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制币设备,如何让铝变得值钱
得达率领七千骑兵主动送死的壮举,直接导致福州守城清军士气跌落至谷底。
明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稍纵即逝的战机,总攻的号令随之发出。
刹那间,炮声雷动,地动山摇。
无数炮弹拖曳着炽热的流光,呼啸着砸向福州城垣,顷刻间,四面城墙皆被浓密的炮火硝烟彻底吞噬。
……
当福州城内的清军守兵正在炮火炼狱中苦苦支撑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定天府"皇宫"内,朱大皇帝斜倚在柔软的沙发上,心念暗动,一幅淡蓝色的光幕在他眼前悄然展开。
新一周的奇迹市场,开启。
他心怀期待,目光在光幕上扫过。
【全套制币设备,含纸币印刷及金属币铸造设备,售价二十万两白银!】
开市便见重宝!
凝视着这件崭新的商品,朱大皇帝脸上的笑意再也抑制不住。
自万历二年,两艘马尼拉大商帆满载中国丝绸、棉布、瓷器等货物驶向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开始,马尼拉便逐渐蜕变为亚洲最重要的贸易枢纽之一。
而今,随着大明的强势崛起与众多新奇商品的涌现,已更名为定天府的马尼拉,早已摘掉了“之一”的后缀,成为了整个亚洲版图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
然而,极度繁荣的贸易也带来了货币流通的乱象。
明制铜钱、清制铜钱、各国金银币、大小银锭乃至碎银,五花八门,充斥市场,严重掣肘了吕宋地区的税务管理与民间交易。
为此,早先时候朱大皇帝便有了统一货币的想法。
不过,那个时候,他既没有储备资金,也没有制币技术。
当然,这个制币技术并非金属货币的制造技术,毕竟,金属货币的铸造真的是没什么技术含量。
朱大皇帝所指的制币技术指的是纸币。
没错!一开始他就想着印刷纸币了。(绝不是因为想用纸换暴发户们的真金白银!)
先前从奇迹市场中买到珂罗版印刷机时,朱和埸就想到了用那机器印刷纸币。
但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珂罗版印刷机很难用于纸币印刷。
虽然印刷出来的成品的确精美,但工序繁复,单件耗时过长,成本高昂,这对于动辄就是数千万起步的纸币印刷是行不通的。
而如今有了这全套制币技术,他统一货币的大计终于扫清了技术障碍,可以正式提上议程了。
考虑到眼下黄金储备尚不丰裕,新币的发行,初期只能暂用采银本位制。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朱大皇帝的最终目标是将新币完全与贵金属脱钩,转而与日益强大的国家信用深度绑定,并将其打造为如同后世美元一般,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超级货币!
让全世界,都为大明打工!
不过,短时间内想要做到此地步基本没可能,所以还得一步一步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贸易积累和战场缴获,如今他积累的资金已经有了千万两白银,
有了这千万两白银作为储备金,按照储备金不能少于货币发行量20%来算,他至少可以印刷五千万两面值的新币!
甚至,考虑到大明手中握有众多高价值的工厂与产业作为隐性担保,理论上完全可以印发更多。不过他当前倒是没有那个打算,首批五千万新币用于流通已经足够了。
说起来,朱和埸最初甚至动过一个更为大胆的念头——搞“铝本位”。
因为他清楚的记得前世的19世纪末,铝的价格甚至要比黄金还贵。
可仔细想了想后发现,这操作实在是太复杂了,至少短期内难以实现。
要推行“铝本位”,首要前提便是让世人普遍认可铝作为“贵金属”的价值。
时至今日,全世界唯有大明掌握着电解铝技术,且处于绝对的保密状态。
其他的国家别说铝锭了,就连铝粉都搞不出来,甚至大明本土的百姓都不知道这铝为何物。
如此情境下,骤然拿出铝锭,宣称其价值连城、胜过黄金,又有几人会信服?
所以,“铝本位”不可行,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行。
虽然放弃了“铝本位”的构想,但朱大皇帝并未完全抛弃利用铝的价值。他依旧打算,将铝精心包装,打造成一种价比黄金的“稀有”金属。
为此,第一步便是要让全世界都“认识”到,此物确实稀有。
铝,稀有吗?
作为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它似乎与稀有二字毫不沾边。
然而,其活泼的化学性质,使得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单质铝。从这个角度看,未经提炼的纯铝,又确实是极其稀有的。
所以,为了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到铝的稀有性,朱大皇帝决定派出几支船队,携带一批造型精美、工艺绝伦的铝制艺术品——比如铝制的王冠、权杖、圣杯,去欧洲各国宫廷巡回展览。
先让那些土包子国王和贵族们,见识见识这种来自东方的、比白银更亮、比黄金更轻的神秘金属。
当他们求知若渴的时候,再“慷慨”地向他们“赠送”一套“制铝技术”。
只不过嘛……这套技术,或许比自己掌握的电解铝技术,要复杂了那么“亿”点点。
譬如,它需要进行一系列繁琐至极的化学置换反应;
又譬如,它需要消耗大量不易制取的金属钠!
前世,正是这种效率低下的“制铝技术”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后,全球铝的年产量,堪堪达到五百公斤之巨!
只要这套技术成功推广开来,那些欧洲人就会用自己的血汗和金钱,亲手将铝捧上“稀有贵金属”的神坛。
哦,对了,最后还得给它取一个听起来足够神秘、足够高大上的名字……
嗯,“秘银”,似乎就相当不错!
朱和埸晃了晃脑袋,将脑袋里的一系列想法抛到了一边,意念一动,先将这套制币设备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随后目光投向了下一件商品。
【早期蒸汽火车头(含设计图纸)x5,售价二十万两白银!】
这又是一个好东西!
虽然蒸汽火车,对于当前已经将蒸汽机运用到战舰上的大明来说,并没有技术性壁垒,缺的只是那临门一脚。
不过,有了这五台现成的火车头作为实物样本,直接拆解、仿制、改进,无疑能大大缩短研发部门摸索设计的时间。
火车的出现,不仅将极大地方便民众出行,更能革命性地提升货物、矿石的运输效率。
这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大明而言,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只是……对于未来铁路铺设的主角们—那些土著而言,这应该算不上是个好消息。
毕竟修铁路死上一帮子人,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朱和埸还记得前世米利坚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时,便有无数华工魂断异乡。
念及于此,朱和埸也只能在心中为那些未来的土著劳工们默默祈祷一声,愿上帝悲悯,能让他们少死几个人吧。
哦,差点忘了。
上帝他老人家,手貌似伸不了这么长……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926/236309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