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 第165章 第一条铁路试运行

第165章 第一条铁路试运行


一块锦衣卫故意留下的腰牌又一次将糠稀气到了吐血。

年仅37岁,正值壮年的糠稀在大明崛起之后短短数月时间,便已是两鬓斑白。

前世历史上的糠稀大弟活到了68岁。

这一世别说六十八岁了,照这么个折腾法,他能不能熬到来年的寿辰,都得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远在南京的朱和埸暂时还没有立刻挥兵北上的打算,糠稀大弟倒是可以放心多活两个月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彻底肃清并消化整个江南。

相较于清军主力盘踞、经营多年的北方,如今南方的清军不仅兵力薄弱,各自为战,更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援。

这对于刚刚完成扩编,急需实战磨砺的新兵们来说,无疑是最佳的练兵场。

拿这些惊弓之鸟般的残兵败将,来给新编各师刷经验、见见血,再合适不过。

而在倭国方面,朱和埸也并未忘记这条重要的战线。

为了进一步加强萨摩藩的军事实力,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搅动倭国局势,朱和埸下令,将先前从清军手中缴获的那一万五千支经过改装、但性能仍显落后的丐版米尼步枪,悉数从新编练的守备部队中替换下来。

这些步枪经过清点打包,即刻装船,径直运往了萨摩藩。

随同这批军火一同前往的,还有一个阵容堪称豪华的加强团。

这个加强团配备了一千支崭新的九零式步枪,十二挺九一式“火神炮”,十二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以及六辆“神火飞鸦”火箭发射车。。

他们此行的任务,不仅仅是替换掉原先驻扎在萨摩藩的部队,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全面接管萨摩藩伪军的训练工作,并在未来的作战中,扮演督战部队的角色,确保萨摩藩的军队能够严格执行大明的战略意图。

目前的萨摩藩伪军虽然人数已经扩充到了六千余人,但其武器装备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指望这群矮子靠着他们手里的那堆破烂干翻幕府军实在不现实,因此,对其武备进行全面强化,势在必行。

另外萨摩藩还存在一个更头疼的问题:萨摩藩没人了。

这地方看着不小,可多是山地,人口本就稀少,拢共不过十多万。

再刨除掉先前那场与明军的大战中,被明军炮火轰杀以及被外籍军团屠戮的三万多人,剩下的老弱妇孺占据了绝大多数。

朱和埸估摸着,萨摩藩极限状态能够凑出两万人的部队,就这还得放宽招兵年龄限制才能达到。

人不够,怎么办?

朱和埸的目光,很自然地投向了另一条听话的“好狗”——朝鲜。

萨摩藩缺人,但朝鲜有啊!

事实上,朝鲜与倭国的关系,用“世仇”二字来形容都显得有些轻描淡写。

相比于倭寇对大明东南沿海的零星侵扰,倭寇对朝鲜半岛的入侵,其规模之大,频率之高,手段之残忍,简直罄竹难书,几乎贯穿了整个朝鲜半岛的历史。

丰臣秀吉那次规模空前的入侵,更是险些令朝鲜亡国。

即便是在其他时期,朝鲜南部的沿海百姓也时刻笼罩在倭寇烧杀抢掠所带来的死亡阴影之下,苦不堪言。

朝鲜之所以倾尽国力组建水师,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防备和抗击这些来自海上的倭寇。

在这样深厚的历史仇怨背景下,组建一支由朝鲜人构成的仆从军,去对付他们恨之入骨的倭国人,简直是合情合理!

朱和埸当即拍板,这支朝鲜军团初始征招兵员额定为两万人。

朝鲜军团将装备与萨摩藩仆从军同等级别的米尼步枪,而其所需的军饷粮草,则理所当然地由朝鲜朝廷一力承担。

至于那位刚刚获封“忠孝王”的李焞是否同意?

朱大皇帝压根就没打算征求他的意见。

既然已经是大明皇帝亲封的“忠孝王”了,那么大明皇帝说什么,自然就是什么,哪有他置喙的余地?

……

南京城的大婚与阅兵刚刚落幕,朱和埸并未如人们所想,一头扎进温柔乡里。

在迅速安排好了明军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之后,他便领着雪纹、吟香、袭兮、恋伊这四位新婚燕尔的娇妻,登上了“青鸾一号”,一路向南,直飞吕宋的定天府。

因为在那里,大明帝国,乃至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即将举行盛大的通车试运行典礼。

这样的场合,作为大明帝国的开创者和最高统治者,又怎能不出席。

大明帝国的第一条铁路线路,并不能算太长。它以新京城为起点,一路向南延伸,直抵永兴县,全长共计五十三公里。

当然,前后投入了超过三十万名土著劳工参与建设,花了四个多月时间,期间因各种意外事故和疾病,不幸殒命的劳工也达到了数十人之多而铺设的铁轨,实际上早已远远不止这五十三公里。

这条铁路线的主体工程,已经一路向北,蜿蜒铺设到了亦安县境内,总长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六百公里。(太平洋铁路,华工创造了12小时铺轨16.41公里的世界纪录)

不过永兴县以北的线路虽然总体已经铺设完成,但仍有部分地区需要架桥开山,目前还没有完工,另外基础设施也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此次试运行的线路便只有这相对完善的五十三公里。

“陛下,这铁家伙……真的稳妥吗?要不,还是让老奴先替您和娘娘们试乘一番吧!”

剪彩仪式在一片欢呼喝彩声中顺利结束,那些幸运抢购到首发车票的百姓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兴高采烈地开始排队登车。

而王琛则站在月台上,望着那静静匍匐在铁轨之上,通体黝黑的钢铁巨兽般,以及后面那一长串崭新的车厢,老脸上写满了担忧。

他对这些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本能地抱着一丝敬畏与不安。

现在皇帝竟要带着皇后和三位皇妃一同乘坐,他这颗心,又悬到了嗓子眼。

这要是出了半点差池,那还得了!

朱和埸倒是不以为意。

在他看来,火车这东西,比汽车飞机可安全多了。

那俩玩意儿,前者事故不断,后者事故倒是不多,但一旦出事就基本全无了。

火车事故虽然也有,但多是由人为破坏和地质灾害导致,当然,还有一部分配线出错两车相撞的。

可眼下大明的这条铁路线,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总共就两条铁轨,一来一往,连个交叉道口都没有,想撞车都没那个条件。

而且,就眼前这种老式的蒸汽火车头,又能跑出多快的速度?

即便真的不幸发生了脱轨事故,以其相对较低的行驶速度,也不至于造成太过重大的伤亡。

况且朱和埸对系统征召的铁路工程师还是很有信心的。

“王伯尽管宽心,这火车稳当得很,绝不会有事的。”

朱和埸温言安慰了一句,便率先迈步,领着同样满眼好奇的四位妻子,登上了专为皇室准备的一号车厢。

王琛无奈,只能跟了上去。

朱和埸所在的这节车厢是皇室特别车厢,内部装饰与普通车厢自然是天差地别。

车厢内铺着厚实柔软的波斯地毯,窗户上悬挂着精致的丝绸窗帘,座椅也都是用上等的天鹅绒包裹,宽大而舒适,车厢一角甚至还摆放着一个小巧的冰鉴,里面存放着各种新鲜的水果和饮品。

初次接触火车的几女,一登上车厢,便好奇宝宝一般,左顾右盼,对车厢内的各种精巧布置赞叹不已,不时发出一两声轻柔的惊呼。

朱和埸随意地扫视了一眼车厢内的环境,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穿越到17世界也能坐上火车,这体验真的是新奇!

约莫等待了十几分钟,待到后面几节车厢的乘客都已陆续登车完毕,随着一声冗长而嘹亮的汽笛声响起,巨大的火车头开始喷吐出浓浓的白烟,车轮缓缓转动,带动着整列火车开始在铁轨上平稳地移动起来。

这火车提速还是蛮快的,几分钟后便已经达到了核定全速状态,差不多40公里每小时。

这样的速度放在后世,连绿皮车都能甩它几条街,但是放在现在却已完全足够。

以往从新京到永兴县,百姓除了步行外就只能乘坐马车了,虽然早已经通了水泥路,但坐马车也还是要花近三个时辰,这还是在路上不出状况的情况下。

现在有了火车,这个时间直接缩短至一个多小时。

而且马车一次最多拉6个人,火车一次能拉数百人。

朱和埸买来的这台老式蒸汽机车,一次能挂八节车厢。两节一等座,载员五十;六节普通座,载员一百。

一趟车,核定满载七百人。

于当前而言,绰绰有余。

……

“我的老天爷啊!这……这铁家伙跑得也太快了吧!”

“快看!快看窗外!那些树木都嗖嗖地往后退呢!我们这都已经到三叉口了!”

“上帝啊!陛下……陛下这又一次创造了神迹啊!”

就在一号皇室专用车厢内,朱大皇帝还在悠然欣赏着窗外的田园风光,同时在心中盘算着,要不要也从倭国或者朝鲜弄一批“劳动力”来,参与大明本土的铁路建设时。

后面那几节普通车厢内,那些幸运抢到首发车票的乘客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爆发出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大呼小叫。

头一次坐火车,望着窗外不断向后飞掠的景色,乘客们实在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虽然皇帝陛下已经一次又一次给他们带来惊喜,但每一次新事物的出现,他们总是一次又一次被刷新认知。

他们那些在新建的学堂里读书的孩子们,回家后经常会念叨着什么“凡事都要讲究科学道理”。

可是在百姓们看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位无所不能的陛下,有了陛下带来的这些不可思议的“神迹”,才有了孩子们口中那些听不太懂的“科学”。

毕竟,他们前半辈子所见过的所有新奇事物加起来,也远远不及这短短一年时间里所经历的多。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926/2363088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