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康熙暴怒,人头滚滚
“陛下!应天府,南京城……夺回来了!”
王琛几乎是撞开门冲进来的,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封薄薄的电报纸,老脸涨得通红,眼眶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连声音都在发颤。
朱和埸从面前的文件中抬起头,接过电报扫了一眼,只是眉梢动了动。
“哦,这么快?”
相较于王琛的喜极而泣,朱和埸这位皇帝陛下显得平静太多了。
虽然他如今是大明皇帝,但灵魂却来自后世,较于夺回南京城这种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显然,他对杀鞑子,抢地盘更感兴趣。
王琛看着自家陛下那风轻云淡的神情,心头的激动非但没有半点消减,反而涌起一股更深的敬佩。
何为圣君?这便是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他赶忙擦了把眼泪,努力平复下心情,恭声说道:
“陛下,南京城既已收复,那么我们是否应当立刻着手准备迁都事宜?“
“陛下,南京既已光复,是否该着手准备迁都事宜了?如今这新京虽好,可终究偏居南洋,非天下之中。臣以为,还都南京,方能昭示我大明重整河山之决心,也更利于统御天下。”
朱和埸指尖轻轻叩击着桌面。
王琛的提议的确有道理,应天府的政治意义和地理位置都远非定天府可比。
虽然眼下战事远未结束,立刻迁都显得有些急切,但大明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无疑将全面转向国内。
早日将中枢迁回南京,倒也未尝不可。
“嗯,”他微微颔首。
“此事便由你来负责筹备吧,务求稳妥。”
“臣,遵旨!”
王琛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再次激动地应道。
王琛领命离去后不久,又一封加密电报送到了朱和埸的案头。
电报是锦衣卫发来的,内容极简,短短数行:
两江总督戎坊,已于江北某县伏诛,缴获银钱合计上百万两。
“卷了钱就想跑路?可能吗?当朕的锦衣卫都是吃干饭的?”
朱和埸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
天允元年三月初,随着明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地区已尽数插上了日月龙旗。加之先前已完全光复的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蛮清东南沿海赋税重地,已有大半重新回到了大明王朝的掌控之下。
消息雪片般传入北京紫禁城,糠稀大弟除了日复一日的无能狂怒,急火攻心外,剩下的便只有声嘶力竭地催促工部,务必加快新式火枪火炮的赶造进度。
可怜的戴梓奔波千里刚刚才从宁古塔被捞回来,甚至还没来得及好好喘口气,便被十万火急的圣旨催着,一头扎进了工部的军器监。
没办法,糠稀是真的急疯了!
之前从荷兰人手里买的三万支新式步枪,其中一半还没听个响儿就随着直隶汉军火器营成为了大明的战利品。
剩下区区一万五千支步枪,面对明军那潮水般涌来的攻势,又能顶个屁用!
糠稀不是没想过再找荷兰人继续采购,可荷兰人如今对大清的军火生意是唯恐避之不及。
上一次的交易,他们本以为是稳赚不赔的暴利买卖,结果呢?
被大明反手敲诈勒索到几乎吐血,连本带利都赔了进去,还折损了不少人手和船只。
这样的买卖,再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再做了!
洋人靠不住,蛮清便只能依靠自己。这仿制新式火器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戴梓这位火器大家身上。
米尼步枪的原理确实算不上复杂。只要是个搞枪械的一看就能明白。
不过原理简单不代表造起来就简单。
线膛枪不同于燧发枪,如何保证枪管口径的精准统一,如何做到子弹与枪管的精密匹配,这对于火器制造技术甚至还不如几十年前明末水平的蛮清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
反倒是枪管内的膛线刻划,因有实物参照,还算是相对容易解决的一环。
戴梓领着一帮工匠,对着从荷兰人手中买来的步枪进行拆解、测绘、仿制。
很快,几支品相看上去几近完美的米尼步枪便打造了出来。
可惜,这几支步枪单看的话的确是很完美,但拢在一起就尴尬了。
由于每支步枪都是由不同的工匠纯手工打造,虽然戴梓给规定了枪管口径,但实际制造出来的成品,每根枪管的内径都存在着细微的,甚至是肉眼可见的差别。
也就是说这枪根本就没法做到子弹统一。
一时间戴梓给难住了。
好在他最后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即每支步枪在出产时都配备一个对应的子弹压制模具,士兵作战前自己制造自己枪支的子弹,如此,虽然过程繁琐了许多,大大增加了后勤的复杂性和战前准备时间,但总算是勉强解决了子弹与枪管的匹配问题。
揣着这个法子,戴梓带着几分忐忑与满脸疲惫,觐见了糠稀。
他详细禀报了新式步枪构造复杂、部件繁琐的难点,并直言不讳地指出,若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必须招募大量技艺精湛的工匠,且耗时耗力。
最后,他给出了一个预估的造价:
“启禀皇上,此新式步枪,若要仿制,每支……每支造价,恐需纹银八两!”
这八两银子的造价,在戴梓看来,已是竭力控制成本的结果,但相较于以往鸟铳的低廉造价,却依旧是个惊人的数字。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康熙的脸色,生怕这个“昂贵”的造价会触怒糠稀。
果不其然,一听到这八两银子的“昂贵”造价,糠稀当时就愣住了,紧接着脸色便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来。
戴梓见状,心中咯噔一下,还以为是自己报的造价太高,引得皇上震怒。
他急忙补充道:“皇上,若……若是部分非核心部件,交由囚犯负责粗略加工,再由熟练工匠精修,或许……或许能将成本再压缩一些,最后的造价,大约可以控制在七两银子左右。”
糠稀一听,那脸色更是黑如锅底了。
七两银子!
一支结构复杂、威力远胜鸟铳的新式步枪,造价竟然“仅仅”只要七两银子?!
那么,以往那些粗制滥造的鸟铳,动辄二十两银子一支的造价,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还有此前五十两白银一支从荷兰人手里购买的新式步枪。
亏他之前还觉得这价格很合理,合着这是工部官员将他这皇帝当成傻子,荷兰人将他这皇帝当做肥羊啊!
戴梓在被流放宁古塔之前,虽然对制造枪炮颇有心得,但他毕竟身在翰林院,官职不高,对工部内部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虚报冒领的龌龊勾当,并不清楚,也不了解其中究竟有多少弯弯绕绕。
加之他此次奉旨督造新式火枪火炮,是直接对糠稀负责,中间少了许多环节,因此,他并没有想到要先去和其他工部官员“通个气”,便老老实实地将自己估算出的新枪真实造价报了上去。
而他这番“老实人”的操作,其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整个大清工部,即将迎来一场自上而下、血雨腥风的彻底洗牌!
本就因为明军的强势崛起而憋了一肚子火,已经许久未曾有过好脸色的糠稀,此刻已是怒火中烧。
再加上刚刚收到江宁失陷、前明皇城未能按计划焚毁的确切消息,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怒上加怒的糠稀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狂暴杀意。
他猛地一拍御案,咆哮道:
“来人!给朕将工部上下,所有堂官、司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朕拿下!抄家!给朕往死里查!”
随着他一声令下,京城九门提督衙门的兵丁和刑部差役如狼似虎般扑向各处工部官员的府邸。
一时间,北京城内鸡飞狗跳,哭喊声、咒骂声、锁链拖地声此起彼伏,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官员们,此刻如同待宰的猪羊,在家人的尖叫中被粗暴地拖拽出来,押赴午门。
满门抄斩!家产充公!
盛怒之下的糠稀,几乎是将整个工部从上到下犁了一遍,真正做到了一网打尽。
那些被押赴刑场的工部官员们,直到人头落地的那一刻,都想不明白,自己这些官场老油条,怎么就栽在了戴梓这么个“老实人”手里。
……
就在暴怒的糠稀大弟将一众工部官员砍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之际,
远在吕宋的王琛却忙得脚不沾地。
除了筹备迁都南京的繁杂事宜,他心里还惦记着另一件天大的事——皇帝陛下的大婚。
他可没忘,陛下亲口许诺,光复应天府之日,便是大婚之时。
如今南京已复,这事儿必须赶紧操办起来!
皇帝大婚,乃是国之大典,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迁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犹有过之。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亦不可无后。
皇帝大婚,不仅关系到皇家血脉的延续,更象征着国泰民安,王朝兴盛。
如今大明已然重新崛起,光复故都,这婚事自然要大操大办,办得风风光光,昭示天下。
而且,大明皇帝乃天命所归,名正言顺的天下共主,那么皇帝大婚,万国来朝的盛况,那是必须要有的排场!
趁着如今朝廷中枢尚未正式迁回南京,各项事宜尚在筹备阶段,皇帝大婚的消息就得提前广而告之,尤其是那些藩属诸国,必须尽早派遣使臣通报,好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早备好贺礼,派来使团。
诸如琉球、安南、朝鲜……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926/2363089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