮无奈道:“我主已年过半百,自知天意难违,汉室复兴无望,便生出遁世的念头。”

“此去交州、泛舟南海,再不参与天下之事,还望舒侯给一条生路。”诸葛亮说罢抛出诱饵,“只要舒侯愿意高抬贵手、网开一面...”

“我方愿拿出江夏、拱手相让,以全荆州版图,以谢舒侯借道之恩!”

诸葛亮一番话说下来,教人挑不出半点毛病,甚至可以说合情合理。

争夺荆州未果,刘备心灰意冷,加之上了年纪,自觉复兴汉室无望,遂远遁交州避世不出。

从逻辑上来看,这套说辞没有任何问题。

倘若换作别人,或许还真被诸葛亮骗过去。

但周瑜不一样,根据“历史经验”判断,笃定诸葛亮是在扯犊子。

刘备何人?

纵观历史,此人的逆商也是独一档存在。

颠沛流离、屡战屡败、丧家之犬、一事无成...

但任凭再多的挫折与失败,都没能将此人打倒。

最终在年过百半后,苦尽甘来、一飞冲天,三分天下有其一。

诸葛亮何人?

未出茅庐而断言天下三分,在刘备身死后受命托孤,在国力差距极大的情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多次北伐中原,搞得曹魏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这一对君臣组合,会因为些许小小挫折,而直接躺平避世?

开玩笑!

诸葛亮这一番说辞,或许能够骗得过别人,但绝对骗过不周瑜。

“去交州...”周瑜反问道:“好像不一定要途径荆州吧?从扬州南下不也能抵达吗?”

“相较于周、刘之间的关系,孙、刘显然更加亲密,你们为何不去找孙权借道呢?”

交州,作为天下最南端的一个州,版图南北跨度没多大,但东西横跨非常夸张,几乎是沿着南边的海岸线一圈...

最西边,起于后世的越南。

最东边,抵达后世的厦门。

益州、荆州、扬州,三州的南端边境,都与交州版图接壤。

“交州路远,我主欲往交趾,想借道长江直达上游,再转陆路南下。”诸葛亮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交趾,乃交州的治所,位于交州的最东边,也就是益州的南边。

“借道荆州,途径益州,南下交州?”周瑜心下已经了然。

“正是。”诸葛亮抱拳道:“还望舒侯成全,我方感激不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周瑜再度开始背课文,每说一句诸葛亮脸色就难看一分...

“去交州是假,假道伐虢是真吧?”周瑜一语道破。

没想到...刘备方面这么快就跟益州勾搭上。

自己还没图谋益州呢,刘备就打算先行一步,岂能让他们过去?

“舒侯多虑了。”诸葛亮当即道:“刘益州与我主同为汉室宗亲,又岂会手足相残?”

“没错!”赵云大声道:“我主仁义之名著于天下,不屑做此等卑鄙之事。”

就目前而言,以刘备的所作所为,确实可以理直气壮这么说。

“舒侯,隆中之事,我对主公多有劝谏。”诸葛亮解释道:“但荆州也好、益州也罢,我主都顾忌名声,不忍夺同宗基业。”

“这一点,全荆州都有目共睹,舒侯何必无端揣测?”诸葛亮继续道:“昔日我主寄居新野八年,也为此对荆州生出丝毫觊觎,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确实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不用历史眼光下定论,确实没人回信刘备篡夺益州。

甚至刘璋本人都没能想到,素有仁义之名的刘备,入蜀后竟然会翻脸无情,公然篡夺他的基业。

倘若刘璋有先见之明,恐怕说什么也不会同意,让刘备前往益州。

但还是那句话,周瑜据有“历史经验”,任凭诸葛亮说的天花乱坠,也不会相信一丝一毫。

“好吧。”周瑜点头道:“我相信贵方是去交州,也相信贵方不是图谋益州,但我还是不想借道给贵方,此事不用再讲了。”

“舒侯当真要斩尽杀绝?”诸葛亮怒声道:“我方已然愿意退让,舒侯何必咄咄逼人,留一线对双方都有好处。”

“不不不。”周瑜连连摆手,“既然贵方要离开,我没斩尽杀绝的意思,你们大可前往交州,我绝不会阻拦。”

“你不借道给我们,我们又如何离开?”赵云气势汹汹道。

“我给你们指条明路。”周瑜笑眯眯道:“顺江而下、径直出海,南下沿着海岸线一直走,可以直抵交趾城下。”

“相比你们此前的路线,既要借道荆州、又要进入益州,最终还要走陆路南下,我这条路线则更加方便。”

“谁也不用麻烦,全程走水路就能抵达终点,省时省力省心!”

“如果贵方真是去往交州,肯定会采纳我这条路线。”周瑜咧嘴而笑,露出满口白牙,“反之,如果你们非要走其他路线,我就不得不怀疑,贵方是否别有用心呢?”

“海上风浪大,何其危险?”诸葛亮反驳道:“舒侯是想我主死在海上吗?”

周瑜提醒道:“从益州南下进入交州,途中蛇虫肆虐、瘴气丛生,同样九死一生,还不如走海上安全。”

面对油盐不进的周瑜,诸葛亮顿觉无计可施,心也随之沉到谷底...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141/2352811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