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切行动听指挥
他话里有话,开始试探性地往前推进一步。
“主要案犯悉数落网,证据链也基本形成了闭环。”
“后续的结案工作,应该也快提上日程了吧?”
这是在暗示骆山河,既然祁同伟没问题,案子也差不多了。
是不是可以早点收尾,也好让祁同伟的考察程序顺利走下去。
然而,骆山河是何等人物。
他怎么可能听不出林宇的弦外之音。
这个“锅”,他可不背。
“呵呵,林宇同志,你太高看我们督导组了。”
骆山河摆了摆手,笑得意味深长。
“我们督导组,只是中央派下来的一把手术刀,负责把脓包切开,把里面的毒素清理干净。”
“至于这个伤口怎么缝合,什么时候能宣布痊愈,那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案子怎么定性,抓获的这些干部怎么处理,那是纪委的同志需要研究决定的事情。”
“我们啊,一切行动听指挥。”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绝不越权,也绝不懈怠。”
林宇碰了个软钉子,只能无奈地笑了笑。
就在办公室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之时,朱明远突然开口。
“骆组长,我还有个问题,可能问得比较直接。”
骆山河的目光转向他。
“但说无妨。”
朱明远身体微微坐直,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高明远在绿藤盘踞十几年,关系网错综复杂,黑白两道通吃,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毒瘤。”
“祁同伟同志作为汉东省公安厅的一把手,长期主管全省的刑侦工作。”
“要说他对高明远的存在一无所知,恐怕不太符合逻辑。”
骆山河的眼睛眯了一下,他知道,这位朱明远同志要出绝招了。
“所以呢?”
骆山河不动声色地问。
朱明远的目光直视着骆山河,毫不退让。
“所以,我想问的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高明远这条大鱼,其实是祁同伟同志一直‘养’在水里的?”
这话一出口,办公室里的氛围瞬间凝固。
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指控。
所谓“养鱼”,指的是某些干部明知某个罪犯或犯罪集团的存在,却故意按兵不动。
他们不收网,不打击,任由其发展壮大。
为的,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刻。
比如某个重大专项行动,或者自己面临提拔升迁的关键节点,再一举将其打掉。
用这条“养肥的鱼”,给自己换取天大的功劳。
这种行为比渎职更加恶劣,因为它完全是把公共安全当成了个人仕途的垫脚石。
骆山河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朱明远同志。”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这说明你们中组部的考察工作,确实是严谨的,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但是……”
骆山河的语气陡然变得凌厉。
“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朱明远眉头一皱。
“什么时间点?”
骆山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你们中组部和我们中央督导组,是哪一天抵达汉东的,你们应该有记录吧?”
林宇立刻回答。
“有。”
骆山河点了点头。
“那么我告诉你们一个,你们的材料里可能没有记录的信息。”
他的目光扫过林宇和朱明远。
“就在我们抵达汉东的前一天,汉东省公安厅召开党委会,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
“决议的内容是,秘密成立一个专案组,对一批陈年积案进行复核倒查。”
“而这个专案组复核的第一个案子,就是绿藤市的麦自立失踪案。”
“麦自立案,正是高明远犯罪集团的起点。”
“换句话说。”
骆山河看着脸色已经开始变化的朱明远,声音里带着压迫感。
“在我们督导组抵达之前,祁同伟同志,就已经准备对高明远动手了。”
“他不是在等我们来,也不是想借我们的东风。”
“他,是准备自己来啃这块硬骨头了。”
“只不过,我们恰好来了而已。”
“你说,这叫‘养鱼’吗?”
“如果这也是养鱼,那我倒希望,我们的干部里,能多一些像他这样懂得‘养鱼’的同志!”
一番话说完,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林宇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看向骆山河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我……我没有其他问题了。”
朱明远艰难地说道,端起面前几乎没动过的茶杯,一口气喝干了。
林宇站起身,郑重地向骆山河伸出了手。
“今天真是辛苦您了,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骆山河也站起身,与他握了握手。
“这是我应该做的。”
“组织要考察干部,我们就有义务提供最真实的情况。”
“希望你们的考察工作一切顺利。”
送走了林宇一行人,办公室的门被重新关上。
骆山河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拿起桌上那杯已经凉透的茶,一饮而尽。
他拿起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拨出了一串号码。
“喂,骆部长。”
电话那头,传来祁同伟沉稳的声音。
“同伟啊,是我。”
“中组部的人,刚从我这里离开。”
祁同伟那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等待下文。
“怎么样?”
“问得很细,也很深。”
骆山河笑了笑。
“连‘养鱼’这种话都问出来了。”
电话那头的祁同伟,呼吸似乎停滞了一下。
“不过你放心。”
骆山河继续说道。
“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替你说了。”
“你小子在督导组的表现,就是你最硬的底牌。”
“这次的组织考察,第一关,你算是稳稳地过去了。”
电话那头的祁同伟,振奋不已。
“谢谢您,骆部长。”
祁同伟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先别急着谢我。”
骆山河的语气又严肃了起来。
“越是到这种时候,越是要稳住。后面的考察环节,只会更严。”
“明白。”
……
放下电话,祁同伟久久地站在原地。
他原以为,中组部的考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短则三五个月,长则半年一年,都是常态。
没想到,对方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快,如此雷厉风行。
这不像是考察,倒更像是一场带着明确目的的突击审查。
快,有时候是好事,意味着组织对你的信任度很高,只是需要一个流程来确认。
但也可能意味着,某些环节上存在着巨大的争议,需要尽快拿出一个结论。
骆部长的话,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祁同伟能感觉到,自己正站在这张网的某个关键节点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129/235304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